通过教案,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自信地引导学生,避免无目标的教学,制定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提升课堂氛围,下面是69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课文春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课文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
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__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2.品味下列语句,说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3.延伸文章内涵:
问: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本真吗?
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命的时间用“度日”来概括,其实,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会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掉,仿佛这是一件苦事、贱事似的。而我却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如果我们觉得生命不堪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只能怪我们自己。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恼。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才能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我想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暂,越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其实,生命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个人如何对这有限的时间加以精确利用,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从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尽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悯中,仍然能够发掘诗意的本质和快乐的天性。
孔子一生辗转于各诸侯国之间,理想不得实现,曾经因为长得像阳货而被围困于陈蔡,断粮七月。但当他与几名__共坐,听他们述说各自的志向时,并没有赞同想为官为相的子路、冉有等人。唯有曾点说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向往使孔子不由喟然叹道:“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看法)。
孔子的“仁”的学说中,博施济众的社会关怀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这一的带有审美境界的对话中,孔子却给予注重个人精神生活的曾点以很高的评价。可见,在孔子整个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适意、畅达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因此,咏而归的想象,成了人的内在气象和胸襟气度的表现。
这种审美意义上的“曾点气象”,事实上已经超越了社会关怀、文化忧患和道德本位等方面,达到了胸心悠然,而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进入一种极高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这种具有自己独立心性见解和自由人生态度的生存方式,远远超出了常人的境界,也被人称为“高人境界”。
现实人生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欢乐安逸时不要沉湎享受,逆境艰难时不要垂头丧气,要以从容的心境勇敢地面时现实人生,从春天的一丛小草一只蝴蝶中,从秋日水中流动的月影里,发现美之所在,找到快乐的源泉。
音乐家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人生有很多苦恼,有很多打不开的名缰利锁。人为追求名利而四处奔波,弄得心力交瘁,心神不定,所以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体会到生命的从容不迫。在对名利的追逐中,将人生全部事情都手段化,使得自己成为在生命路途中四处奔走而不知所终的困兽,丧失了生活中闲庭信步的从容。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惶,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刻,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价值而不拘泥于目的行径,体现了晋人那种任性自然、超迈玄远的生活态度。而这正是当代人所缺乏的境界。
4.结束语:
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固定的生活轨道中疲于奔命。从小当学生时忙于考试,快于找工作,成家后忙于生计,生子后又为下一代操劳。在无尽的繁忙中,人的灵性被湮灭,快乐被剥夺,只剩下忙碌与疲惫。那皎洁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蕴含了情、蕴含了思、蕴含了憧憬,但在当代人眼中,却只是一个布满了环形山的卫星。
世界并不是完满的,连美神维纳斯都是断臂的,但那种残缺的美让人如痴如醉。如果我们对生命能够多一些认识,对生命的快乐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就会更远离功名利禄,更远离凡俗,更去掉躁动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从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即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高妙超然的乐和境界,需要人们一生去追求。
愿我们每个个人都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能焕发“丰盈饱满”的气象!
课文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2、默读课文第2节,并能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3、了解扬州茶馆的特点,感受喝茶那种平民化的趣味,并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小吃文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能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茶馆
2、交流:你有没有去过茶馆?吃过什么茶点?
3、板书:扬州
师述:扬州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山灵水秀,而扬州最的就是茶馆。
4、齐读课题。
5、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国的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从他朴实的语言中,去感受扬州茶馆那独特的风俗文化,并走进扬州茶馆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介绍作者(出示多媒体)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扬州茶馆的特色是什么?
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再读课文,列出文中扬州茶馆的茶食名称。
3、交流。
4、在那么多的特色茶食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茶食?
5、学生自行准备,然后交流。
四、语言实践和课外延伸。
1、咱们班有的同学来自河南,有的来自四川,还有其他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小吃,请这些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观察,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2、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特色小点?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吃。
课文春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吃饱、晒太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3、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屋吗?想象一下老屋的样子,怎么想都可以,读童话就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老屋之“老”)今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
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三、朗读练习。
1、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暴、壁、晒”。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暴”是上下结构,注意“氺”不要写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写得宽一些,能托住“辟”,与它相近的字“劈”注意区分。
“晒”左右结构,左面的“日”字旁千万不要写成“目”字旁。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在老屋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你能说说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屋为什么准备倒下去?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老屋存在的时间、老屋现在的样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讲述。
(3)老屋已经这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吗?在朗读这一、二个自然段的时候,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评点,然后练习练习。
(5)指名朗读,最好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2、第三、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这是谁在和老屋说话?他和老屋说了什么?老屋是怎么做的?
品读下列句子:
①“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猫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品质?
②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从加点的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做?
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读完这句话,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4、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第几自然段?用笔画一画。
(2)有哪些小动物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
(4)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为什么?
5、如果你是老屋,帮助了那么多遇到困难的人,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去做?
三、分角色朗读,现身表演,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上情景再现。
四、续写故事。
还有谁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按照文章的写法,想一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猫遇到了暴风雨
老母鸡孵小鸡
蜘蛛好饿助人为乐
教学反思:
在这个童话中,有几处写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或者说说老屋给他们的印象,也许他们还体会不出来,也说不会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老屋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想象表演来体会,例如:第一次,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我让学生做出老屋将要倒下,放弃一切时的表情,学生做的还是不错的。在全文学完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故事情景表演,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学生和我一起朗读课文,在边读边演的过程中把课文内容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课文春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的意思。
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
4、初步体会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初步感悟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情感。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一幅月季花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朵月季花?你了解月季花吗?有一位小女孩,她和我们一样也很喜欢月季花,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3、把你觉得最有挑战性的段落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同桌认为他读得好,就在这一自然段旁边奖励他一个。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师:得到刚的同学请举手。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现在请你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最佳朗读水平。
2、指名学生读书
预设一:第3小节
1、第3节:一生读第3节。(出示第3节内容)
师指出拿措惶恐是生字,指名读。
措:找形近字(借、错),理解。
惶恐: 指读、齐读、识记、理解。
这一节的拦路虎被我们解决了,相信你会读得更好。(指读---还有谁读得跟他一样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2、引读第4---10小节。(出示4---10小节内容)师:这几小节你除了读第3小节外,还读了哪一小节?
(1)指名读第5节:指出舍是多音字,其它的读音是什么?
(2)第9节:一生读第9节。教读惹,选择字义。师范写,生描红。(指读---一二两组与三四两组赛读)
3、这几小节就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你们同桌两个对对话(同桌互读----指读)
4、小结:我与小女孩的对话,说了什么?(写我通过与小女孩的对话,得知她摘花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板书:谈花
预设二:第2小节
1、第2节:一生读第2节。
2、师指出俯摘捧是生字,指名读。
3、告诉学生这三个都是动词(动作演示)
4、字形识记:
俯:(师说字谜)一人到庙前,一人到寺下。
摘:请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写对了表扬,写错了纠正。学生描红。
捧:用熟字换边旁的方法记住(棒)
5、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里面读,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通顺、流利(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6、通过读这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板书:摘花
预设三:第11小节
1、指读,评议。
2、通过这一节的读书,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花
预设四:第1小节
1、指读。
2、理解红艳艳。
3、齐读,从这一节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花??
四、理清文章脉络
1、书读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短语用画出来。
2、交流,板书。
五、概括主要内容
1、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互说---指名说)
2、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1)怎么摘花瓣的?(2)为什么只摘花瓣?(3)摘花瓣做什么?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二、三。
板书设计:
6 花瓣飘香
一、花 开 (1)
二、一天清晨:摘花(2)
三、几天后的一个清晨:谈花(3---10)
四、第二天早晨:送花(11)
课文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课文春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 寻春作文推荐6篇
★ 课文漏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