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互动游戏的教案,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一份清晰的评估标准在教案中能够帮助教师更客观地评价学生表现,69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日、月、水、火、山、石、田、禾”8个生字,会写“日”字,会给生字组词,和“田”字区分。
2、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认识字形,理解字义。
3、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能将图文对应,了解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2、读准“日、水、山”的字音,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谁愿意与老师合作画一幅画?(一位学生伸出一只小手放在黑板上,教师描出轮廓。)
提问:我们画的是什么?
古人根据手的形状造出了象形字--手(张贴“手”的象形字),慢慢地,时间长了,经过不断变化,变成了我们今天书写的“手”字。(张贴“手”字),你看,汉字多像一幅美丽的画,古人根据这种方法造出了很多汉字。
2、教师以“这些不仅仅是一幅幅图画,还是一个个汉字呢”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孩子喜欢的画画,感受象形字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课件呈现8张字理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猜测图片表示的是哪一个字。
2、游戏“猜猜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要求学生不仅说出猜出的字,更要说出猜测的理由。
3、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
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日”字?
了解巩固字义,同桌之间说说生字的意思。
4、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5、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
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同桌合作:仔细观察另外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课件。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课件。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课件。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课件。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课件,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
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书写指导,指导写“日”字
1、回顾“目”字,对比“目”和“日”,学生观察不同,了解其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2、师范写,引导观察占格位置,并提醒注意第二笔是横折钩
3、学生描红书写“日”字,师下位指导,纠正姿势。
4、指导书写“目”和“日”,注意第二笔都是横折。
五、融会贯通,反复练习巩固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六、小结象形字的特点,鼓励学生课外去发现更多的象形字
教后思考: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天”“地”“人”“你”“我”“他”。
2、能正确流利的读出课文。
3、训练手、口协调一致的能力,训练指读方法。
4、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重点:
5、认识6个生字:“天”“地”“人”“你”“我”“他”。
难点:
6、训练手、口协调一致的能力,训练指读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又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你们开不开心呀?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背儿歌,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背儿歌,全体起立,预备-开始: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教给小朋友学习一首新的短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呀?
二、新授
1、出示课件,教师范读:
请小朋友仔细听:天地人,你我他。
2、领读:
现在老师读一句,小朋友跟着读一句:天地人,你我他。
我们来做个高低声的游戏,老师用大的声音读,小朋友就用小的声音读;老师用小的.声音读,小朋友就用大的声音读。
3、小朋友打开书手指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
4、做游戏读课文。
我们接着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用手指上面,同学们读(天),老师用手指下面,同学们读(地),老师用手指你们,同学们读(人),游戏开始。
5、创游戏,学生字。
小朋友,我们用动作来表示“你我他”,看哪位小朋友小朋友能创造出好游戏。
老师引导:
两个小朋友互相指着读(你)指向自己读(我),一起指向另外??
个小朋友读(他)。
6、小朋友把游戏连起来做,一边做,一起读(天地人,你我他)。
7、整体齐读:
请小朋友们全体起立,和老师一起来背一遍这首儿歌,遍背边
动作:预备----开始:天地人,你我他。
小朋友表现真棒,我们来换一个节奏:天-地-人,你-我-他。天地人,你我他。
三、巩固新课
1、我们再来做个游戏,“开火车”。看谁开得最快,第一个小朋
友说“天”,下一个说“地”,下一个说“人”,下一个说“你”,一个挨着一个说,预备-开始。
2、小朋友表现太棒了,这么短时间就背会儿歌了,快快鼓励??
下自己:棒棒冰,棒棒糖;棒棒,棒棒,我最棒!
(1)按序读(从前往后读)
(天地人你我他)
(2)倒序读(从后往前读)
(他我你人地天)
(3)老师拿出六个字卡片,随意看卡片读:
我们再来变魔术,变,变一变(随意抽取)。
四、拓展延伸
1、学习词语
给“天”找朋友:
今天、冬天、天明、明天、天边、热天、天桥、天气
给“地”找朋友:
大地、种地、菜地、扫地、草地、地球
给“人”找朋友:
男人、女人、小人、雪人、老人、人们、行人
2、学习句子
用上“你、我、他”,说说我们现在都在做什么
五、结束语
今天小朋友用这么短的时间认识了这么多的字,还和它们做了
这么多的游戏,你们开不开心呀?那今天回家后把这些好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它们也成为好朋友,好不好?
板书设计
课件显示图片生字
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重点。为了取得好的识字效果,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了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多种读的方式保持高度兴趣,并用多种游戏使同桌、小组合作学习,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象形文字。
2、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3、感受汉字的美。
?教学重难点】
1、会写日,田。
2、掌握火的笔顺。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汉字造字的传说(仓颉造字)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ppt出示)
早晨,太阳升起,美丽的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有山有水,还有好看的石块。山脚下有一块块的田,田里种着禾苗。晚上,月亮升起。人们点起篝火,快乐地唱啊,跳啊。(边读边出示图片。)
2、汉字怎么来的呢?引出仓颉造字的故事。
二、引出象形字
1、出示课文日字图片,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字,说说怎么猜的。
2、外面的轮廓是太阳的'形状,中间一横是他的光芒。
像日字这样,古人根据东西的样子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汉字。慢慢地,为了方便书写,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
3、练习生活,说说日,你想到哪些词语。
三、生进行扩词。
1、猜猜简单的象形文字(学习单)
找一找汉字生活的朋友
2、说说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
编小儿歌:(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亮。
(水)字像水流,(火)字像火苗。
(山)字三座山,(石)字像石块。
(田)字像田地,(禾)字像禾苗。
四、生字教学
(1)教师示范,给范字找支点,即用小钩标出,写在横竖中线上的笔。
活动设计:找支点
(2)学生给课本田字格中的“日”字找支点。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汉字的书写笔顺,说清楚笔画名称,练习书写。
(4)学生说出横竖中线上的笔画
(5)学生练写
要点:“日”,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且不碰到右侧的竖,上下同宽宽,整个字写
得略窄。田,
提示:其余3个字可用上同样的方法。
中间横竖分别写在横竖中线上,并写在“口”的中间,横不碰到两侧的竖,上宽下窄。不,第一笔
是平墩,横写在横中线偏上的位置,撤捺舒展。“火”,短撇略高于点,撤撩舒展。
五、学习新笔画
(1)学生观察新笔笔画,说说捺、点像什么
(2)教师边范写笔画,边说要点
(3)练习笔画,书写到位
提示:
起笔轻,向右下行笔,驻笔后向右侧轻轻拖出捺脚。
点起笔轻,向右下行笔,回笔重
六、书写评价
教师巡视,抽取学生的写字本,集中讲评。
活动设计:小组成员互相点评,互给建议。
七、总结
1、汉字是有灵性的,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2、关于汉字,有什么想说的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篇4
一、文本教学解读
?对韵歌》是一篇韵文。课文以淡淡的传统中国水墨画为背景插图,由山、云、绿柳、桃花等元素构成,文对画,画对文,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韵文“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诗情画意。第一、第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分别将“云、雨、雪、风”同属自然现象的归类成对,将“花、树、鸟、虫”动植物归类成对。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山清”和“水秀”、“柳绿”和“桃红”都是景物类对应。本课句式短小、简单押韵、琅琅上口,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识字的兴趣。
本课共有7个生字。教学时,要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认、写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生字发音方面,“风、虫、红”同为后鼻音,注重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发音到位。在学习“云、雨、风、鸟、虫、花”生字时,可以追溯象形文字,引导学生推测字形,了解字理进行识记。还可以勾连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建立汉字与事物之间的联结。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种类的角度来给“花、雨、风”生字组词,如学生说出“菊花”,教师可以追问:“你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由此引出玫瑰花、杜鹃花、桂花,等等。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归类引出:毛毛雨、雷阵雨、暴风雨,台风、龙卷风……让学生由单个的词语,形成一个组块记忆,用扩词的方法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又能积累词汇量。
本文共3句诗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有节奏地停顿,直观地体会课文的韵律与韵味。朗读中,为引导学生感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对”字念得轻短些。本课句子短小,配有逗号、句号,在朗读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断句,重点指导第三句中的“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作为一个词语整体发音,而非一字一字地停顿。通过拍手读、师生对读、闯关游戏等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以及对韵歌呈现的意境美。
本课要求书写3个独体字“虫、云、山”,认识3个新笔画:提、撇折、竖折。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记忆笔顺,感受笔画的轻重变化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新笔画。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联想、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合作、闯关等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初步感受对子的韵律和趣味。
教学重点
1、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
教学难点
1、通过听读、看图联想、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生字。
2、会写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通过合作、闯关等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初步感受对子的韵律和趣味。
教学过程:
板块一借助游戏,感受对子趣味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上小学已经两个多星期了,都结交了哪些好朋友呢?谁愿意上台来大声喊出你的好朋友名字吗?
2、借助游戏,初识“对子”。
(1)认识“对”字。
一对对好朋友,每天在学校里,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多开心哪。(出示生字卡片:对)再来读一读:对。你能给“对”字找好朋友吗?
(2)汉字“对对碰”游戏。
汉字宝宝也想找好朋友,能帮助它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天、地、上、下、水、火等)我们一起来玩汉字“对对碰”游戏吧。如:
教师举着生字卡片问:天对什么?
学生找到生字卡片答:天对地。
提示:可以请学生翻看语文书上学过的内容去找对子,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对对子。
3、小结揭题。
像这样给汉字宝宝配对的游戏,古人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对对子。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对韵歌。这里头藏着好多对子,等着你们去发现哦!
板块二字理激趣,图文联想识记
1、学习“云、雨、风”。
(1)出示象形字“云、雨”的甲骨文图片,猜一猜汉字。教师解说:生字“云、雨”上面的横画,表示天空。对比“风”的古今汉字,让学生观察联想,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云、雨、风、雪”都是自然现象。
(2)借助图片,拓展“云”词汇。
你见过什么颜色的云朵宝宝?出示云朵的图片。(组词:白云、乌云、彩云)
(3)联系四季和生活感受,发散思维,学习识记“风、雨”,积累词语。
出示季节图片:春天吹来的风,叫春风;夏天吹来的风,叫夏风;秋天吹来的风,叫秋风;冬天吹来的风,叫冬风。生活中还有不同方向刮来的风呢?(组词:东风、南风、北风……)
季节联结生活感受:春天下的雨,叫春雨;秋天下的雨,叫秋雨;冬天下的雨,叫冬雨。你还见过什么雨?(组词:毛毛雨、小雨、大雨、暴雨……)
活动设计:多媒体播放雨声音频或视频;也可以教师用拟声词讲述雨声,让小朋友说一说
外面下的'是什么雨。如:淅淅沥沥的雨声,哗啦哗啦的雨声。
2、学习“花、鸟、虫”。
(1)欣赏北京儿歌《打花巴掌》,提问:儿歌中提到了哪些花?
儿歌节选:打花巴掌的,一月一,我们从小爱学习。提着篮子去采花,茉莉花呀海棠花,江西腊那个野菊花,采朵玫瑰花呀,采朵牡丹花牡丹花。
(2)你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像花的东西?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组词:玫瑰花、荷花、桂花、菊花;浪花、雪花、火花、礼花……
(3)联系旧知,结合上一课课后练习,提醒识记“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
说说“鸟”字有哪些朋友:小鸟、大鸟、花鸟、飞鸟、啄木鸟;出示图片,认一认小鸟的家:鸟巢、鸟窝、鸟笼。
(4)出示甲骨文,猜汉字“虫”。
由于“虫”字的本义是蛇,所以可以依次出示从甲骨文到楷书的“虫”字,让学生感受“虫”字的字形演变过程。
教师解说:“虫”这个汉字,非常特别。在古代,虫代表蛇的意思。你们看,三角形的部位代表蛇的头部,下面的线条是蛇的身体。古人还用“虫”代表不同的事物呢。他们把老虎叫做“大虫”,把蛇叫做“长虫”。“虫”字还有更有趣的用法呢。咱们班里爱看书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叫他“书虫”;爱偷懒的,就叫“懒虫”;爱上网的,就叫“网虫”。还有,一直流鼻涕的,就叫“鼻涕虫”。
板块三诵读对子,感受韵文的节奏和韵律
1、整体诵读韵文。
活动设计:教师范读,落实听的要求——小眼睛,看书本;一字一句,听清楚。
要点:“风、虫”的读音易错,要特别注意。
(2)自由读、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句,读正确、读流畅。
2、读中品味单字对和双字对。
(1)师生合作读。指导朗读停顿“对”字连得轻短。男女生互对。你们发现对子有什么秘密?要点:字数对应;同一类事物对应。
(2)根据同一类别组新词,读一读。出示: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柳绿桃红。
(3)指图找对,拆分读。找一找,书上图片中藏着哪些对子?
“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可以拆分成:山对水、柳对桃、清对秀、绿对红。
(4)配乐感受韵文的节奏。
配上两种不同节奏的曲子,可以快节奏读,读出韵味;也可以慢节奏读,边读边赏图,读出美感来。
板块四背诵韵文,积累语言活运用
1、诵读入境,闯关游戏,强化记忆。
活动设计:
闯关游戏一:最强记忆。图文提示,学生用生字卡片玩韵文的填字游戏。
闯关游戏二:对答如流。
步骤一:教师随机选取其中一句,问——雪对什么?学生回答:雪对风。
步骤二:请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考同学。
步骤三:同桌互当小考官,评价反馈。
闯关游戏三:小小诵读家。请学生上台挑战配乐背诵,其他学生当小评委。
2、迁移运用,尝试找对子,对对子。
(1)出示课文《金木水火土》,请学生拍手读,再在文中圈出单字对。
(2)出示《笠翁对韵》节选,找一找其中的单字对和双子对: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3)教师分享有关对联的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经验,尝试自己对对子。
活动设计:对对乐园游戏。
多对()鸟对()晴对()
女对()星对()来对()
板块五规范书写,感受汉字美
学习“虫、云、山”书写。
(1)一课一得,学习新笔画。
“虫”:第五笔是“提”。下笔重,提笔轻,从左往右写。
“云”:第三笔是“撇折”。下笔重,转折处顿笔,折时要稍稍上斜。
“山”:第二笔是“竖折”。短竖后稍加停顿再写长横。
(2)重示范、抓基础。
活动设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汉字的书写笔顺,说清楚笔画名称,练习书空。
要点:虫——竖写在竖中线上,“口”的形状要写得扁一些。
云——上下横,一短一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最后一笔点,呈三角形状。
山——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要出头。三竖间等距。
(3)学习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练习笔画书写到位。
活动设计:火眼金睛。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看清楚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上的位置,说一说。
(4)书写评价:教师巡视,抽取学生的写字本,集中讲评。
活动设计:笑脸活动。同桌交换检查,如果要为对方端正的字迹点赞,则送同学一张笑脸贴纸。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篇5
预设目标:
1、 运用已有知识学会d、t、n、l,在小老师带领下读准音,并能在游戏中,准确拼读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 展开想象,与生活中事物联系,记住形;
3、 认真观察各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正确书写;
4、 认识5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产生对花草树木的爱护之情。
教学重点:
声母d t n l的发音及d t n 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 l的发音及n l与韵母的拼读。
学情分析: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声母的学习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不仅因为声母数量多,难记,更大的原因是形近的'声母较多,很容量混淆。因此,在教学形近的声母时,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想办法运用形象有趣的方法来记忆,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d t二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正确书写,认识生字,看图说话。
第二课时:学习n l二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正确书写;会读儿歌。
教学准备:一根筷子、投影片、声母卡片、一把雨伞、磁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d t二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正确书写,认识生字,看图说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 课件出示:单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声母
认读已学过的字母(个别读、齐读)
2、 区别b与p
(1)出示已学声母:这些声母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你知道吗?
个别回答,指出b、p是一对“双胞胎”;
(2)声母妈妈常常忘记他们,你能帮她记住吗?
运用已学方法帮助记忆(儿歌、数字……)
(3)学习图画记忆:读到b就想到广播,读到p就想到脸盆泼出的水,这种方法也能帮你记住他们,(边介绍边板画) 学生认真看黑板;
二、图画记忆,学习d
1、读音
(1)出示课件d指名认读;个别认读,
(2)请会认读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伸手在嘴边感受气流强弱
(4)开火车认读
2、记形
(1)声母妈妈将d想象成鼓和鼓捶,(出示课件)你知道为什么吗?你来编个儿歌记住他。编儿歌记忆(自由说,个别说)
(2)你还能想象成什么记忆?画一画,编个儿歌记一记;
想象,在书上画;
(3)请学生上黑板画
3、书写
(1)声母宝宝住在哪里?我们一起将声母宝宝送回家吧;赶快看书他住在第几格。
(2)看书观察:d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根据回答在四线格中范写 桌写d 在书上描红一个,再写一个
三、图画记忆,学习t
1、读音
(1)出示课件t指名认读;
(2)请会认读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
(3) 感受气流强弱,与d比较
伸手在嘴边感受气流强弱,与d比较,知道t的气流较强
(4)开火车认读
2、记形
(1)声母妈妈将t想象什么呢?(出示课件)你知道为什么吗?你来编个儿歌记住他。
编儿歌记忆(自由说,个别说)
(2)你还能想象成什么记忆?画一画,编个儿歌记一记;想象,在书上画
(3)请学生上黑板画
3、书写
(1)我们一起将声母宝宝送回家吧;赶快看书他住在第几格。
看书观察:t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2)根据回答在四线格中范写 桌写t 在书上描红一个,再写一个。
四、课中操:游戏巩固
根据音节做示范动作 (dǎ dī tà tī )
双手叉腰,一起做动作(dǎ左手打右手,dǎ右手打左手;dī低低头,tī左踢踢,tī右踢踢;tà踏左脚,tà踏右脚;。)
五、故事激趣,认字词
1、 师描述:有一天,马妈妈叫来小马,说:“小马呀,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出示课件:田野中驮米的马儿)
2、说一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3、读一读:这些字你认识吗?借助拼音同桌互相读一读------师生交流
4、师继续故事描述:正在这时候,小马听到后面传来着急的叫喊声:“小马小马,等一等……”(课件出现小兔)
5、说一说:这是谁?打打招呼(强调“兔”的字形:小兔的尾巴不能忘哦)
6、编一编:小兔和小马会说什么?后来怎么样呢?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n l二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正确书写;会读儿歌。
一、复习引入
1、 对比复习:出示声母b p d t f
(1) 认读;
(2) 说说他们之间的区别,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
2、 音节卡片拼读练习:dà mǐ tǔ dì tù mǎ
3、 生字卡片巩固认读。(指名读、齐读)
二、运用已学方法学习n、l
1、出示课件n、l,读准音;(注意舌尖的位置,可用手来演示)
2、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形(个体、小组交流)
3、仔细观察四线格,正确书写。
三、诵读儿歌,悟情感
1、出示儿歌:借助拼音宝宝读一读这首儿歌,并圈出学过的音节。
2、同桌互读,互帮
3、指名读儿歌,评一评谁读得好?
4、加动作表演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孩子爱护花草树)
5、熟读儿歌(在生活情境中仿改儿歌)
四、扩展活动
1、出示音节:nǔ lì 拼读
用“努力”说一句话:根据音节说话练习(自由说——个别说)
2、贴出各种水果形状的音节卡片、生字卡片,做摘果子游戏。
会读的小朋友上来摘下果子,带领大家念。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