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写教案时,应考虑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以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想要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教案是设计活动的基本框架,下面是69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写教案的模板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附板书设计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3
?山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并运用本课生字与生词。
2.熟悉并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描写有生命的事物,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3.培养想象能力和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对身边事物的细节捕捉能力,激发童心,做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用于细节描写的修辞手法,并运用于生活实际。【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能对身边事物更加留意,增强观察能力,提高富于童心的想象力。【教学方法】
演示、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山雀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很小”、“灰色的”、“褐色的”、“总是叽叽喳喳地叫”等。)2.随机找同学说一说。3.介绍山??
山雀,是体型较纤细的食虫鸟类,羽毛大多以灰褐和棕灰色为主。我国山雀的种类很多,大多数为留鸟,其中最常见的有大山雀和沼泽山雀。
第 1 页 4.播放《山雀》导课视频。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山雀》,看看在作者的眼中,小小的山雀是什么样的形象。(板书课题:山雀)二、初读感知
1.生字认知、词语理解。(1)出示生字: 雀 取 肯 瓦 耐 绕
同桌之间互相读,教师从旁指导。(2)出示生词:
观察 纹丝不动 警告 锯末 黑斑 折磨 找学生领读,检查识记情况。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形象化地描写了作者偶然间看到的两只山雀的一系列行为。三、精读领悟
1.课文描写了几个场景?是怎样描写的(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本文共描写了四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我”被迷了眼睛,觉得可能上风口有人锯木头,想一探究竟。第二个场景是“我”发现两只山雀在凿木头找虫吃。第三个场景是“我”堵住了洞口,想看看它们的反应。
第四个场景是“我”不再戏弄小山雀,两只山雀经过“交谈”后飞走了。)2.你最喜欢哪个场景?为什么?读一读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读,教师读后指导。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小山雀的不同语气。
(“遇险”时应略显焦急;“警告”时应小心谨慎;“脱险”时语气应有试探意味。)4.小山雀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中找到描写小麻雀外貌的段落,读一读。(“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5.“上面有几个黑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两颊上有几个黑斑,是很明显的“特写镜头”特写,这种描
第 2 页 写方式被称为“细节描写”。)
6.“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堵住了窟窿。”这一连串的动作,使用了三个动词,两个副词。它们分别是什么?试着去掉这两个副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绕”、“走”、“堵”;“悄悄”、“偷偷”)
(“悄悄”和“偷偷”两词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我”身体动作的小心翼翼,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掉后这些动作读起来就平平淡淡,没有画面感,没有活力了。)
7.“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小山雀为什么“死了似的”“纹丝不动”?
(因为“我”用手堵住了洞口,小山雀感觉到了危险,又无法逃脱,所以一动不动;因为一些它们的天敌不吃死去的动物,所以山雀本能装死。)
8.关于两只山雀之间的对话则来自于“我”对山雀叫声的童话式联想,如果是你,你觉得他们应该说了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指导其合理性。)
9.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小山雀发现有人类的时候会觉得有危险从而很害怕呢?为什么即便“我”站到了一旁,两只小山雀还是小心翼翼呢?
(近百年来,人类的生态破坏行为已经屡见不鲜,作者开头说是想到“肯定是有谁在上风头锯木头”,山雀啄木头产生的锯末不可能与锯木头相比,作者此句大有深意。所以可一定程度的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破坏与保护问题。)四、课堂总结
像山雀这样的动物,人们总是对它们不以善意,包括大自然中的其他动植物等,还有各种不可再生资源,人们都不记后果地索取。这样的行为会影响生态平衡,我们要以小见大,树立自然、资源危机意识。五、课堂练习
1.给下列字组词。
绕()躺()猜()追()逃()附()警()拘()
第 3 页 2.根据课文,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我用望远镜()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在树干外面。这时我便()从后面()过去,()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住了窟窿。六、作业布置
1.课后生字每个写五遍。 2.有感情的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5.山雀 一探究竟 发现山雀 堵住洞口 山雀飞走
?教学反思】
?山雀》主要讲述了作者偶然间发现两只找食吃的山雀,在好奇心驱使下产生一连串事件的故事,运用了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小山雀的可爱,由此入手,加深学生对小动物的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引趣和文字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写作技法。在共同分析的环节中,对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深入剖析,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总结进行思维延伸,让学生懂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 4 页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诗歌并能读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
3、能赏析诗歌语句,分析诗歌遣词造句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时间:
教学0.5课时,学生自读、理解、质疑0.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 ) ( )滁.州西涧.
二、划分朗读节奏并反复诵读
(“/”为必断,“|”为可断可不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理解下列词语含义,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全诗大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
四、诗句赏析背景介绍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写出了滁州西涧清幽疏旷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氛围。(从寄寓的角度来说)同时,这两句也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深”字既写出了树木的枝繁叶茂,又突出了树林的幽静,与“幽”字相照应,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也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独怜幽草涧边生”写静景,体现的是诗人甘于寂寞,安贫守节、不趋炎附势的高尚节操和恬淡胸襟;而“上有黄鹂深树鸣”以声衬静,是对趋炎附势,居高媚上的仕宦世态的否定,也是对诗人恬淡胸襟的衬托。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言志,同时也为后两句诗写诗人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理想作铺垫。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诗写春潮带雨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情景。前一句静中有声,后一句动中有静,“急”与“横”,动与静映照,清丽如画。(从寄寓的角度来说)作者在这动与静之中,不动声色地表述了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迹。同时也蕴含了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无所作为的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
五、小结
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滁州本涧晚潮时的雨中之景,营造了一个恬淡幽静的意境,抒写了诗人恬淡闲适的情怀。
写法:以情写景,句句景语皆情语。
六、反复诵读、质疑
七、达标反馈
1、《滁州西涧》中最能体现诗人恬淡情怀的是体现了诗人想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思的是
2、赏析:诗中的“独”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5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6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________ ____________
(1) (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三、朗读第一大段。
师:读着读着我们也喜欢上了猫,朗读全文。
四、写作练习。
师:老舍爷爷把这只古怪的猫写得这么可爱,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同学们可以用“说它……
的确……可是”的句式,围绕一句话来写。
五、学生写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猫》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7
教学目标 :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投影天险: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
教师引语: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板书:泸定桥)于是,为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为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
2、昨天,我们很多同学都提前预习了课文,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1、课题“飞夺泸定桥”中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
教师随机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紧急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攻下天险泸定桥,消灭了守城敌人,获得胜利。
3、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中有问题吗?现在可以把你们读书思考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但要注意,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敌人为什么要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课文本来应该主要写攻天险泸定桥,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篇幅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部分内容?
……
刚才大家提了很多很不错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者老师遗忘了的话,你们最后再提出来,好不好?
4、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学生读书思考)
谁为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谈看法。(学生可从天险角度、敌人情况、时间紧、路程远、任务重等方面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三、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1、请大家再读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
①用“——”和“~~”分别画出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
困难:a、高山峻岭;b、敌人阻击;c、一整天没吃饭;d、对岸敌人出现火把;e、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翻山越岭;b、击溃敌人;c、忘记饥饿和疲劳;d、点火赛跑;e、冒雨前进;f、智斗敌人;g、敌宿营,我照进……
②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
学生谈看法,结合所画的句子来说。
如:机智——与敌人的对话;
顽强——克服重重困难: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
……
2、和同桌一起配合读一读,把红军的英勇顽强读出来。
3、我们大家来试一试,女生来读描写困难的句子,男生来读红军英勇地克服困难的句子。(男女生轮读)
四、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1、老师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另外几个问题,都与天险泸定桥密切相关,那就让我们读读第6自然段,看能否再次自己解决疑问。
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画一画表现泸定桥十分险要的词语,准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②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桥下水流湍急,掉下去必死无疑)
③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过桥等于到敌人的枪口上去送死)
如有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关于泸定桥的资料,也可以请其读给大家听一听。
2、小结。
泸定桥险象环生、大渡河水流湍急、敌人凶狠嚣张。对于红军来说,真的是天险难越啊!同学们,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我们大家一起体会体会泸定桥的险,行吗?(教师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向桥下一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
3、下面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泸定桥这天险和对岸两个团的敌人,已很难攻打了,若再加上增援的两个旅,这场仗就更难打了。难怪课文里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五、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1、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但面对天险和敌人的`防守,红四团是怎样攻打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8、9自然段,看你对这支红军队伍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读书后讨论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谈到:
在“抢时间”那几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在“攻天险”这两段中,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失足落水会牺牲;枪弹打中会牺牲;烈火烧身会牺牲……可以说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们还是很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从团长、政委到二连、三连,都是那么不怕牺牲。
最令人敬佩的是二连的22位英雄:他们是突击队员,课文写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正因有了这些英雄们的舍生忘死,在泸定桥上才杀出了一条血路,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
3、体会得真不错。脚下是涛天巨浪,身边是枪林弹雨,桥头是熊熊大火,对岸是凶狠的敌人,红四团的战士们正是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才使他们“飞”过了天险,粉碎了敌人的妄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让我们满怀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8、9自然段吧!
4、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8、9自然段。
5、让我们回到1935年,再来看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录像:电影《大渡河》中“飞夺泸定桥”片段。
6、看得出,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这群舍生忘死的英雄深深地震撼了。战士们“攻天险”这些场面直接给我们展示出了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那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时间紧、路途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写时间紧、路途险,更能表现出红军的英勇顽强;正因天险如此之险,居然被红军攻下了,才说明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六、总结全文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现在能谈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可从自己所体会到的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顺序等方面去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真能干!老师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更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识字方法。
2、积累词语,练习朗读,巩固生字。
3、通过展示自己从电视上认识的汉字,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我的发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生字条中的六个生字,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检查认读和识记情况。“日积月累”中“我会读”要让学生反复读词语,读准音,还可让学生口头造句,巩固词语。“读读背背”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可引导学生回忆,或向别人请教。最后,可用竞赛的方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展示台”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二”。
二、我的发现
1、有个小女孩发现了两种有趣的'识字方法,你想知道是什么吗?
⑴ 课件出示小女孩的话:
① 自己练读。
② 齐读。
⑵ 动脑筋,找规律:
课件出示第一组生字:
① 学生自主观察。
② 自主发表见解,集体归纳方法:
减一减。
③ 运用归纳的方法自主识字:
票、元、旦。
④ 用生字扩词巩固:
课件出示第二组生字,用同样方法学习。
⑶ 检查生字认读:
① 齐读。
② 指名读
③ 开火车。
⑷ 我们学过得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记?
2、读读想想:
⑴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⑵ 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都有一个张)
⑶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就不一样。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词中“张”的意思:
“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学生演示理解。
“一张画”用实物讲解。
“张爷爷”的“张”是人的姓。
“开张”在句子中理解,如: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邮票 元月 元旦
值钱 诗篇 遍地
?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观察找出认字规律,并能举出不少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记的字,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在读读想想中,多数词中“张”的意思学生都理解,只需重点指导“张贴”和“东张西望”中“张”的意思即可。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