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教案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想要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教案是设计活动的基本框架,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写教案的模板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3、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4、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1、基础字词
马厩 jiù 夙愿 sù 通衢大道 qú 茕茕孑立 qióng jié 瘠薄 jí bó
缱绻 qiǎn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养尊处优 玲珑剔透 天籁 lài 簌簌 sù
2、导入: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3、作者简介: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5)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6)列举课本中或课外历史人物的事例来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
简陋 古迹 斗争武器
摇篮 最坚韧的纽带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牢、记”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4、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牢、记”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8个字。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3、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能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方法: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动物就藏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揭示课题,板书“拍手歌”,学生齐读。
3、认识“拍手歌”。回忆二年级学过的拍手歌。课件展示,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拍手应和。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画一画,找一找。
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然后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第一组词语:“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百灵、老虎、熊猫”。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先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然后演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最后拓展识字,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部首是“鸟”或“隹”的字。
2、读一读,选一选。
3、“开火车”认读,巩固识记。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两类字,采用开火车、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加以巩固。再认字的时候,将生字放在词语里,再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里,再结合着理解句子、结合句子内容说话,将字词句运用整合起来。
4、自由读文,巩固生字。
(四)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
2、同桌拍手互读。
3、全班拍手对读;教师引读。如教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保护动物要牢记”,体会诗歌的节奏。
(五)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第1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
2、学生思考后交流。
3、让学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
(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详见“教学建议”)。
(六)书写“保、伙、伴”
1、观察偏旁,归类书写。出示生字卡片“保、伙、伴”,观察比较,说说写好单人旁需要注意些什么。
2、观察部件,交流提醒。引导学生观察生字部件中的笔画,说说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哪些笔画或部件。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七)拓展小结
1、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2、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准备在后面的学习中交流。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今天学过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2、积累12个词语及2句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4、培养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观看录像。(南极风光)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仔细看,听清电影里介绍的是什么地方?(南极)
2、学生字“极”。
3、南极在地球的最南端,那里终年冰雪覆盖,非常寒冷,因此很少有生物能在那里生存,可是,有一种动物却常年生活在那里,猜猜它是谁?(媒示企鹅)
4、学生字“企”。
5、揭示课题:11 小企鹅和妈妈
(说明: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他们又对周围事物显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因此,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兴趣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借助现代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本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进入冰天雪地的南极并与小企鹅为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愉快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课文讲了小企鹅和妈妈之间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齐来看画面,听录音吧!
你能学着录音,自个儿轻声读读这篇课文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学习生字“肚”、“柔”、“软”、“藏”。
2、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课文3-9小节。
妞妞藏在妈妈的褶皮底下都有些耐不住了,瞧,它正探出头来
好奇地看着这世界,它看到了些什么?
1、请小朋友看投影,读读课文3-9小节,注意读准带点的字,读完后小组自学这几节中的生字。
媒示生字:欣、赏、惊、赞、叹、颜、晃、闯
2、大组交流汇报。
a。课文中哪个句子用到了“欣赏”这个词语?
出示句子:小企鹅第一次高兴地欣赏这银色的世界。
指导朗读:互相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b。小企鹅妞妞第一次高兴地欣赏着怎样的世界?(银色)
课文中“银色”指的是什么?
你还见到过什么东西也是银色的'?找出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除了课文中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外,你还能再找几个吗?
c。我们的世界就是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颜色,才会变得如此美丽,小企鹅惊奇地赞叹道。
出示句子:小企鹅惊奇地赞叹:“这世界真美丽!”
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3、游戏巩固。
(说明:识字是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识字。如:猜字谜(闯马儿跑进门)加部首、换部首编儿歌,分析字形等,老师则起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作用。)
三、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1、齐读课文。
2、小企鹅和妈妈的故事真美呀!小朋友,你喜欢吗?请你挑一节你喜欢的朗诵给大家听,或者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演一演小企鹅和妈妈,也可以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3、交流汇报。
(说明:本课主要由对话组成,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教学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多朗读,多模仿,多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练习说话,拓展延伸
1、渐渐地,小企鹅长大了,有一天,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出去闯闯,看见这世界。”妈妈答应了小企鹅的请求,那它会看到些什么呢?
2、学习《我会说》一书中的例子。
3、小组讨论。
4、交流汇报。
(说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无论是朗读、讨论、表演,都采取各种形式合作的学习方法,而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既是学生知识点的反馈,又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提供了一次机会。)
五、布置作业
读读《北极回来的小雪人》中的《小企鹅和爸爸》一文,学会
其中的生字。
(说明:让学生课外阅读短文,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教案说明:
?小企鹅和妈妈》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结合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他们又对周围事物显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因此,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兴趣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借助现代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小企鹅和妈妈》一课中,我让学生一开始便进入冰天雪地的南极并与小企鹅为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愉快学习。
二、抓住特点,主动识字
识字是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识字。如:猜字谜(闯马儿跑进门)加部首、换部首编儿歌,分析字形等,老师则起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作用。
三、淡化分析,以读为本
本课主要由对话组成,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多朗读,多模仿,多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自主合作,积极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无论是朗读、讨论、表演,都采取各种形式合作的学习方法,而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既是学生知识点的反馈,又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提供了一次机会。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4
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学会向娃丽学习。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利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二、用三步教学法学习课文。
a、初读课文,独立学习
活动步骤: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2、学生独立思考并复述课文。
3、学生互相讲课文故事。
4、由学生推荐一人完成课文复述,其他人补充。教师整理。
b、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活动步骤:
1、学生小声、快速读课文。
2、阅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一封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和妹妹娃丽各是怎样对待的?他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妹妹娃丽为什么能够拿到跟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呢?可见爸爸对妹妹的态度有何变化?
(3)对于哥什提亚和娃丽,你认为谁更值得学习?
3、师生对话,讨论上述问题,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他人之所急。
c、三读课文,创新学习
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该怎样向娃丽学习。
活动步骤:1、学生有感情地读“娃丽送信”的段落,体会她送信的艰难。
2、与学生讨论两个话题:
(1)用自己的话赞美娃丽。
(2)你身边有像娃丽这样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今天以后,你将怎样向娃丽学习呢?
3、教师小结,结束学习活动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5
?纪晓岚吟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
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
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光芒乾隆皇帝江畔
老渔翁垂钓重复一遍
悠然一篙一橹嵌入沉静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评: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亮丽的色彩;从你的朗读中听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平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景色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自设练习,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习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精彩的作业呢?
预设:
1、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写下来或画下来。
2、背诵古诗并默写。
3、针对第一自然段填空。
4、问答题:明明有钟声,为何还显得沉静?
5、问答题:明明写老渔翁,为何还要写水鸟?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对子。
3、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4、以“秋天”为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
课件准备:
搜集秋天的词语成语古诗儿歌
教学时间:4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一、赏秋/导题.
1.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秋天,领略秋天的美.
2.欣赏秋天的美景图和活动图.(课件演示)
3.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信你们也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发生着一些趣事吧,在你的印象中记得最深、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呢?
二、赞秋:
1、让学生整理一下想说的内容,按照分类安排相互交流。
如:描写秋天的成语组:
描写秋景的古诗组:
描写秋天的句子组:
画话秋天的美景组:
描写秋天的活动组:
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2、老师巡视,掌握各组的`情况,适时给以引导。
3、推选代表,班上交流。
三、展示作品。
1、各组把组内搜集的资料粘贴。
2、小组间互相参观交流。
四、总结。
1、说说自己在这堂课的收获。
2、在丰收的季节里,你有什么新的打算?
第二教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写前指导
1.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交流好词好句。
三、写作
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作业
1.誊写
2.家长写出评价。
第三课时作文评改
【教学过程】
一、比较文章,引出目标。
1、简要小结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表现好的有:刘淑媛等。
2、学生轻声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改。
4、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修改方法的指导。
a、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中的标点,错别字,有语病的句子。
b、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这篇文章好或不足的地方。
二、上台朗读,集体修改。
请学生大胆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
1、他的文章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
2、你能使他的文章更上一层楼吗?
三:总结
通过本课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看图作文的方法,把一处景物写的很生动。通过观察图画学生能够合理想象画面内容。掌握了写静物的基本方法:a、静处的种类;b、静物的姿态。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教时
一、我的发现
1、先让学生感知字词,在读的基础上,引导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2、交流发现。要不拘形式,学生不一定都能完整地把这个设计意图说出来,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应给予肯定,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评价,最后还要把要发现的内容明确完整小结出来,为后面的扩展作准备。3、词语扩展。
这里的扩展有两个方面,一是就课本里提供的几种颜色来进行扩展,看能不能说出更多的表示黄、红、绿、蓝颜色,且含有这个字的词。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
一是除了这四种颜色外,还可以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如“紫”、
“黑”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也可以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2)、鼓励学生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写一写,如能押韵更好,但不可要求过高。
(3)、互相交流自己编的对子,并评一评,看谁编得好。
2、我会填。
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
1.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每处不只一个正确答案。
2.注意积累,填完以后再读一读,进行巩固。
3.可以做些扩展,比如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在本组或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或课外找类似的词语说一说,看谁说得多。匆匆地(离开)快活地(唱歌)悄悄地(说话)拼命地(工作)轻轻地(飘落)好奇地(盯着)甜甜地(笑了)认真地(思考)
三、趣味语文
1、指名让学生朗读,要读准字音。
2、然后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3、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速度;再指导背诵。
4、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进行绕口令比赛。比赛可分组来进行。
5、从每组选一至两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6、赛完以后做出评价。
7、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7
教材分析:
?小珊迪》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孤儿的感人故事。是一篇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先令”“便士”“请求”、“乞求”)。
2、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小珊迪善良诚实 、守信用的好品质。
重、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中理解词语,体验小珊迪生活的艰辛。入情入境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善良、美丽、富有、诚信、机敏、才学),请齐读。你喜欢哪个词语,希望与哪个词语相伴一生呢? 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小珊迪。相信我们学习了小珊迪的故事后,大家会有所启发的。
现在,我摇身一变,变成了小珊迪,来到你们中间,请你们来亲切称呼我好吗?你们知道了我的名字,现在请你们用小手和我一起来写我的名字好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清楚,把句子读通顺。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4课,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小珊迪的可怜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呢?读过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三、精读课文,具体体会小珊迪的可怜,感悟人物形象。
师:看同学们谈得这么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
交流找到的句子。
1、感受小珊迪的“寒冷”。
课件出示:
a、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
b、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脚冻得通红。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指导朗读:这段外貌描写让你感受作者对小珊迪怎样的感情?请你带着这样
的感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感受小珊迪的“饥饿”。
a、又冷又饿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他是怎样推销自己的火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来读一读小珊迪卖火柴这一部分,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的话。
b、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小珊迪的四句话,学生自由读,体会一下他为了一便士是怎样请求的,又是怎样乞求的?
出示练习:请求 恳求 乞求
面对小珊迪的初次( ),我和同事拒绝了。
面对小珊迪的再次( ),我决定明天再买。
面对小珊迪的再三( ),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四次语气,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可怜。 读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乞求”和“纠缠“两个词语。
c、师生分角色朗读珊迪卖火柴部分.
3、过度: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拿走了我的一个先令后却始终没有如约而至,这勾起了我很多的遐想:我猜想(生接读)——“我猜想,可能上当[dàng]了。但是当我想到那孩子的面孔,想到他那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4、由文本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
师:可是小珊迪却真的没有把找回的零钱还给那位先生,没有如约而至,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再去读读课文。
汇报。
指导朗读:“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到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5、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到那故事中去吗?让我们一起我看一看在小珊迪回来的路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学生汇报想想内容)
6、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
a、观察图画,展开联想,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推开小珊迪家破旧的房门,你们看到了什么?
b、带着你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下小珊迪在生命垂危之时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说些什么吧?
c、指导朗读:“我换好了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d、感受小珊迪的形象。
同学们,此时此刻,小珊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自由交流后教师小结: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让弟弟找回那四个便士,他是那么的诚实;难道他真的不需要钱吗?的确,珊迪非常需要钱,可他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躺在床上的小珊迪就要死了,可他此时最牵挂的却是弟弟今后的生活,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这个可怜的孩子死了。(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故事中,这位卖火柴的先生曾作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三、课堂小练笔:
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结课
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最后我们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为小珊迪送行吧!起立:“小珊迪,再见!”
板书:
小珊迪
饥寒交迫:又薄又破 又红又肿
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篇8
教学目标:
⒈读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是怎样报道“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决赛情况的。
⒉通过讨论,领会习作要点,先交代比赛结果,再写比赛大体经过,最后补充了获得第三、四名的学校。
⒊举行一次跳绳比赛,组织学生观看,看后仿照例文写一篇报道。
教学重难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习作1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通过讨论,领会习作要点,掌握板报稿的写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作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收看新闻联播,这样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今天我们来看一篇新闻报道。
二、学习例文。
投影片出示例文:
⒈自由读例文,想一想每一节的意思(主要写什么?)
⒉指名分节读例文。
⒊思考并讨论:
第一节写了什么?哪几节是写夺冠比赛的?
⒋小结: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三、讨论明法。
过渡:例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种效果呢?
⒈自由读“要点讨论”部分,对照例文让学生讨论:
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⒉交流。
四、借鉴迁移。
⒈回忆写字比赛的.经过、结果。(构思)
⒉讨论:新闻报道开头怎么写,中间怎样,结尾怎么写?
⒊打草稿。
五、评讲作文。
(评讲重点:夺冠的情况)
⒈指名读作文。
(生边读边妙语点评)
⒉小结:新闻报道写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结果,重点要突出了夺冠的情况。
六、誊写。
要求:书写认真,内容简结明了,正确运用标点。
板书设计:
时间、地点、参赛队、结果
新闻报道 双方夺冠的经过
语文写教案的模板优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