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应关注学生课后的延伸学习和应用能力,大家都知道,教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教案语文模板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寇、艰、县、酷、拷、韩、据、押”,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残酷、斩钉截铁、催人泪下”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提示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
3 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复述,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
2 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3 学习复述,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
教学媒体:词语卡片,相应的课件,图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读通课文,收集赵一曼的生平事迹。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生平事迹
1、教师板书:英雄
你知道哪些英雄?他们为什么被人们尊称为英雄?(交流)
2、教师补充板书:女英雄赵一曼
(1)今天,我们将认识一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赵一曼。
3、教师补全课题“抗日”,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出示有关的图片或看一些影像。
4、读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开小火车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练习:
①寇()艰()县()拷()
冠()根()悬()考()
②多音字:
恶{重{看{
3、实物投影核对练习。
4、强调“寇”的字形,以及三个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5、刚才我们开小火车通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轻声的自己再一次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称赵一曼为女英雄,课文讲了她的几件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归纳理出脉络)
板书: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
(三)读中理解,品中悟情
1、请根据板书,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小节。
2、交流:掩护队伍(第2节)严守机密(第3-10节)英勇捐躯(第14节)
3、选择其中的一件事重点了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
“掩护队伍、严守机密”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划一划描写赵一曼英雄气概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 圈一圈突出赵一曼英雄气概的关键词语
◆ 说一说你的感受
“英勇捐躯”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说一说赵一曼的遗憾是什么?希望什么?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掩护队伍:
抓住赵一曼的语言:坚定地说……动作:举起枪向敌人猛射
教师引读
(换词理解赵一曼当时坚决地口气,通过朗读体会她一心保护战士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2)严守机密:
抓住赵一曼与敌人之间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教师补充:战败后,投降的日寇回顾当时审讯赵一曼的过程。
学习伙伴分角色读—表演读
(理解“大声”“斩钉截铁”的意思,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赵一曼当时宁死不说出机密的坚强意志。)
(3)英勇捐躯:
填空:
女英雄赵一曼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_____________。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教师补充赵一曼儿子的故事,结合遗书的内容理解“催人泪下”的意思。
(四)突破难点,复述课文
1、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了课文,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英雄事迹,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试着复述有关内容。
提示:
掩护队伍:1935年,11月的一天,赵一曼所在的部队被日军围困了。
严守机密:被捕当天的夜晚,敌人。
英勇捐躯:1936年8月12日,赵一曼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
3、同桌复述
4、个别交流(学生复述,教师进行及时评价,指导)
5、师过渡:在赵一曼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课文的第11-13小节也有叙述,请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护士和看守都被女英雄赵一曼感化了?
说明:
有了前三件事的铺垫,再读课文的11-13小节,抓住一个问题,深化感悟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忘我的爱国情怀。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推荐学生阅读描写抗日英雄的书籍,结合三年级的作文要求写一篇读后感《英雄在我心中》。
3、刚才我们开小火车通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轻声的自己再一次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称赵一曼为女英雄,课文讲了她的几件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归纳理出脉络)
板书: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
板书设计15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
本课小结
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例:赵一曼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告诉你们的!”
妈妈()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第3、4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3、4段中的句与句之间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建设绿色的家园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地方都被污染了:高高的烟囱把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到了天空中;许多工厂把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里、海里,污染了我们的水源……可是这些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大海深处。正如书上说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海底资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深入的学习一下课文,看看大海深处到底是怎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二、读课文
1、生分读课文(2生顺读)
2、老师指点、小结
三、教学第2、3自然段
(一)齐读第1段
师:谁能告诉老师,大海深处是怎样的`?(从课本上找出一句话来)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说得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写景色奇异的。
(二)学习第2、3段
1、生自读第2段
2、师:这一段有几句话?(4句)对!一起来看一下。
师: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澎湃)哪位同学能够形容一下,怎样才算波涛澎湃?(可让学生用手势表演)
3、师:你看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却怎样?(出示投影:海底依然宁静。)(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
师: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依然”,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师:为什么呢?(出示投影: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和上一句连起来说一遍。)
4、如果你是潜水员,潜到海底会怎么样呢?(投影:演示附表)(越往下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师: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点点光亮)板书师:500米以下就全黑了,照理什么光亮也没有,这里却有许多光点,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看看哪个字应该重读。(生读,师指点:这里的“却”表示意思的转折。)
师:那点点光亮像什么?(闪烁星星)(投影:点点光亮像闪烁星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师:哪位同学能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5、再读第2段(齐读)
6、师: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投影: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齐读。)师:“是否”是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是否”,保持句子意思不变?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下课文第3段,回答这个问题。
7、师:咱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句子。(读)像这样的句子,一问一答就叫做设问句。(再读。南边两排读问句,北边两排读答句,读完后换读)
8、师:也就是说,海底是------有声音的。(板书)那么,你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组讨论)
师:海底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一起窃窃私语。师:说得对!谁能说一说“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一下?
师:那么都有些什么声音呢?(投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生读)
师:后面一个省略号表示还有。说明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师:那位同学能够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三)小结
1、请同学们再回头读一下2、3自然段,看看主要讲了什么?
2、刚才这两段,合起来讲了------景色奇异
板书设计: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海底世界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认知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同学初步懂得“不能迷信他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身动脑筋考虑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俺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
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俺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测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
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假如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⑴ 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⑵ 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同学充沛发表意见,了解小朋友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⑶ 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⑷ 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身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 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 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同学思路,了解同学的思维特点。)
⑸ 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 读好妈妈的话。
② 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⑹ 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
① 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 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
③ 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身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俺不是哄骗你们。俺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⑺ 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为什么怀疑?(结合对同学的“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2、复习巩固生字,练习复述故事:
⑴ 看板书认读生字词语:朗志万 伊琳娜
漫 鱼鳞
哎呀 哄骗
⑵ 试一试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今天学的故事。
三、小结提升
1、褒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示。
2、谈谈老师与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3、能告诉俺你们的收获吗?(根据小朋友们的发言,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出示单元提示,再一次认知“做生活有心人,用自身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发明。”的道理。)
四、练习书写
1、看田字格,说说自身难以写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个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检查,抓住典型讲评。
3、完成其余生字的书写。
【教后感】
1、同学的思维空间是比较大的,就是需要俺们老师去引导、开发。如本课中,俺让同学猜测: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苹果,会有什么变化?同学的回答有:水漫出来;水渐渐升高;水满起来了……这说明同学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俺们教学就是要经常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协助理解课文。再如当俺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后,又说“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其中有个同学的思维很独特,他说,这条金鱼可能是塑料的。这个答案俺也没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但俺认为小朋友的独特思维应该大加鼓励,所以俺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的小朋友,想得就是跟他人不一样。这个答案老师都没有想到。”小朋友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后肯定会去更多地动脑筋,想他人没有想过的东西,甚至是他人不敢想的东西。
2、板书的合理设计,作用很大。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词通过老师认真的书写反映在黑板上,给同学一个书写的示范,并可以持久进入同学的视网膜,另一方面将这些词语与人物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便于同学利用它概括语言,复述故事,巩固词语的运用,一举多得。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和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能正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
2、认识“雪、儿”2个生字,学会儿歌。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复韵母ie、üe及其与声母组成的音节。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
1、(出示:ui、ou、ɑi、ei、ɑo、iu、ie、üe、er)你都认识它们吗?
2、引导学生复习。
3、板书课题:ie üe er。
二、学习ie üe er。(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er的音和形。
(1)课件出示第3幅插图,引导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指名读。
(3)小结:er这个韵母不同于其它韵母,我们知道每一个韵母都可以和声母做朋友组成音节,可是,er是个小淘气,它和谁也不团结,只能自己独立成音节了。
(4)板书:ēr ér ěr èr,引导学生试读。
(5)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2、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ie、üe。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拼读音节。(用时:15分钟)
1、板书:ye、yue。引导学生比较韵母ie、üe与整体认读音节ye、yue在字形上有什么变化?
2、启发思考:音节yue中“ü”的小点为什么没有了呢?引导学生复习两点省略规则。提醒学生小ü有礼貌,见了大y就摘帽。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准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
4、出示n、l与üe,j、q、x与üe相拼的音节。强调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规则。
5、引导齐读。
四、学习句子。(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看图: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句子,引导学生试着读一读。
3、引导同桌互读、互评。
4、指名读。
5、组织全班齐读。
五、朗读儿歌。(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播放儿歌《月儿弯弯》的朗读录音。
2、引导学生拼读儿歌。
(1)指名读红色音节。
(2)引导同桌互读儿歌。
(3)教师指导读。(提醒学生注意:“儿”在词语的前面读第二声,在词语或句子的末尾读轻声。)
(4)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圈出生字。
3、指导识字。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2)师生共同交流。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ie üe er》反思
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创造了一个拼音王国,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在学生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富有幻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尝试中绕有兴致地拼读ieüeer的'音节。
复韵母ieüeer的教学我把读音作为重点和难点,注意提示发音要发i或者ü,紧接着发e。在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我与复韵母ieüe的教学结合进行,区别比较。ie和ye读音相同,ie是韵母e前事小i;ye是整体认读音节,e前边是y。yue和üe的读音相同。er的发音我借助了手势帮助发音。
练习拼音时,要做到从易到难,先学习nl与复韵母ue的发音,要区分好鼻音n和边音l,采用拓展练习与ie的拼写。再学习jqx与ue相拼的音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发现拼读规律。结合儿歌,并拓展了dtnl与ie的拼读。
识字教学我结合了语言环境随句子、儿歌进行,并尽可能与熟悉的字连成词,通过读词语来加深记忆。
在教学上,我也强调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是主人,所以,我还是安排了个别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学生活动的方式,提高参与的密度和效率。但在我的游戏设计环节上,我就忽略了可能还有很多孩子并没会拼读。这样,那些还没读好的孩子可能就失去了一个拼读的机会,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的,这样,也避免出现“差生”的情况。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5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
1 交流学习方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 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 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 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 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2 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 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
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 :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认真观察,了解本课生字的特点,借助形声字的规律正确识字。
3、在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
教学重点
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课生字的特点,借助形声字的规律正确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相关树木的彩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12页,请你试着读读这课中的词语,不会的可以借助拼音,或者请教身边的同学、老师。
二、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8种树木的图片。
你认识图上的哪种树,能不能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完,教师要及时贴出相应的词语卡片。)
借助图片读词语。
(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要及时介绍)
2、认识5个生字。
出示生字:杉、棉、柏、梧、桐
认真观察,同桌讨论一下,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请你想想,这几个生字拥有共同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你是怎么快速记住这些汉字的?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3、出示8个树木所做成的'物品图片。
你认识图片上的物品吗?
(学生每说一个,教师都要及时贴出相应的词语卡片)
4、熟读卡片上的词语
4、盖住词卡上的熟字,只出示生字:材、板、棍、柴、柜、桌、椅、架、枕
再请你认真观察,找到这些汉字的规律。
(带木字旁、形声字)
识记生字。(引导学生既可以结合形声字的规律,也可以借助图片识字。)读生字卡片。
三、指导书写:
1、观察虚宫格中的所有生字,有什么特点?
(都有木字旁,左窄右宽,木字旁写得窄一些,只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
2、指导书写“杨”
①引导学生注意,右半部分4笔完成,两个撇的长短不同。
②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一读木条上的词语:
木已成舟、独木不成林、原木、木柴、木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枕木、木棉
2、读读手中的小生字卡片。
二、书写
1、复习带有木字旁汉字的书写规律。
2、学生独立观察虚宫格中的生字的具体位置,独立练习书写。
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汉字?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7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次教学的主旨是领会诗歌的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赠汪伦》是长春版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古诗被安排在第9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学习的是朋友,意在使学生在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
2、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角是要努力创设情景,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本班学生的识字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所以课堂含量应该比较丰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flash课件,2、视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静夜思》、《独坐敬庭山》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呢? (李白)
介绍诗人:唐朝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学习“李”字
“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齐读课题
学习“赠”字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拼读认识“赠”。
3、出示“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
学习“汪”字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白为什么要送给汪伦这首诗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他便留下来住了好几天,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两人相见恨晚。二人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两遍诗,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随文识字
1、学习“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播放字理图)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舟”。
拼读音节读字。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
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指导写字。
2、学习“闻”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时发生什么事了?在诗中哪里看出他听到歌声?(闻)
拼读音节读字。
分析字型、讲一讲记字的好办法。
诗中前两行记叙了两人分别的场景,你们通过读再来体会体会吧,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前两行诗。
李白回想起几天来和汪伦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在诗文的共同爱好,切磋的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情谊深厚,志同道合。人生难得一知己啊!临别时,汪论带者一群村民脚塌节拍,手挽手前来送行,李白感慨万分,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桃花潭水,李白立刻写下了这首,作为感谢!
请同学们读读下两句。
3、学习“及”字
后两行诗中哪一个词是“不如”的意思?(及)
拼读音节读字。
“不及”是不如的意思,“及”是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组词。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开火车写笔顺。
4、学习“情”字
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读音节读“情”字。
“青”字为了让我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送给我们一个目字旁儿;为了让我们拥有晴朗的天气,送给我们一个日字旁儿,今天它为什么送给我们竖心旁儿呢?
(四)指导读诗
1、一首峙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通过朗读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教师激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
3、指名背诵并说一说自己背诗的方法。会背诵的一起背,不会的也没关系,可以照着书读。
(五)拓展,练习表达
1、李白和汪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一生一世的朋友,老师想知道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表示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还有很多,像《黄鹤楼》、《别董大》、《晓出净慈寺》古诗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
(七)游戏巩固生字。
小白兔过河(读词语)。
(八)板书设计略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朗诵表演《轻轻地》。问:小朋友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一起朗诵。
2、出示课题。谈话:大家这么爱护小草,又是怎样对待树木的,齐读课题。
3、启发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穿、暖、冷、伞、热”。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教师通过范读或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语。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5、齐读课文。
(三)、认记生字
1复习“木、日、 、穴”4个偏旁。(指名认读)
2指导认识“ 、 、 、 、 ”5个新偏旁。
3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不、开”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不、开”的笔顺,按笔顺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
2、展评:学生自查字纠。
五、作业布置: 把“不、开”每个字
六、板书设计:不、??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2、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做“开火车”游戏,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听写生字“不、开”。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2、讨论第二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启发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
(5)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习第三段。
(1)看图说话。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图,指导学生观察。问: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讨论过渡: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4、朗读全文。指名分段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四、五”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四”中的新笔画“竖弯”,知道“五”的第二笔“竖”
要斜一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笔画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
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四)、扩展活动
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五、作业布置: 把“四、五”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 四、五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四、五”
2、朗读课文比赛。
(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组: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并用这些词组练习说话。
(2)出示“ 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语,完成词语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暖和的。问:还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组补充完成“绿色的。漂亮的。雪白的”
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3)扩展练习。
完成词语搭配:清清的 高大的
弯弯的可爱的
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
四人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开展“小记者采访“的活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挑选几名“小记者“在班中自由采访,教师巡视点拨。
挑选几对在班中展示采访过程,引导学生评价。
(三)、练习
五、作业布置: 练习说话:人与自然。
六、板书设计:和谐
七、课后反思:
小学教案语文模板通用8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