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突发情况,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11的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11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一、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数学11的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3、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难点: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 演示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
2、 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 出示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两个娃娃)我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 再出示一个中娃娃,引导幼儿比较。
“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比哪个娃娃高?比哪个娃娃矮?(比这个小娃娃高,比这个大娃娃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 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高矮。
“刚才我们的娃娃比过高矮了,那我们小朋友也来比一比吧,我先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 再请一个中等个子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地板上,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比一比,再请这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同上。
(三)幼儿和树小组比高矮。
1、 幼儿和大树比高矮。
“现在我请小朋友和别的东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吗?(树)我把树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树高还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树是高还是矮是要有东西和它比的,那我请这组的一个(中个)小朋友来和这棵树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出示小树。“你们说是小朋友矮,那我还有一棵小树,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现在是谁比谁高?谁比谁矮?那小朋友和两棵树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树矮,小朋友比小树高。)”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和树比一比,再请那组的一个(高个)小朋友上来。谁最高?谁最矮?(大树比小树高,,大树比小朋友矮。)
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的,单独一个东西不能判断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来排排队。”
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
(1) 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3)用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4)按杯子高矮排序;(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数学11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62+6=66+3=50+40=
5+65=48+7=4+64=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54-2=32-2=45-4=
56-3=76-4=85-4=98-7=
当堂达标:
49-40=63-60=65-40=76-30=
59-20=85-40=57-20=54-20=
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45页自主练习1、2、3、4
选做题:51页第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45-20=25(个)
教学反思
数学11的教案篇4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拔萝卜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2.准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学习按量归类。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并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
三个箩筐(上面分别有1只、2只、3只兔子)、萝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萝卜,感知3以内的数量。
1.出示小白兔。
看看,谁也来到我们教室啦,和小白兔打个招呼。
小朋友们好,我叫小白兔,我们家的萝卜吃完了,想请大家帮忙拔萝卜,你们愿意帮我吗?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2.目测萝卜数量。
二、拔萝卜,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
1.自由挑选萝卜,并说出萝卜数量。
萝卜地到了,请你拔一张萝卜卡片,准备好了吗?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拔出来啦!
请你数一数你拔了几个萝卜,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你拔了几个萝卜?
2.听指令取萝卜,并说出萝卜数量。
请你把你拔的萝卜放到椅子底下,看小白兔拔了几个萝卜?
这一次要和小白兔拔一样多的'萝卜,要拔数量是3的萝卜。
三、装萝卜,学习3以内数的按量归类。
1.出示箩筐子。
萝卜多得都拿不了了,让我们把它装进筐里。这里有3只箩筐,请看看箩筐上有什么?
它们都一样吗?这个箩筐里应该装几个萝卜呢?
2.装萝卜。
请你看看你的萝卜应该送到那个筐里,边装边说:"三只兔子我送你三个萝卜"。
四、运萝卜,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今天小白兔特别高兴,大家帮我拔了这么多的萝卜,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抬着萝卜回家吧,我大家吃红烧大萝卜。
数学11的教案篇5
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7教时备课日期8月31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教学新课
二、 巩固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1、解答应用题。
学校舞蹈队有32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合唱队有多少人?
一人板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3
读题,说明条件和问题。
问:题里哪个月份的产量与呢个月份的比?要先画哪个月份产量的线段?(画线段图)表示五月份产量的线段要怎样画?(画线段图)增加的台数是哪个数量的.1/5?要求什么问题?指的线段上那一部分?(在线段上表示)
(1)讨论:这道题例哪个数量是单位1?为什么?哪个台数是四月份台数的1/5?
要求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多少台可以怎样想?
(学生看着线段图,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指名学生口述。
(2)按照这样想的过程,列式计算。
(3)小结。
2、教学试一试
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现在的价钱比原来降低了是指降低的价钱是哪个数量的?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
解答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学生练习。
问:数量关系式什么?为什么用原价乘就是降低的价钱?
从上面解题的过程可以看出,解题学习的应用题也和前一节课一样,关键式先确定单位1的数量,接着要弄清与题里几分之几对应的式什么数量。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就等于与它对应的数量。
1、练一练1
2、练习三7说出单位1的量
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3、练一练2
口述思考过程。提问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练习三10
口答算式和结果。
为什么用求枣子比栗子多的吨数?
5、练习三12
练习三8、9、10
板书: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
课后感受
充分借助线段图使学生理解此类应用题也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个别同学要加小灶.
数学11的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