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参考6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明确的时间安排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保持学习的连贯性,教案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参考6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 )5=( )14=( )25=( )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第5、7、9、11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篇2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六年级人教版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位置(2课时)

2、分数乘法(12课时)

3、分数除法(13课时)

4、圆(8课时)

5、百分数(15课时)

6、统计(2课时)

7、数学广角(2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单元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单元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1、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

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

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

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

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

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

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

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61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重点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印入,复习旧知

1、问题情境

根据5天的训练成绩,选拔一位同学去参加学校的跳绳比赛。

2、学生说理

为什么要选择张明去参加。

3、引导转换,复习旧知

你觉得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

4、简单读图,感悟趋势

呈现张明和王星跳绳成绩统计图,学生读图,简述趋势,得出淘汰王星的结论。

二、学习新知,初步感悟

1、制造冲突,引发思考

(1)呈现刘辉的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分析其进步趋势。(数据:204 206 208 212 216)

(2)设问:如果张明和刘辉要一决高下,谁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呈现两张统计图,让学生交流。

(3)引发思考

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做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张明比刘辉进步得更快?

2、唤醒旧知,初步感悟。

(1)直接过度。

把两张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合并后,两条折线都是白色)

(2)细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同一种颜色的折线无法区别两人成绩。

揭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

(3)感悟优点。

相比刚才两张统计图,你觉得它有什么优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三、加深体验

呈现王芳7~15周岁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

观察这张图,你了解到了什么?

在原图上加一条“标准体重”折线

再让学生评价一下王芳的体重发展情况?

四、巩固练习

出示题目:中国和美国在第25~29奥运会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1)让学生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只描点连线)

(2)学生独立绘图。

(3)读图练习,再次体验。

(4)根据“中国是否可能在第30届奥运会上金牌继续保持第一”。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反映两国夺金趋势。

五、练习。

p63 试一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百分数、百分比和百分率。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4、通过百分数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难点是弄清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答

(1)7吨是8吨的几分之几?

(2)19米是100米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数关系。

(1)一头牛的质量是一头大象质量的23/100 .

(2)一块石子的质量是23/100 千克。

3.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六(3)班在期中考试中,数学科的及格率是80%,六(2)班的及格率是79.5%,你们知道哪个班的及格率高一些吗?(板书:80%、79.5%)

生:六(3)班的及格率高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们的分母相同,都是100.

师:好,分母是100的分数很容易比较大小。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继续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把这样的分数叫做百分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课本77-78页的内容。同时思考:

① 什么叫做百分数?

② 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数所占的比率大)

②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统计图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看成“另一个数”。

③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

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81/100。

②完成计划的63/100。

③一堆沙子重87/100 吨。

讨论:

a.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b. 87/100吨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c.这三个都是分数,其中前两个才是百分数。

(4)小结:分数既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1)说明: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例如:百分之五十二,先写52(分子),再写百分号“%”(分母),即写52%,也就是分母和分数线去掉,换成百分号“%”,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2)同步练习: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二十三 百分之六十七点三 百分之零点五

(3)小结:百分数的分母固定是100,不能约分,它的`计数单位是 (1%),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分母、等于分母、大于分母,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三. 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读百分数)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里挑一( ) 百发百中( )事半功倍( ) 事倍功半( )

3. 请大家判断

(1)一个苹果重30%千克。( )

(2)2.34%读作百分之二点三十四。()

(3)21/100 吨就是1吨的21%。( )

四. 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最后老师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99%汗水+1%智慧

教学反思:

1.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以有过接触,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难的就是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所以我采用复习导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了解,为后面百分数与分数的比较做铺垫。

2.为了提高学生对百分数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班的及格率作为新课的导入,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探究出百分数的意义,突出本课的重点。

3.在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更加清晰的、准确的认识,我设计了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以上的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了解。

4.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再次体会百分数的应用和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寻找出简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题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

关键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 找准单位“1”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课件演示 教学意图

一、基础训练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对分数应用题做一下全面的复习。大家想一下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关键的是什么?

专项训练:

课件:练习:已知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式。

在每道题后追问:从信息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评价:说一说你们找单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们以信息中的第6题为例,谁来说说,应该怎样画线段图呢?根据线段图教师问:线段图画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还剩的吨数应该怎样做?

常规性基本训练,复习找单位“1” 训练: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根据看线段图列式

师:谁来说说,根据线段图应该这么列式呢? 出示线段图 【教学课件演示】

注重线段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师: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做。(学生做完后教师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把这4道题分分类,并要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有能力的'就独立完成。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类题目应当怎样解答。

尝试练习,然后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分数和比联系在一起会出现许多的新问题。出示:文艺书和科技书本数的比是1∶4。谁来说说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学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审题要仔细,弄清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分数应用题分类的依据是。

四、对比练习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通过两题对比,突出较复杂应用题的难点,帮助学产生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八的3-5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完成练习八p118第3题和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p118页5题。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课件演示】

加强解题思维的训练,沟通新旧知识,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强化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

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个,小强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强的2/3,小亮跳了多少个?

渗透健康:

跳绳运动,是对付肥胖、预防血脂异常、高血压最切实可行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耐力的有氧代谢运动。同学们要积极进行跳绳运动,

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计算,请个别同学讲解回答。

2、练习二十七的第8题,练习二十七的第9题。

(1)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是今年绿色蔬菜总产量的9/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2)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比今年少了1/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渗透健康:

绿色蔬菜含维生素u较多是抗癌、防癌的复合剂,对胃溃疡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肾炎等疾病有治疗效果多吃的蔬菜会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所帮助。

【教学课件演示】

强化数量关系的分析,强化方程的解法,体现解法的多样性、解法的最优化,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优化意识。

通过强化练习提升学习水平,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七、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和相等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算法,然后列式计算,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减”。

【教学课件演示】 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重点,已知单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单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网络的建构。

八、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8、10题 【教学课件演示】

板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

根据条件分析单位“1”和找准对应分率。

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单位“1”用乘法,不知单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单位“1”不知道或者题目的条件中含有“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8篇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课后反思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7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工作总结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