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心得体会需要我们付出认真的努力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思想认知,提升个人思想觉悟的关键在于多思考,写心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69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反极端化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反极端化的心得体会篇1
反恐、去极端化是保障人权的必要措施人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也是保障个人和集体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如果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全的法律体系,人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难以得到保障,其他权利更无从谈起。
长期以来,恐怖袭击不仅残害民众生命,造成财产损失,更是引起极大恐慌,恶化社会环境,阻碍经济发展和民生进步,使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严重威胁。
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直接夺走2996人的生命,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据联合国发表报告称,此次恐怖袭击使美国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高达1万亿美元左右。而此后不断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更是使美国民众的心中之痛和恐怖阴影难以散去。
时至今日,恐怖主义仍在肆虐。基地伊斯兰国等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是世界各国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毒瘤。
中国,特别是中国新疆地区,长期以来深受恐怖主义的威胁与危害,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民众伤亡和财产损失,极大地阻碍了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09年7月5日,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里应外合,在境外东突势力的指挥策划下,在乌鲁木齐市组织实施了震惊中外的大规模恐怖暴力事件,造成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巨大。在此前后,恐怖分子还疯狂发起数千起袭击事件,同时将恐怖魔爪扩大到新疆以外的地区。
当今国际社会对于反恐已基本形成共识,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反恐,但效果并未与投入成正比,还未能从根本上遏制恐怖主义猖獗的势头。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一些西方国家戴着有色眼镜看发展中国家的反恐,在反恐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重治标、轻治本等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在反恐中长期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恐怖主义所借用或利用的极端主义问题。
恐怖主义利用宗教认同或民族认同,已成为其生存发展蔓延的主要基础,也是其发展成员和蛊惑煽动青少年从事恐怖袭击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古兰经与先知圣训的断章取义和曲解,歪曲编造民族发展历史,是极端主义的依托所在,也成了恐怖主义的外衣。可以看到,当恐怖主义赤裸裸的暴力用各类极端主义包装起来后,所产生的迷惑性成为反恐斗争中的一大难点。
一些国家逐渐认识到反恐必须去极端化,并开始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和阻止受极端主义影响的青少年成为恐怖主义的炮灰。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出台去极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计划。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或出台新的反恐法,或修改反恐法增加去极端化条款。法国于2018年先后两次推行去极端化计划。英国引导计划推出以来已有4000多人参加,该计划主要是从宗教、政治等层面对激进者进行辅导,削弱极端主义的影响,防止其走向恐怖主义。
二是针对一些群体实施去极端化。由于打着伊斯兰旗号的极端主义针对的群体主要为青少年、穆斯林等,因此各国采取多项举措加以预防与遏制。德国暴力预防网络致力于在德国范围内提供咨询和心理辅导,防止青少年走上极端化道路。2018年2月,比利时政府拨款330万欧元用于新增80名伊玛目,安排在获得政府认可的50家清真寺工作,严防青少年思想极端化。同时,澳大利亚等国还针对监狱囚犯采取去极端化措施。
三是采取各种去极端化对策遏制极端主义的传播。恐怖主义打着宗教旗号传播极端主义,极具迷惑性和蛊惑性,且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危害极大。印尼让曾参加过所谓圣战的人员现身说法,教育有可能被诱惑加入恐怖组织的高危人群与普通民众,有效阻止了极端主义的传播。
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国际上很多国家的问题相同或相似,因此中国也将去极端化作为反恐的重要举措。新疆在去极端化的道路上,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针对受极端主义思想影响的群体,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能够对症下药,把一些受极端主义思想影响、处在恐怖主义悬崖边上的群体拉了回来,使他们重获新生。2017年以来,新疆未发生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也使新疆再度成为安居乐业、繁荣发展、游客如云的好地方。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原则,要切实落到实处,中国正是这样做的。在极端主义盛行、恐怖主义猖獗的情况下,人权难以得到有效维护。新疆在反恐、去极端化的道路上,不仅找到行之有效之策,也为国际社会反恐和打击极端主义作出了有益探索,可以说是真正践行了联合国有关国际人权公约。那些高举人权旗帜、高喊人权口号,而未能真正保护人权的国家,是要深刻反思了,否则无法向深受恐怖主义之害的民众交待。
反极端化的心得体会篇2
去极端化学习个人心得体会
通过今年的集中学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防范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到教育系统的重要性。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在依法管理、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疆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优良的社会环境。但受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影响,部分地方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多发频发。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活动加剧,成为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犯罪思想发动和成员发展的活动基础。宗教极端思想的泛滥,已经对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现实危害。
我们要精通自己的业务和专业知识,还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好有关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三股势力”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认识形态领域是无形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无论如何在目前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的“阵痛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进行抵御和防范极端思想是我们目前必须要做好、做透、做全的一项艰巨工作。我们每一位教职工在此项工作当中态度要明确、工作要细致,才能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严打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雅前进、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关于维护稳定的决策、判断和安排部署上来。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蓄谋已久组织的反民族、反人类、分裂祖国的犯罪暴力事件,严重破坏民族团结,扰乱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正常生活。当前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强化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认识,时刻绷紧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弦,扎扎实实将各项维稳措施落实到实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好民族团结,维护好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去极端化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刘建永
75事件后,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频发、多发,多少无辜的人因为暴恐分子疯狂而残忍的暴行,失去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让深爱他们的人陷入无尽的痛苦深渊,面对“522”、“728”、“730”等一系列反人类、反对民族团结、反对祖国统一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每一个新疆人,不管他是哪个民族,内心都是难以平静的——当他看到家园被毁、生命被践踏,平常又安静的日子被破坏,我们从此不能安心地逛街,要为年幼的孩子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而担忧,老人也不能在早市里安心为家人买可口的早餐而感到痛心、不安。
这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让我们越发憎恨暴恐分子,愈发憎恨宗教极端势力和分裂势力。但痛定思痛,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更应该团结一心,对试图破坏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分裂我们国家的暴恐分子进行最有力的还击。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新疆也没有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也让我们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暴恐事件并不能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现有的大好局面,它也阻挡不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步伐,动摇不了我党领导各族人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
我们要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
我想,当所有人行动起来并更加团结一心时,无数个人的力量终将汇聚成海,也一定能够将暴力恐怖事件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反极端化的心得体会篇3
反极端化的心得体会篇4
反极端化的心得体会篇5
近期,通过外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令我豁然开朗。从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的到更新。下面就通过我的学习获得的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听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应当创设情景,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知识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的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再见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展开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课堂,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的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反极端化的心得体会篇6
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巧用暗示,有效管理班级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班主任工作琐碎而又繁杂,在日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需要一定的谋略和技巧,巧用暗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年中,经历过很多让我手足无措的事情,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我第一年当班主任的时候,几乎没有过笑脸,每天进班板着脸,讲纪律的时候几乎都是用吼,那一年的自己可谓是“咆哮姐”,当时的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非常不合适,但是又无可奈何,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方法。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在跟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庆幸的是一个孩子给了我灵感,让我找到了有效管理班级的方法——暗示法!
当时的班级里有一名非常调皮的孩子,在这个孩子身上耗了很大的精力,我每天时时刻刻盯着他,生怕一不留神又惹出什么事,我当时的状态犹如惊弓之鸟!有一天大早上我早早的来到班里,亲自检查卫生,检查各科作业,检查背书情况,查学生的迟到情况,我自个忙的不可开交,真像个旋转的'陀螺,当时的我被自己的感动的一塌糊涂,然而我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感动到我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个熊孩子居然在嗑瓜子,我的火气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在我准备爆发的瞬间,我们的眼神碰撞在一起,我突然看到这个小小的眼神里透漏出来的惊恐与不安,是在害怕我的怒火吗?如果我当着孩子们的面吼他是不是会伤害到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我鬼使神差的对他微笑了一下,那个眼神由惊恐与不安转变为惊喜,接着他站起来主动打扫卫生,他居然主动打扫卫生?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知道他从来不打扫卫生,在班里的纪律也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从那天开始,那个孩子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管理班里的卫生,开始管理班级的纪律,渐渐变成了我的小助手。所以我一直在想,是我的那个不经意的微笑,给了这个孩子某种积极的暗示,也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我当场批评这个孩子,后果是多么的可怕!
那件事情之后,我改变了很多,我想在人生最痛苦的时候,就是成长最快的时候。我找到了有效管理班级的好方法,那就是巧用暗示!那个孩子点醒了我,我也点醒了他,我们是彼此的摆渡人。
新的学年,接到了新的班集体,在接到新的班集体的时候,我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在班里三令五申的讲纪律、卫生、学习以及考勤等等,在我接触到新的面孔的时候,我会多表扬做的很棒的孩子,当我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学生时,全班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被表扬者喜上眉梢,表现得更积极,其他学生会从我的话中得到这样的暗示:他做得好,老师表扬他,我要向他学习,争取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在班里挂上名言警句、班级班训以及奋斗目标,达到“墙壁会说话”得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这些暗示对孩子们影响很大,我们的班级在第一周就成为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班集体!
我会继续用积极的暗示来管理我的班级,我坚信我的孩子们会更加优秀!
反极端化的心得体会篇7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核心,教师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你问我答,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身份让学生来扮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特长和个性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语言上凸显学生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就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以朋友的礼节和平等的语气,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教师常说:“我们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学习很有收获”“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战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 “老师很佩服你”等话语,就会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极大地激发起学习主动性的欲望。
四、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还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样的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反极端化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反能量作文5篇
★ 六年级反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