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物的教案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可以通过教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我们要认真写好详细的教案,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食物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食物的教案6篇

幼儿园食物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2.了解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

3.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荤菜、米饭、水果等模型、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菜的名称:

1.老师出示这些模型,提问:"你们说一说这些是什么?"

2.幼儿互相学习,认识菜名。

二、交流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内容。

1.老师提问,幼儿回忆:"在这些食物中最喜欢吃什么?为什么?""除了吃刚才你看到的食物外,平时你还吃什么?""你觉得什么东西最营养?"

2.请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早餐、午餐和晚餐中的各类食物:"平时吃的早餐、午餐,晚餐吃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3.来总结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

三、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幼儿尝试自己设计一日食谱。

幼儿园食物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会区分哪些食品是健康的,哪些食品是不健康的,有意识识别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2、增强食品健康意识,提高幼儿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导入:平时你最喜欢喜欢吃什么东西?(教师点击课件一一出示食物的图片)

2、小结:你们喜欢吃的东西真是各式各样,看看老师这里有哪些食物。

二、区分健康与不健康食品

1、师:食物的.种类真的是很多,但食物还可以分成更多的小类别哦,我们来看看这里有哪些种类?(一一出示)

师:哪些食物是健康,哪些食物是不健康的?

小结:

(1)健康食品:水果类,蔬菜类,牛奶,豆类,五谷杂粮。(吃了有助人体健康的食物)

(2)垃圾食品:油炸食品,方便面,果冻,蛋糕,烧烤、甜点,饼干,可乐等。(吃了对人体有害的食物)

2、了解垃圾食品吃了以后对人体会有什么害处

(1)点击课件请幼儿了解垃圾食品的制作过程,幼儿讨论,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在我们喜欢吃的食品中有很多都是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吃了以后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一定是伤害……所以,小朋友们要少吃或不吃这样的食物,才会健康成长。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垃圾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奶油制品,话梅和蜜饯类食物)

教师将幼儿说到的垃圾食品逐一用课件展示,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垃圾食品品种。

三、认识食品安全标记

1、提问:除了垃圾食品以外还有什么食品也不能吃?(请幼儿讨论并回答问题)

2、请幼儿观看课件(小朋友喝过期牛奶出现肚子痛的画面)

师:他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幼儿小结:我们购买食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包装袋上面的食品保质时间,过期的食品是不能吃的,否则会产生身体不适,还可能会发生危险。

3、认识生产日期和安全标记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进行分辨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安全标准。

活动反思:

食品包装袋上的这些标记会告诉我们那些食品是安全的,那些食品是不安全的,我们以后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看清楚,还要提醒爸爸、妈妈不要忘记了看清楚食品的安全标记哦。

幼儿园食物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收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名称。

2.练习剪贴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各种食品的广告单、宣传画、图片等(由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

2.纸盘、安全剪刀、浆糊(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

问一问幼儿:“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呢?”

教师展示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的图片,告诉幼儿这些食品的名称,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请幼儿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并讲讲自己喜欢这种食品的原因

2.剪剪贴贴:我喜欢的食物聚会了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喜欢吃的食物都要到盘子里来聚会了

为幼儿做示范:先从广告单、图片等上面剪下食物的图案(只要求剪出大概的图案,不需要剪出精细的边角),再将其贴在纸盘上

发给幼儿每人一个纸盘,请幼儿剪下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的图案,贴在纸盘上面。

3.和幼儿一起将制作的“餐盘”贴在或悬挂在墙上,并命名为“我们喜欢吃的食物”(名字可以由幼儿讨论决定)。

幼儿园食物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小动物们的想法。

2.体验同伴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并进行互动分享。

活动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美好的分享感受。

2.难点:用清晰流畅的话语表述小动物给好朋友送食物时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相关小动物(小兔、小猴、小鹿、小熊)的手偶,自制萝卜玩具一个。

2.ppt,故事。

活动过程:

一、下雪了。

1.观察ppt,感受雪天的寒冷。

冬天到了,天空中飘下来什么?大地变成了什么颜色?

下雪天,我们会感觉特别怎么样?

下雪的日子特别冷,饿着肚子的小动物们想去外面找吃的,你觉得他们会找到东西吃吗?为什么?

二、萝卜送给你

1.倾听故事第一段,感受小兔找食物的想法。

小兔子肚子饿了,他出门找食物时,想到了谁?

在雪地里,小兔找到了什么?

小兔找到萝卜后怎样?

2.倾听故事第二段,感受手小猴子找食物时的想法。

小兔去小猴家的时候,小猴在吗?他去做什么了?

小猴在找食物的时候想到了谁?他是怎么说的?

3.倾听故事第三段,进一步感受小动物们相互的关爱。

回到家,小鹿发现有一个大萝卜,他是哪里来的?

大家一起告诉小鹿吧!

4.倾听故事第四段,尝试学小动物的话

小熊也在外面找食物呢,他在外面边找边想,他会想什么呢?

三、萝卜回来了。

萝卜又到了小兔家,萝卜回来了小兔怎么想的?

1.完整倾听故事。

我们在来听一遍故事,小朋友可以学学小动物的话“某某一定很饿,我把萝卜带去和他一起吃”。

萝卜是谁找来的食物?最后又回到谁那里?

为什么大萝卜最后回到了小兔哪里去了?

你想夸夸谁?为什么?

故事里的小动物相互关心,一起分享,都很棒!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选材太难,对小班孩子来说故事内容比较长到后半部份幼儿的专注力有一定难度,故事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复杂,可以简化情节减少角色的方式,降低教学难度。重点和难点还没有落实到位,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美好的分享感受,第一段教师自己讲述,第二段这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去说,这样孩子就会说,不回到后面孩子还不会完整的说:“某某小动物一定很饿,我找到东西跟他一起吃。”教师应该让幼儿自己去说,教师不要说的太多,这样不会到最后萝卜是谁找来的食物,有回到了谁那里幼儿还不是特别的清晰。

幼儿园食物的教案篇5

一、的产生:

在制作节日挂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中国的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讲到了小笼、馄饨、饺子、粽子等。还有的孩子讲到了外出吃饭时看到有的菜五颜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等。结合我班水彩画教学,可以使他们对中国的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食物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所以我决定以次开展活动。

二、网络图:

包馄饨

制作包包子

点心

中国食物

中国菜肴参观饭店

制作拼盆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目标:

1、结合图片或食物,让幼儿初步感知中国食物的特色,激发爱国情感。

2、提高幼儿探究的兴趣。

条件提供:图片(或实物)

活动设计:

1、出示图片或食物: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食物?

吃过吗?

2、组织讨论:

这些东西国外有吗?

是怎样做出来的?

3、回去问问父母。

观察记录:

孩子们在看了一些菜谱的照片后展开了讨论:真实的菜单、菜谱可以帮助幼儿回忆,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许多,包括一些中国的特色菜。

朱颖:我到饭店里吃过鱼、虾和点心。

王嘉晨:我还吃过蟹和小粽子。

张鑫昕:我吃过粥。

潘华玺:我在火车上吃过菜。

朱颖:我在“鸭王”吃过鸭皮。

李佳斐:我吃过“小绵羊”火锅。

邓越:我在“小绍兴”吃过鸡、粥。

施轶恒:我吃过快餐。

老师:那么你们知道那些菜是中国特有的,国外没有的?

张鑫昕:粥。

邓越:小笼包子。

潘华玺:馄饨、饺子。

邓燕飞:螃蟹。(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讨论着,我让他们看一看自己制作的节日挂历是否有点启示。)

瞿峰:粽子。

王嘉晨:汤团。

李佳斐:重阳糕。

反思:孩子们对吃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再加上前几天在制作挂历的同时,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食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能讲出许多中国食物。但讲的点心较多,因此就从点心先开始。

目标:

1、在动手包馄饨的活动中,进一步对中国点心感兴趣。

2、品尝自己制作的点心,有参与的愿望。

条件提供:皮子、馅

活动设计:

1、出示一只包好的馄饨。

2、幼儿边看边讲:

馅是怎么进去的?

这是中国特有的吗?

3、老师示范讲解包馄饨的要领。

4、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

5、吃馄饨。

观察记录:

今天,正好孩子们中午吃馄饨,我从厨房取来了皮和馅,孩子们看到这些东西一下兴奋起来了:

牛啸天:我会包馄饨的。

朱颖:我也会的。

王嘉晨:我知道的,这就是中国菜。

邓越:这不是中国菜,是中国点心。我顺势接着邓越的话问:还有那些中国点心?

瞿峰:有饺子。

施轶恒:汤团、春卷。

张心辰:大饼油条。

潘华玺:馒头、包子。幼儿一下讲出了许多特色点心。

老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包馄饨好吗?

孩子们自发分成几组开始包馄饨,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馅放得太少、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馄饨包好了。

朱颖:我已经真的学会了。

王嘉晨:我还不会,但我会做馒头。

邓越:我想快一点吃这些馄饨。

反思:结合上次的活动,我把中国点心和中国菜肴分开来进行认识,先从制作点心开始。这次的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时较少接触这些东西,有的幼儿从未做过,有了实际操作经验,他们对中国点心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三:

目标:

1、尝试用刀切发好的面团,初步学习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激起探究的兴趣。

条件提供:

面团、馅、??

活动设计:

1、谈话:

关于中国点心。

2、制作包子:

请厨房的阿姨发好面团,进行示范。

3、幼儿操作。

4、吃包子。

观察记录:

孩子们对动手操作很有兴趣,有了上次包馄饨的经验,这次做包子似乎顺利多了:

邓越:我只会吃包子,不会做。男孩子似乎更“懒”一些,

张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馄饨也是如此。我请来了厨房的阿姨来示范,他们看得可认真了。

邓燕飞:大妈妈的本领真大,这些小馒头多漂亮!

李佳斐:我会用面粉做小白兔。

朱颖:上次我在公园门口看见有人用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还买了一个。其实,这也算是中国民间工艺品的一种。

瞿峰:我妈妈说这些东西还要出口到国外去。

老师:为什么要出口?

瞿峰:因为国外没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孩子们边讨论,便开始做包子了,虽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认真。

反思:在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中,我发现他们对用面团制作各种造型产生了兴趣,而且有些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有所了解,开始丰富孩子有关的知识,所以他们才会产生问题,并学着解答问题。本来,打算带领孩子们去“绿波浪”看一看点心,但由于经费问题,只能放弃。

活动四:

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菜肴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观察拼盆的特点。

2、对中国菜感兴趣。

条件提供:

书、图片

活动设计:

1、幼儿自由翻看书或图片。

2、讨论:

你看到什么?

你喜欢那个菜?为什么?

你认为那些菜漂亮?为什么?

你在那里看见过这些菜?

3、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菜。

观察记录:

今天的活动是从由我在“绿波浪”带回的菜单引起的:

邓越:是上海点心的广告。

老师:你们看看我们的墙

吴雯娟:是图画,吃的。壁上多了什么?

牛啸天:有各种点心。

老师:什么点心?

邓燕飞:由糕、春卷。

老师:你们知道是从哪儿来的?

李佳斐:是发来的。

吴雯娟:是画出来的。

邓越:不对,如果是蜡笔画的,上面会有一(邓越是个观察力很强的孩子)粒粒的东西,这肯定是从广告纸上剪下来的。

老师:为什么要做广告?

潘华玺:饭店里的人要介绍他们的东西。

罗逸菲:专门买点心的地方做广告。

曹宁:我在饭店里看到过的。

老师:饭店里除了点心还有什么?

张心辰:我吃过许多好吃的菜。

高怡宁:饭店里的菜很漂亮。

老师:为什么很漂亮?

邓越:像花一样。

施轶恒:他们用西瓜做成桥。

孙婷怡:用萝卜做成蝴蝶。

罗逸菲:青菜做成小花。

曹宁:胡萝卜切成丝,用牙签串起来就变成菊花了。

单伟栋:萝卜刻成一条龙。

高怡宁:黄瓜做成树叶,蛋黄做成树干。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

邓燕飞:用黄瓜且成一块块,放在盆子的周围,当中放菜。

吴雯娟:当中放黄颜色的菜好看,因为绿的和黄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聪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觉中讲到了中国菜的“色”。

老师:真的!这样配好看多了。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吗?

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议论:这是鱼片、这是青豆、这时青椒……

反思:这次活动给我感触很深,孩子们的观察力越来越敏锐,观察得越来越仔细,而且现在变得很喜欢讲,包括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今天也讲得很热闹,无意中讲出了中国菜的主要特点:形、色。

活动五:

目标:

1、通过外出的参观活动,结合厨师的介绍,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菜的不同制作方法及选用的材料。

2、用多种途径提高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活动设计:

1、参观饭店:

请厨师介绍菜肴。

幼儿可向厨师提问。

2、看一看菜谱。

3、讲一讲自己学到了什么本领。

观察记录:

今天,我们联系了“万家灯火”酒店带领孩子们去参观,我们请了饭店的厨师长为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孩子们介绍了陈列出来的各种菜肴,孩子们子们能讲出一些蔬菜的名,兴趣很高。

老师:刚才厨师叔叔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王嘉晨:请问这个菜边上的花是怎么做的?

邓越:这个宝塔是用什么做的?

吴雯娟:这个孔雀的头是不是用黄瓜做的?

王嘉晨指着“松鼠鲑鱼”说:这是用鱼头和薯条做成的!(鱼肉切成长条用油炸一下确在厨师的介绍下,孩子们知实很像薯条)道了“松鼠鲑鱼”的制作方法。

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又继续讨论了起来:

邓燕飞:饭店里的菜比我们做的好看。

王嘉晨:当然啦,人家培训过的。

邓越:要学好几年了。这时,孩子们提到了菜名,于是我问:是不是每个菜都有自己的名字?

瞿峰:有“孔雀开屏”。

朱颖:有“脆皮鸭”。

邓越:有“菊花饼”。老师:下次我们也来学做小厨师好吗?

反思:外出活动确实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许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用刀切几下就可以改变形状,而且他们也敢于提问了,虽然刚开始有点胆怯,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慢慢地放开了。下次的活动,我打算让孩子们尝试用刀切菜。

活动六:

目标:

1、熟悉各种菜的形状,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用刀切菜,并能切出不同的形状。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条件提供:刀、菜

活动设计:

1、回忆:

上次我们参观了哪里?

你们看到些什么?

2、今天请小朋友来学做小厨师:

先训练你们的刀功。

3、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切菜练习。

注意安全。

4、展出幼儿切好的不同形状的菜。

5、下次,我们制作拼盆:

想一想,你想和谁一起制作?你需要什么菜来告诉老师,可以帮你们准备。

观察记录:

有了上次外出参观的经验,孩子们对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讲起菜来也头头是道,今天就让他们试着切菜,老师先示范了好几遍,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王嘉晨:手不能伸直的。切菜时手怎么放?

邓燕飞:我看妈妈切菜时手是弯弯的。

邓越:妈妈不让我切菜,说很危险。

老师:你们想不想切菜?

孩子们兴奋地跳了起来。由于缺少实际经验,在操作时我仍采用分组进行,避免危险。

张心辰:黄瓜很好切,一下就切好了。

施轶恒:番茄里面有很多水。老师:对呀,水流倒桌子上怎么办?

李佳斐:下次用盆子接住就好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什么菜都想切一下。有了经验,该让他们学着如何与同伴合作。

老师:上次在饭店里看到的菜这里有吗?

王嘉晨:有番茄、土豆。

单伟栋:有黄瓜。

应圣悦:刀豆这里没有。

老师:现在我们找朋友商量一下,下次做菜的时候需要一些什么原料,来告诉老师帮你们准备好吗?

孩子们自由结伴3—5人一组,纷纷定起菜单,不一会儿,需要的菜都记录下来了。

反思: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这次活动的感受。由于有了实际经验,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越来越高,并能根据在饭店里看到的菜来设计自己喜欢的菜肴,而且从他们定出的菜单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菜的种类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在配色中有的孩子采用了茄子皮来配色,也为下次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七:

目标:

1、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结合操作活动,能对中国才有更深的了解,尝试从色、形等方面进行表现。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条件提供:刀、菜、盆子、电视机、投影仪

活动设计:

1、厨师在饭店里拍的照片,组织讨论:

这是在哪儿?

你们看到什么菜?怎样做的?

想不想自己做菜?

2、幼儿结伴合作做菜:

根据自己制订的菜单倒老师这儿领菜。

自己分工:切菜、配菜、介绍等。

最后为自己的菜取名字。

3、展示幼儿作品并介绍。

4、延伸至制作菜谱。

观察记录:

活动前,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马上进入了正题,我先让孩子们看在饭店里拍的照片:

朱颖:这是在“万家灯火”里拍的照片。

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王嘉晨:有各种各样的菜。

邓越:有好看的菜。

吴雯娟:有厨师叔叔给我们介绍。我又拿出一些菜肴的照片,问:认识这些菜吗?

邓燕飞:这个菜是用牛肉和金针菇做成的。

李佳斐:这个孔雀的头是用黄瓜做成的。

王嘉晨:这个是“松树鲑鱼”,以前我以为是薯条,后来厨师叔叔说是鱼切成一条一条的,我才知道是用鱼做成的。

正因为有了观察、提问,孩子才有如此的成果。

老师:你们想自己来做菜吗?

孩子们高兴地说:“想!”我拿出了孩子们上次自己定菜单,让他们来领菜。没想到事搁很久,他们对自己定的菜记得还很清楚。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根据制作情况不断在改变设想好的菜式。

王嘉晨:萝卜不能用了,改用黄瓜吧。

朱颖:当中加一点樱桃更好看。

吴雯娟:蘑菇太大了,怎么办?

邓燕飞:树干用什么好呢?见状,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们用黄瓜试一试好吗?”他们采用了我的建议。菜做好了,孩子们开始互相观看并介绍与同伴合作做的菜肴。

老师:下次我们要开一个饭店,想一想除了菜还缺少什么?

邓越:客人还要看菜谱。

老师:“对了,我们下次一起来制作菜谱,好吗?”

反思:

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由于是第一次用真的菜来制作,所以活动前我心里也没底,但在活动中我观察到孩子们非凡的表现能力,他们不仅能表现,还能根据实际操作情况不断地改变,这也是外出参观活动带给他们的活力。

四、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主要考虑的是内容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以便活动顺利地开展,同时也对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设想,并根据情况及时改变。在这个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能走出园门,投入到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仅这一次的外出活动,使我和孩子们受益匪浅,他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感觉,使我对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幼儿园食物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食物宝塔”营养结构;

2、尝试自主搭配自助餐的餐点;

3、通过活动,懂得营养搭配合理身体才会健康。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食物类别概念、有统计的经验。

物质准备:各种食物图片,每组1份宝塔空白图,水彩笔,“美味一餐”纸盘、幼儿园一周食谱、健康宝塔图片等。

活动过程:

1、看食谱,统计食物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一周食谱,按照类别进行统计,了解食物的多样性。

2、看一看,说一说

师:请大家看一看并与同伴说一说,咱们一周都吃了哪些食物?

3、分一分、数一数,完成《一周食物分类统计表》

师:请小朋友把这些食物按照五谷类、果蔬类、肉蛋奶类、糖类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食物有多少。看看每天吃食物种类中,那种类别量最大,那种最少?

4、认识、搭建食物宝塔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食物和食物宝塔的结构,教师简单介绍。然后给幼儿提供各类食物图片,请幼儿分小组将讨论结果粘贴在空白处。

师:请你们用这些食物图片搭建一个食物宝塔,共四层大家要动脑筋想一想宝塔想要建构的坚固,最底层和最顶层食物量应该是哪个多、哪个少?中层可以是什么?

每组派代表上前介绍本组宝塔,然后讨论哪组的宝塔安排最为合理,并说出理由。

5、认识健康的食物宝塔

教师出示“健康食物宝塔”的图片,请幼儿对比观察,认识健康食物宝塔的营养结构。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食物宝塔的图片,小朋友比较一下,相互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样排列?

6、设计“美味一餐”

给幼儿已设计好的纸盘,请幼儿按食物摄取量用画的形式,合理搭配自己的一餐,最后集体交流“美味一餐”的设计。

师:请将你的“美味一餐”按照纸盘中标示出的食物摄取量的大小区域,画上自己想吃的美食。

幼儿园食物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书教案6篇

幼儿园儿歌风的教案参考6篇

相邻数的幼儿园教案6篇

幼儿园拼音f的教案模板6篇

幼儿园关于跑的活动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小动物的教案最新6篇

幼儿园中班关于纸的科学教案6篇

三只小猪的幼儿园教案6篇

秋天的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

幼儿园大班《十二生肖》的教案6篇

幼儿园食物的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