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反思教学的依据,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教案的编写应当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变化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变化的教案篇1
活动名称: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汽,遇冷会结冰。
2、能用语言表达已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冰、电吹风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水变成冰的过程。
1. 小朋友,你们昨天把水放进冰箱里里吗?那你们今天看到放进去的水有什么变化吗?(结冰了)你们知道放进去的水为什么会变成冰吗?(幼儿说:放进冰箱里了)
冰箱里的温度很低,当水在温度降到0度的时候就会结成冰。
:原来水就是这样变成冰的。
2、你们说说水和冰有什么不同?(幼儿说、讨论)谁能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水的流动的,冰是一块一块的。
3、水能变成冰,冰能变成水吗?(能)那你有什么方法能使冰变成水呢?(好朋友说一说)并请幼儿说
:小朋友都很聪明,想了很多方法使冰变成水,有的说可以用太阳晒、有的说可以用、、、、、,原来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使冰变成水。
老师也想了很多跟你们不一样的方法,也能使冰变成水,我们一看吧!
4、教师操作各种方法使冰变成水。
: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能使冰变成水,其实太阳晒、开始泡、吹风机吹,用火烧这些方法都是在给冰块加热,原来冰块加热就能变成水。
二、水变气。
1、我们给冰块加热变成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交流)
小朋友都说了给水加热会变成什么?那我们一看吧!
2、教师操作将水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小朋友,你们要仔细的观察热水壶,告诉老师你看见了什么?(水壶上面冒气了)水壶上面冒出来的气就是水蒸气。
3、想想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呢?(水经过加热就会变成水蒸气)
:原来给水加热就会变成水蒸气。
三、气变水。
1、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那水蒸气还会变吗?那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镜子: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镜子摸起来怎样?(很光滑)但是摸起来还感觉是冷冷的。老师把水壶放在冒气的水壶上,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老师操作镜子放在冒气的水壶上面,引导幼儿观察。
2、小朋友,看看现在镜子上面有什么变化吗?(有水)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水?(水蒸气遇到冷就会变成水)
:水蒸气遇到冷就会变成水。
今天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实验,知道水遇冷后能变成冰,冰加热后后变成水,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又会变成水,原来水是这样循环变化的。
四、游戏:我是变化的小水滴。
1、介绍游戏规则。
小水滴能变来变去,我们也来想小水滴一样变冰、变水、变蒸气,等下游戏开始的时候老师说“结冰”的时候小朋友就站起来不动,当听到“融化”,小朋友可以像流水一样在活动室里东流西窜,自由地做各种动作。到老师又发出“结冰”的信号时,互相靠近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立定不动,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表示结冰在一起。当老师发出“水蒸气”的时候,你们就轻飘飘地飞舞起来,飞出教室。
2、幼儿游戏。
变化的教案篇2
活动:《做情绪的小主人》
理论分析:
当今,小学由于年龄特点,意志薄弱,情绪控制能力差,遇到一些烦心事往往处理不当,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境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并保持克服困难的乐观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心境则会妨碍学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保持愉快的心境,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设计这节情绪知道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情绪,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自己控制情绪。
课前准备:情绪反应情景、故事、课件
活动形式:讨论、情景扮演
适教年级:三、四年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让几位同学上前扮演以下情景的情绪反应,并把每一种情绪都写在黑板上:
你为咱们班做了一件好事,老师表扬你。(高兴)
你要看一部动画片,却被爸爸关进房间做作业。(悲伤)
假如你不慎掉进了一个老虎笼子里,又逃不出来。(恐惧)
有一位同学在玩耍的时候把你撞倒了,他不但没道歉,还骂你:“你干吗挡着路?”(生气)
考试时,时间快到了,但是你还有很多道题目没有完成。(焦急)
2、师述:“他们的表演都非常精彩,其实这些我们都称作情绪。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我们都会因某些事情而产生某种情绪,那么怎样很好地控制我们的情绪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做情绪的主人。”(板书:做情绪的主人)
二、讨论与训练
1、教师读两则故事,让学生回答以下的问题:
关成的学习成绩为什么退步了?
小花是怎样对待跳绳失利的?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积极的心境并保持克服困难的乐观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的心境则会妨碍学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小组讨论: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有什么办法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让快乐长伴我们左右呢?
3、教师小结
宣泄法
情绪转移法
将心比心
挫折不一定都是坏事。
4、下面有几位小朋友被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着,他们很烦恼,你能帮助他们打开心锁,接触烦恼吗?
小红长了一双对眼儿,有的同学笑话她,她烦恼极了。
这次的班干部竞选,小珍落选了,她非常伤心。
妈妈总是唠叨个没完,小雪听烦了,她可以怎么办呢?
刘颖性格内向,遇到烦恼事不愿对别人说,经常憋在心里。
三、结束
师述: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们都学会了做情绪的小主人了吗?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懂得控制的情绪,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最后老师送个大家一首歌《歌声与微笑》,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结束这节课。
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情景扮演时,可能部分学生不会认真完成活动,其他学生会哄堂大笑,这样恐会造成课堂混乱。这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地奖励来帮助完成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变化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观察的坚持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准备]
1、提前与幼儿一起用冰箱制作冰花。
2、教学活动课件。
3、录音机、音乐磁带、电饭锅、水、水盆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交流,激发探索欲望
1、教师与幼儿手持冰花听音乐进活动室入座。
2、欣赏“美丽的冰花”,回忆制作过程。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冰花)
(2)“冰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冰花的`制作过程。
3、“冰中取宝”。
教师出示自己的冰花,提问:
(1)“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冰花,小朋友们看漂亮吗?”(漂亮)
(2)“我的冰花里面还藏着小玩具呢?你的冰花里面藏着东西了吗?”(有)
(3)“怎样才能将冰中的小玩具取出来?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教师小结。然后请幼儿将冰花连同容器置于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
二、探索体验,感知水的三态变化
1、试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1)“刚才,有个小朋友说,把冰花放到热水里,能够把里面的小玩具取出来,那我们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将自己的冰花放到热水里,请幼儿观察冰变水的过程。
(2)“给冰加热变成了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水倒入锅中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然后,请幼儿的小手触摸水蒸气,直观感知水蒸气是热的。
(3)出示锅盖,请幼儿触摸,直观感知锅盖是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水蒸气遇到凉的锅盖,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锅盖置于水蒸气的上方,请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水的过程。
2、教师与幼儿将手上沾水一起舞蹈。
“小水滴真会变,我们和小水滴一起跳个舞好吗?”
跳完舞后,请幼儿观察与思考:我们手上的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直观感知水的蒸发。
3、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提问:
(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
(2)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风变成了什么?
(3)云彩越聚越多,又变成了什么?
(4)小水滴在很冷的地方会变成什么?
三、创造表现,感受成功的乐趣
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小水滴变变变》,用动作巩固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延伸]
1、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花。
2、请幼儿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三态变化。
变化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体验物体沉浮现象。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能够根据沉浮现象将物体进行分类。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各种操作材料: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副美丽的图画,(出示图画)叙述,在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好多各种各样漂亮的鱼,这些鱼在大海里游得多开心呀!可是有一天,这些小鱼都伤心地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些游客来游玩,把好多废旧垃圾丢到了水里。这些垃圾严重污染了水里的环境,使小鱼生命受到了威胁。
2."你们想知道人们扔到水里的都是些什么吗?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们认识这些都是什么物品吗?(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3.师:环境遭到破坏,小鱼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小朋友你们想帮助这些小鱼吗?那我们今天就赶紧组织一批打捞队,去帮助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好吗?
4.可是,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打捞队分成两队才行,一队去打捞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队去打捞水底的垃圾。你们说好吗?
5.猜测活动,师:小朋友,那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会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会浮到水面上来吗?(教师操作演示,引导幼儿观察)6.操作活动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请小朋友对照自己的猜测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7.师:小朋友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和物体大小没有关系。)8.师:对,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真棒!
9.分类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帮小鱼把垃圾打捞上来之后,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把它们装进垃圾箱里好不好?(出示两个带有上浮、下沉符号的纸箱。)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指导幼儿认识沉浮标志,然后把下沉和上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箱子里,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10.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能当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了,现在让我们动起手来帮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吧!大家要记得一定要把打捞上来的垃圾分别放在不同的两个垃圾箱里。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行动吧!
活动反思:
应该注意到幼儿的这个学习特点,课前让幼儿能在平面的图上分清上下,那么就不会出现分不清这种情况了。
变化的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能够综合分析数据,能用温度计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合作交流。
2、尊重证据,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
3、知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会通过吸热或放热改变存在状态;知道水的冰点。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2、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水的气体形态是水蒸气,水的液体形态是水。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固体形态的水?
(板书课题:水的三态变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结冰温度,冰与水之间的变化
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河水会有什么变化?
把水结成冰和冰化成水的变化及其条件,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出来,填在书上的`方框中。板书:水 冰
2、指导学生认识冰可以变成水蒸气
教师:在寒冷的冬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会怎样?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
板书:冰 水蒸气
3、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冰(出示霜的挂图或投影片。)
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上的小冰晶——霜,想一想霜是由什么变的?与露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露是0℃以上形成的小水滴、冰晶。)
教师:我们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出这种变化,填写在课文的方框中。
板书:水蒸气 冰晶
4、综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水有几种形态?它们是怎样互相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一个完整的图把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关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提出各种图示在黑板上画出来,大家评论,肯定各种画法的优点。让学生选出一种最简便、最全面的图示来。学生通过作图与讨论,加深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其条件的理解,懂得作图法也是描述和概括自然现象的一种办法。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图(略)
练习:找2—3名学生指图说一说水的三态变化。
(三)自由活动
水的三态变化与生活的关系
1、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少结霜,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2、用一只塑料滴眼瓶盛满水,记下小瓶横截面的周长;将小瓶放进冰箱冷冻室,结冰后,再量量它的横截面的周长,看看有什么变化?(周长增加)。这说明什么?
四、拓展活动
搜集地球气温升高,南北极冰雪融化加快,发展态势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
变化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简要复述故事。
3.体会婵德拉的智慧和善良。
4.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创新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婵德拉的智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按婵德拉所说的方法往棋盘放大米,其数字之巨大,用米量之多。
教学准备
计算器,画有棋盘的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数学游戏导入。
1.数学王国是个富有魅力的神奇王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数学王国,玩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想试试吗?
2.出示画有印度棋盘的小黑板,介绍相关知识:
印度象棋棋盘是正方形,横纵各8排,有64个方格,棋子放在格子中间。其中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黑白格各32个,交错排列。
3.老师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们在棋盘的第一格填上2,第二格填上4,第三格填上8,依此类推,每前进一格,用前面的数字乘以2,直到最后一格。请你们初步估算一下,当填到最后一格时,这个数字大概是多少?看谁估算的数字最接近正确答案。
4.老师将学生估算的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5.检验估算正确与否:请学生拿出计算器快速演算,(以二人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计算,另一人填写数字于方格内)同时请两名同学上台计算并填写。
6.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当算到第四排第八格时,数字已达到4294967296,后面的数字已大得连计算器也无法计算。)
7.老师填写4294967296于相应的方格内,请生读这个数字。(四十二亿九千四百九十六万七千二百九十六)
8.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当填写到第64格时,我们简直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天文数字,你们当初估算时有没有料到这个数字竟大到连计算器也无法演算?你能用一句话形容看到此天文数字时的感受吗?
9.这里涉及到你们初中将学到的一个数学问题:2的幂次方。印度有个名叫婵德拉的小女孩儿(板书:婵德拉,相机指导学习“婵”字,她从小就喜欢数学,并且发现以乘2的方式递进将得到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她巧妙地利用这一规律,为村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你们想了解这个有趣味的故事吗?婵德拉的智慧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
10.板题,齐读课题。
1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2.相机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三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1.第一次读文,解决部分简单问题:把课文读了一遍,你能解答你们刚才提出的哪个问题?
2.第二次读文,要求:读谁字音,画记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识字(可与同桌轻声交流),读通课文。
3.交流识记方法。
4.指导写字。
“染”:上边的“九”不要写成“丸”。
“填”:右边是“真”,框内有三横,防止写成两横。
5.第三次读文。
师:下面我们打一场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最有情感。朗读得最棒的同学将成为我们今天的擂主。为了你们比赛中的精彩表现,想不想把课文好好地再读一遍?注意边读边想,头脑中要再现棋盘的样子,争取读懂课文,把不理解的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开展朗读擂台赛,老师相机指导评议,评选出“擂主”。
三、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探究课文。
1.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用心读文,提出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
预设:
①填完整个棋盘,究竟需要多少大米?
②难道真的如婵德拉所说:“到棋盘的最后一格,全印度的土地全都会被这些米埋到膝盖那么深?”
2.围绕疑点,探究问题。
(1)当大米填到棋盘的第四排时,是以什么来计量的?(手推车)
(2)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有趣的数学题。我们从第四排开始,以“车”为单位来计算,看看填完整个棋盘,究竟需要多少手推车大米。(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的演算推出当计算到第七排的最后一格时需4294967296手推车大米。)
(3)我们中国有13亿多人口,想想看,如果全中国13亿人都出动运完这部分大米,你们知道每个人需要运多少车吗?(三车还多)而这仅仅只是运完第七排的大米,如果算到第八格的最后一格,那我们每个中国人至少要运八百车左右才勉强够。
3.从量词的变化体会米量之多。
(1)从文中找出计算大米计量单位。
(板书:粒→汤匙→碗→车……)
(2)从计量单位的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印度有足够的大米,当仆人们算到最后几排时,还能用手推车为单位来计算吗?你认为可能需要什么来搬运计算?(货车,轮船,火车……)
4.抓表情体会人物心理。
(1)从文中找出村民们、仆人及王公表情变化的词句:
村民们:直摇头→有了笑容
仆人:嘲笑→不知怎么计算
王公:暗自高兴→吃力地站起来
(2)从他们的表情变化想象心理活动。
出示练习:
当婵德拉叫仆人们把2粒米放在棋盘的第一格,把4粒米放在第二格,8粒米放在第三格时……
村民们对她的选择直摇头,心想:()
仆人们一边嘲笑一边想:()
王公暗自高兴,心想:()
二、拓展延伸。
1.婵德拉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
2.除此外,你还觉得婵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如:她心地善良,关心大象,从七个兽医没有治好大象的病而她能治好这一对比,可以看出她思考问题不囿于常规,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
三、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搜集有关的数学趣味故事或数学智力题,准备举办“智慧乐园”班队活动。
板书设计:
20印度王公的大米
粒→汤匙→碗→车……
婵德拉 村民们:直摇头→有了笑容
(聪明善良) 仆人们:嘲笑→不知怎么计算
王公:暗自高兴→吃力地站起来
变化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