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不仅能引导学生思考,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通过教案的完善,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漏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下册漏教案篇1
1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二、初读课文体会1、明确自学要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5、我们从“唧”
8、师:“”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师:“小圆晕”
”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
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
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3、学习第三句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4)什么叫“赶集”?
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5)齐读第三句。4、学习第四句。
(2)“增添”“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三、总结,朗读全文。
作业:课文的语言真美,请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板书
1燕子
外形特点:活泼机灵
观察细致飞行:掠一转眼沾(动态美)
休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春天的赞歌(静态美)
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时数:2课时
二、检查预习
123.小老师教写生字。易错音:妆、滨、裁
4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小学三年级下册漏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一、三自然段,通过感受燕子的外形和飞行时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外形,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的观察方法。
2、通过学习描写燕子活动的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准备:放大的插图一张燕子的剪纸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燕”的写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2、你们见过燕子吗?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
子是什么样的。打开书,指名读全文,随时纠正读错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了一遍课文,郑振铎笔下的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说得具体一点,那些地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大家不必急于回答,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体会。
(让学生对燕子的外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整体感知燕子
的外形美。)
2、这篇文章写得的确很美,下面仔细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
你脑子中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3、你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把有关词语划下来。理解“俊俏”。
板书:外形美
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4、你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咱们一起画,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些。
(指名朗读,师生作画,教师在黑板上板画。)
同位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5、指名到前面来,将老师画的燕子介绍一下。(让学生指着板画说明画意,进行说话训练。)
6、你说的比老师画的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有写眼
睛、嘴?是疏忽了吗?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疏忽了?
7、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作者没有写燕子的眼睛、嘴和《翠鸟》没写尾巴一样,不是疏忽,而是作者描景状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8、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燕子不但外形美,飞行时也很美。板书:飞行美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出示插图)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在低处飞的燕子,我可以按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到下)
高处的燕子怎么飞?低处的燕子怎么飞呢?
2、文中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燕子飞行时的特点。(轻,快)
3、从哪句话中看出燕子飞得很快、很轻?(“燕子斜着身子
从天空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高柳之下。”)板书:斜掠过唧。
小结: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
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4、还有哪些词可以看出燕子飞得又轻又快?
(1)理解“掠过”。(轻轻地擦过)教师演示“掠”的动作:将燕子的剪纸在放大的插图上很快地飞过去了。
(2)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燕子飞得轻快)还有哪些词表示飞得快?(疾飞、一刹那、一瞬间……)
谁能根据书上所描写的内容,联系你平时看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注意用上上面的词语。
(3)“唧”是燕子的叫声,只短短的一声,燕子便从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高柳之下,飞得快极了。
(4)“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圈荡漾开去”。燕子用尾翼或翼尖“沾”水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很轻快。板书:粘
5、“小圆晕”是什么?(小圆圈,燕子点水是荡起的一圈圈波浪。)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
通过理解。(晕就是指日光或月光透过云层折射下来
的七彩圈)
小结;你们见过日晕或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
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
6、再读一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燕子飞行轻快、姿态优美。
8、燕子飞得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的小燕子(伶俐可爱、活泼机灵、聪明……)
四、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漏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难点: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c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
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如何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能用线表现一位自己的同学。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人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用线表现的教师画像。
板书课题
2.探究式学习活动
你从哪儿看出来是老师?
人的相貌有什么区别呢?
请几位有不同特点的同学到讲台前,全班同学一起分析他们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
怎么样表现出他们的不同特点呢?
欣赏教材中的画家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3.学生动手实践
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5.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课后可以进一步写生。
小学三年级下册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刮画的表现特点,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2.在练习、观察、感受、讨论中,引导学生利用刮画的形式创作甜蜜的梦。
3.引导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刮出肌理效果。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安排。
教师准备:
电脑、油画棒、竹笔、范画。
学生准备:
油画棒、竹笔。
教学过程:
一、享受色彩美:
1.涂色练习:在图画纸上任意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涂一涂,看谁涂的既美观又均匀。
2.讲评几张作品,评出“慧眼星”。
二、感受梦境美:
1.你们做过梦吗?做过哪些甜蜜的梦呢?描述给大家听听!
(1)学生述说。
(2)教师选用各种颜色的油画棒涂在图画纸上。
2.甜蜜的.梦有着丰富的色彩,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时候,下面就来介绍你所知道的梦的知识吧,看看谁会是今天的“智多星”。
(1)人们为什么做梦?
(2)播放录象补充人做梦的常识。
3.这么甜蜜的梦,不仅同学们迷恋。老师也非常神往,可是噩梦也会经常扰乱我们的生活。(教师在漂亮底色上均匀涂上黑色)
4.那么美好的梦境被乌云挡住了,我们如何挽回它呢?(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挽救甜蜜的梦:
我们班同学都很聪明,而且勇于解决问题,老师真是为你们这种不为困难吓倒的精神而高兴,下面就请你们这些“梦的天使”用手中的魔笔来挽救多彩的梦吧!
1.魔笔的使用:
(1)以线条为主,适当刮块面。
(2)刮画轻重适当。
2.恢复甜蜜的梦的过程:
(1)涂色:色彩均匀,浅底深面。
(2)刮色:构图主体大,画面饱满,有遮挡现象。
3.欣赏被挽救后的梦的美:
刮蜡画和平时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4.我们同学是不是早就想挽救自己的梦了呢,心动不如手动,快行动起来吧!(学生创作,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甜蜜的梦又重见天日了,看看谁的梦最甜蜜?”评出今天的“创意星”。
五、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同学用手中的魔笔描绘了甜蜜的梦,也希望我们同学能实现你的梦。回去后用各种表现形式表现梦境。
小学三年级下册漏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我们身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你们找一找并摸一摸它们的。面,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观察铅笔盒盖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3、我们如果把黑板画在纸上是什么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在哪里?
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两遍定义。
7、下面这四个图形中谁的面积?
(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每人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谁能不借助学具很快比较出哪张彩纸的面积,哪张彩纸的面积最小。(学生活动)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汇报。
3、那么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红色和蓝色)
意见不统一,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张彩纸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可以借助你们的学具,动手试试。(四人小组活动)
4、小组汇报,交流反馈比较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5、学生看书,说说书上还介绍了哪些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解决问题。
1、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练习十八第1题)
2、判断方格纸中哪个图形的面积?
3、判断下面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三、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儿童画配一块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长短来表述,要用什么来表述?
四、图案设计大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小学三年级下册漏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