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四年级下册教案参考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为教学研讨和交流提供具体载体,是教案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一份优秀的教案应具备灵活性,以应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69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绿四年级下册教案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参考5篇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说和认读本课的主要词汇:chair、desk、what、this,以及句型:what’s this? it’ a……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就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询问和识别,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chair、desk、what、this,以及句型:what’s this? it’ a……进行英语口语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和运用what’s this?/ it’s a……进行交流。

三、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若干张头饰等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what’s your name?/…

2、sing a song 《please stand up》

step 2 leading-in

1、listen to part 1

老师出示三个不同的头饰,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头饰。

2、listen and repeat

让学生听后去模仿录音。

step 3 presentation

1、teach the new drills.

⑴出示chair的一部分,引出新单词“chair”

c-h-a-i-r it’s a chair.

个别s读,展示自己的书包 组内击掌传递

⑵出示desk的一部分,引出新单词“desk”

d-e-s-k it’s a desk.

(以同样的方式教授其它单词)

2、突然出现dog的叫声)xiyangyang: oh, what’ this?(板书)

s:it’s a dog.

step 4 new text

t: amy’s little brother, tom, he has many many questions to ask amy. let’s have a look together.

1、listen and point.

2、read after the tape.

3、read after t

4、group work: role play

step 5 consolidation

1、pair work : role play

2、game: clap and say

四人一组,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四人有节奏的边拍桌子边说“what’s this?”,由第一个s开始四人轮流指着其中一样物品来回答“it’s a …”, 不能重复,直到把所有物品都说一遍,没有跟上节奏或回答不出来的s被其他人刮一下鼻子。

3、chant

⑴listen and say

⑵say and do

step 6 homework

抄写本课单词(每个4遍),并熟读课文3遍。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一、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小明利用五一假期,查找了一些有关小动物寿命的数据,并制作成了下面这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动物寿命统计表:

小猫老鼠大象乌龟

寿命/年6251152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乌龟的寿命最长,老鼠的寿命最短。)

谈话:借助统计,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板书:统计)

?说明:利用动物寿命统计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复习相关旧知,导入新课,自然贴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 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

谈话: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两张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

2. 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①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

想法一: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为比较总数预设)

想法二:男生每人套中的个数,谁来介绍女生没人套中的个数。

②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有什么方法?

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女生套得准一些,因为套中的最多的是吴燕。

追问:那套中的个数最少是男生还是女生,所以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套中最少的也是女生。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

③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因为参与套圈的人数不相等,比较总数,是不公平的。

可以怎么办呢?

想法三: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哪个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多,哪个队就套得准。(比平均数)。

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说明: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4. 理解平均数。

④操作:你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⑤引入:男生中谁套中得最多?谁套中得最少?根据这个信息,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可以把张明套中的一个移给李小刚,另一个移给陈晓燕。——移多补少

反馈时,学生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引导列式:6 + 9 + 7 + 6 = 28(个)⑦28表示什么?

28 ÷ 4 = 7(个)⑧7表示什么意思?(图中的红色线条就表示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数)

⑨你能看出,7比谁套中的个数多?比谁套中的个数少?

小结: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说明:将学生对平均数的探求发端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平均数的多种求法。】

⑩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在5~9之间)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

⑾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请你独立完成在书上。10+4+7+5+4=30(个)

30÷5=6(个)

⑿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女生有5人,要用5人的总数平均分成5份)

⒀现在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圈,是不是女生每人都套中6个呢?为什么?

仔细观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得出结论:平均数代表的是一个整体水平。

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

⒁在解决男生、女生平均套中多少个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⑴求平均数的方法,得出数量关系。(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

⑵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大。

⑶平均数都是代表了一个整体的水平。

不同:总数不同,人数不同,平均数也不同。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女作家杏林子的材料。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文章以及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并摘抄积累。

〖教学步骤

(学生预习)

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小憩:休息一会儿。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糟蹋:浪费或损坏。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一、导入新课

自从生命诞生,就给人们带来许多思考。人类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本文的作者杏林子深受病痛折磨,但痛苦的考验反而使她更热爱生活,珍视生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作者对于生命思索。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⑴ 各自练读。

⑵ 点名朗读。

2、生看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画出各段“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从把握各段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三、深入探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1、按照动物植物人的顺序,前两个事例举小飞蛾,小瓜苗,说明一切生物都有求生的欲望;从生命诞生的角度说生命力的强大。

2、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3、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

4、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四、当堂训练

朗读练习。配乐朗读,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____不停地______在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2、____在____小憩。

3、____令我震惊。

4、____令我肃然起敬。

5、____昂然挺立。

6、________足以擎天撼地。

五、拓展阅读

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后讨论发言。师生共同评点,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并加以整理。

2、以《_____的生命》写一篇小短文。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所含着的情意以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6分钟)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好,听我讲个故事,听后给这个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

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一个双目失明的人的故事的,题目叫――17 触摸春天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一说你们的疑问。(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的?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春天怎么触摸?……)

二、引导初读(10分钟)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读课文解决疑问的心情了,那就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读,只用眼睛扫视,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去,不回读。时间为2分钟。读后说说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触摸春天的。

(1) 自读

(2) 反馈,板书:安静

盲童

(3)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是两个齿的钉耙锄地――有两下子啊!随着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的问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2、大家默读课文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词,请自学解决: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评价初读(16分钟)

1、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吗?(投影出示)

盲童 小径 流畅 权利 磕磕绊绊

一瞬间 弧线 飞翔 缤纷 清香袅袅

(1)先自由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词可以看看课文里的拼音。

(2)指名读,读错纠正,

(3)齐读。

2、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就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等一会儿和杨老师比赛读书,好不好?

(1) 自读

(2) 比赛

哪些同学想和我比试比试?请举手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的挑战者们,你们和我谁先读啊?

四、指导写字(8分钟)

1、课文我们暂时先读到这里。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投影出示词语)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

小径 流畅 磕磕绊绊 权利

弧线 飞翔 一瞬间 缤纷

2、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3、在今天所学的生字中,“弧”比较难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弧”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瓜”的“竖提”中的竖是这个字的主笔,要写得垂直。“弧”这个字才端正美观。“瞬”容易写错。这个字的倒数第二笔是“竖折”。

4、听写生字词。

5、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词语自改,正确的打Ⅴ 错误的订正,并在写的美观的字上加★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通过读书,对安静为什么要触摸春天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了吗?其实要想全面准确地弄懂这个问题,必须要到课文中找到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才行。这个工作,我们到下节课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上堂课同学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听写了生字词。这堂课我们抓住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语句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和安静及作者来一次心灵对话

二、读书感悟(30分钟)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盲童――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1分钟)

1、请看屏幕:这就是课文描写安静用手和心触摸春天的语句。你们找得对吗?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些语句(配乐),请你们边听边想像安静触摸春天的画面。(2分钟)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二)假想阅读,体情悟道。(分钟)

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抓住红颜色的词语体会体会当时的感受。

1、指名读第一语段。上台做“穿梭”的动作;回答:从“穿梭”“极其准确地伸向”你感受到什么?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读出来。(板书:伸向)

2、指名读第二语段。回答:“竟然”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上你体会到什么?她以前抓住过蝴蝶吗?从哪里知道的?(在安静指间扑腾的蝴蝶在安静的心中不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啊)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拢住)

3、指名读第三语段。回答: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啊?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表达出来。(板书:张望)

4、她双目失明却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还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花蝴蝶,但又放飞了蝴蝶,明明眼睛看不见蝴蝶,还要张望蝴蝶,你们说安静的“神奇的灵性”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三个语段体会体会。(板书: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描写的人物,读书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课文除了描写安静触摸春天,还描写了作者的表现,杨老师已经找出了这些语句。请你仿照刚才的读法,把自己当成作者,读读这些语句,想想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惊动安静?

屏显有关语段: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小结感悟。(1分钟)

作者用细腻地语言描写了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句话点明了作者要向我们表达的中心。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句话。

(五)读写迁移。(4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我第一堂课给你们讲的故事吗,请你学习本篇课文的写法,试着给这个故事写一个点明中心的结尾

走路的启示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的人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的人走起路来四平八稳。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我看到路却不断摔跤呢?”盲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你有明亮的眼睛,而我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不解了。盲人不慌不忙地接着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相反,因为看不到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视力正常的人听了连连点头。

(他想:走路如此,做其他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啊! 无论自己多有把握的事情,也一定要步步为营,千万不要因为过分自信而使自己陷入疏忽之中,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在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上遭到失败。)

(六) 语言积累。(4分钟)

多美的课文,好好读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等一会儿,我们看插图试着背背。

三、引导实践(1分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课后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的小报。下周交流评比。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 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 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 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 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 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xx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 )表示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 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 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 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8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质7篇

小学3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四年级下册第四课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2024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推荐7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教案8篇

绿四年级下册教案参考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