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的读后感能够引导我们关注书中人物的成长与变化,优秀的读后感能让我们在书籍的世界中不断发现自我与成长,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幸福的种子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篇1
很多时候有家长让我推荐给他图画书,目的是能够便于识字,字大图多的那些图画书。他们读图画书只是为了识字,而不是通过图画书培养阅读的乐趣,读图能力和想象力。图画书的插图本身就给孩子带来艺术的美感,特别是上等的插画,给孩子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鼓励他发挥,是对孩子一生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父母应该做的工作。当我们孩子看到图画书里的动物,与实际看到的动物,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对比,给孩子激动、兴奋和联想的感觉。曾经读过的图画书里介绍的一些动物,植物等等的,都会让孩子开阔眼界,弥补现实生活中不能看到的东西。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喜欢图画书。最好的结局就是母亲自己先喜欢。不过,如果母亲热心过度,而采取强迫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抗。这和过度赞美,让人恶心是同样的道理,唯有适当而由衷的感动,才能打动听者的.心。
读书不等于识字,如果识字就能读书,那么只要是中文,再艰涩,再专业的书,我们应该都能从头读到尾。问题是读完整本书并不表示看懂了这本书,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才算是读书。
要想专心的听故事,就必须具备独特的能力,将看不到的故事在脑海中想象成画面,这就是一般所称的想象力。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都可以用“心”看到,图画书与孩子的想象力有极其密切的互动关系。
能从一本书中发掘丰富绚烂的世界,或是只能掏出有限的知识,这完全有赖于读者的想象力,而图画书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启蒙工具。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篇2
看了部分《幸福的种子》,虽然没有都看完,但是对于里面的有些话还是相当有感慨,回想起女儿小时候根本不爱看书,把书当作用来撕的玩具到现在喜欢看书,各种书籍都涉猎甚广,有些书可以一看再看,不禁觉得自己很是庆幸,每次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不算太远时就能及时迷途知返,虚心总结,最后做到快乐阅读,快乐学习,还培养了亲密的母子关系,并同儿子一同进步,一同成长。
“图画书对于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做到很难。曾经买来的书都是关于怎么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这方面那方面的能力的,励志的,成长的。这些书到现在大部分都还很新,因为大人孩子其实都不爱看,出于大人的功利性却不得不看,但由于短期不出效果的,这就需要坚定的信仰,还需要一种近乎苦行僧修行的坚韧–这样断断续续,松一阵紧一阵,发现这种看书实在是很痛苦的事情,小小的孩子有一次竟然说,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当小孩是最糟糕的,因为当爸爸妈妈,还可以训小孩。当时,这些话,如当头一棒。回想我的童年,充满着快乐的记忆,而我,又想给我女儿什么样的童年?学习,不应该是件快乐的游戏吗?“识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更要多花心思,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读书”------想想那些爱看书的孩子,一定是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了。而女儿不爱看书,也是因为我让他读书的目的不单纯吧。反省之后,静下心来,换种方式,找一些他爱看的书,每天晚上睡觉前半个小时都是母子俩搂在一起,坐在床上看书讲故事的时间。那个时候,女儿有问不完的问题,有的故事要求你一讲再讲,一看再看。不知不觉中,到了五年级下学期,她的各种词汇生字量都大增,好像是由一个量变到了质变的过程,然后自然而然变得爱看书了。而这段睡前时光,也成了我最幸福的时刻:时光安静,内心充实,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都在我的身边。
想起自己小时候如何沉迷于小人书,连环画,她爸爸就去旧书摊给他收集了很多连环画。有些经典之作,如《杨家将》,《岳家将》等,果然孩子爱不释手,而我们也经常和她抢着看,重温了一把当年的乐趣。注视着孩子的脸庞,体会着这本书能带给孩子多少快乐,然后抑制住孩子的冲动,设法让孩子融入书中,获得真正的喜悦,并在与孩子看同一本书的过程中,与孩子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让一家人在同一条路上携手并进,真的是很快乐的时光。
可惜的是,大人总过于小视这种快乐,总是忙忙碌碌还认为自己是为一家人的幸福在忙碌。于是等他自己爱上看书后,我陪他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的事情要做啊,你能不能自己去看书?”逐渐变成了我经常说的话。是的,我经常要加班,是为了给家里挣钱;我还要买菜做饭,是为了让家人吃好;偶尔得闲,我还需要有自己的一小会儿时间与空间与朋友煲煲电话粥,看看自己的书,不想被打搅。还美其名曰为“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其实这一切,哪里比得上跟她一起分享他的世界的重要?给他做一顿好吃的,哪里比得上与她一起看一本好书给他带来的快乐多?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认为,给孩子买她爱看的书,就可以了。看到孩子津津有味的在那里看书,一点儿不来打搅你,觉得真好。
那么发现了,就得纠正。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心急或者不安,只会影响孩子读书时的情绪,我强迫给她看我认为有用的书,或者通过说教灌输好好学习的思想,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不是很有用了,说不定还物极必反,激发他的逆反心理。“父母一个劲的催促孩子读书,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有害。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父母的'面子。孩子身边应该布满有趣的书,而不是父母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书”。这个时候,我没有粗暴的剥夺她看她爱看的书的权利,《红猫蓝兔七侠传》,《舒克和贝塔》,她依旧可以看,但我会与她一起看,还进行适当的讨论,但有意识地减少这类书的阅读,而且根据他好奇心强,好问问题的特点,逐渐引导他去看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书,从而进一步促进她的思考,并且体会阅读的快乐。
有了这些体会,去买书的时候,就有了简单可行的法子,那就是她挑一些书,我挑一些书,然后我把她挑的书过滤一遍,她把我挑的书过滤一遍,最后留下的是我们都认为好看的书。当然这个最后结果,是一个和谐的商量出来的结果。回家后,买来的书,我们必然一起看,并兴致勃勃地交流。我想用这种方式,传递我们之间的爱和理解,让幸福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那么纵然他现在有点淘气,有些顽皮,有时也犯错,但终究会长成良木。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篇3
这是一本值得我反复拜读的书,是一本让我想要流泪的书,我不知道绘本还可以如此神圣,知道了什么叫做专业。读书也要如此的专业?而不是信手抽出一本来就给了儿子。
感谢在这样的一个时刻让我看了一本如此重要的书。
再次表达我对松居直先生的尊敬与感激。
“我的前面没有路,我的'后面留下了路。”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
专家一致公认;日本战后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图画书。以前我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对于日本的图画书我完全没有概念,后来在读了先生的书,突然才发现,绘本之中竟然有如此之多是出自于日本。而且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的最爱,圣斗士星矢。二分之一之乱马……,想起了巴学园,《窗边的小豆豆》,又一本让我流泪的书。我应该如何感谢让我走入绘本世界的人呢?其实还真的不记得从什么时候我算是进入了绘本的王国。但是我天生就爱书,家里有着数不清的书。然而有了儿子,我的书柜完全被儿子的书放满了。一本本都是我挑选出来的。从最初的不懂走到了现在,一本又一本的书,让我跟儿子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日子,从最初的攻利心,到现在,真正的跟儿子去享受书带给我跟儿子单纯的小幸福。不不再是一个问题。学到什么不再是我所关心的内容。想起每一个周未,我跟儿子一起读着这些书的快乐时光。阳光。温暖,书,儿子和我。这都将是我这一生最最珍贵的回忆。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篇4
在上绘本讲师课之前,我曾听过某位讲师在线上的绘本讲读课,当时虽然反复听读老师在线上讲绘本是多么的重要,也是亲子沟通中的重要工具。可实际上我依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绘本存在的深刻含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选择了陪伴孩子,并将绘本作为最最重要的陪伴方式保留在我们日常的沟通片段里。
在讲师课程之后拿到了《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我一方面懊恼自己没有早点深入接触图画书的书籍,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曾经宝贵的读图画书时光,一方面又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幸运,为了一直以来的坚持。
母亲存在的意义:
作为一名单亲妈妈,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一直是我最大的难题,曾经有过放弃每日陪伴孩子的念头,但依然会珍惜每日哪怕只有短短五分钟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时间。直读到松居直老先生的书后我深深的庆幸自己做过的决定。
“在孩子看图画书之前,先对他每年说话,对他们唱歌吧!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母亲在他的身边。母亲才是婴儿生存的最大力量和依靠,所以母亲应该用温暖、轻柔的爱抚和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养育宝宝,而图画书则负责把词汇的种子一粒粒地播入母亲犁好的心灵土壤中。“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安全感注定会比其它的孩子更加缺失。但是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坚定的陪伴,和孩子共读一本本温暖的图画书,无疑是我们每日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它虽然比不上强心剂,却温润地缓缓地滋润着孩子日益成长的内心,让孩子坚定无论何时何地妈妈都是他最大的依靠。
丰富的语言体验:
曾经的我一直以为图画书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字,向幼儿传达各种知识。但松居直先生认为,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它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所以父母们在读图画书之前应该静下心来,注视孩子的脸,想想这本书能给孩子带来多少快乐,然后抑制住孩子的冲动,设法让孩子融入书中,获得真正的喜悦。
不知道有多少位妈妈曾经像我一样,因为有时候工作太忙,将当日睡前的阅读视为一种任务,迅速或者干巴巴的将书读过一遍,就匆匆的催促孩子赶紧睡觉,甚至于为了抓紧时间,我不愿意继续和孩子讨论书中的情节。就这样,我硬生生的折断了孩子/我/书之间的沟通,孩子无法真正从这个活动中获得喜悦,也得不到温暖的回应,更无法沟通。现在回想起,当我们时间充裕时,缓缓地沉浸于书中的图画和情节里,主动向我表达他的想法时,孩子的表情才是真正的满足。他甚至会常常的拉着我的手说,“妈妈这本书是买的还是借的啊?我好喜欢呢!”像读到类似14只老鼠系列书,他会主动的跟着我的语言扮演起小老鼠;看到《生气汤》、《菲菲生气了》他也会模仿爆发的火山,大吼大叫的样子来表达他的理解。这是只有父母自己用心的念读图画书,才能带来的效果,也只有这样就能使孩子拥有丰富的词汇,成为内心充实的人。
传递亲情的桥梁:
幼儿最大的财产是健康、亲情和语言。如果有人经常紧紧地拥抱他,用温柔的声音对他说话,孩子就能通过肌肤的接触和语言的交流,感受到亲情。
在崔老师的有道vi群曾看到一道育儿题。儿童的成长环境会影响儿童心理,哪些情况对儿童的心理影响会更大?其中孩子发起的话题少于20%会使儿童偏内向。因为儿童成长的心理环境更多的来自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父母与儿童在家庭中话语的沟通占比最重要,而妈妈对孩子有80%以上的时间是语言交流。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回复陷入更多命令和要求中,那么会让儿童屏蔽掉父母的话语,因而更有倾向成为一个内向的人,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果有一本有趣的图画书,那么孩子和大人之间的话题将源源不断,孩子也可能会发起更多感兴趣的`话题。
到现在,一直然让我骄傲的是孩子非常体贴我,我想这和从小就温柔的抱着孩子和他一起看书,一起玩要有关。这么多年碴磕碰碰的慢慢走来,我经常感恩,虽然有着那么糟糕的经历,虽然仿佛全世界都抛弃我了,可是依然有一个温暖的孩子。我们可以在空荡荡的家里一起读着喜欢的图画书,哪怕下一刻迎来家中的狂风暴雨,但在那一刻我们知道旁边还有爱的人,那一刻我们就是温暖的。拥抱成为我们每天最重要的仪式,彼此会说着今天也要开心哦!这就是语言的和拥抱的魔力。
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
讲图画书的人能决定图画书的最终价值。无论多好的图画书,如果讲的人态度数衍,那么就无法传达图画书的精神。所以一个讲画书的人如果能做到:
与好的图画书产生共鸣、充分理解书的内容、自得其乐。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这样才能将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给孩子,同时察觉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我相信我也将努力铭记这几点,愿我们亲子之间的丰富语言交流,成为家庭最大的财富。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篇5
?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映入眼帘,让我非常好奇。
打开书本,首先是序言-爱的语言。一口气读完,非常震撼,就像炎热的夏天,喝完了一杯冰冰的果汁,还想再来一杯。
幸福,这个词语,是那么地熟悉而让人感动。成为二胎妈妈的4年时间里,让我开始重生,也重新认识和解读了幸福一词以及活着的意义。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该追求什么呢?
读书吧,书里就有答案。
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一个很自然很舒服的过程。孩子,听着父母的声音,感受和体会着父母的情感,和父母拥抱,亲吻,轻松的游戏互动,一步一步地建立着即将伴随他们一生的爱的链接和力量。这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情。
随着阅读的深入,绘本中的语言,促成了父母和孩子丰富的交流。比如,我跟4岁的图图,一起读了《请给青蛙一个吻》,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体会做“王子”的感受。于是,我们一边读绘本,一边互相扮演公主和青蛙,公主吻了一次又一次,青蛙还是没有变成王子,但是“青蛙”已经在妈妈的怀里笑开了花,这种感受一定是毕生难忘的吧。
第二天早上,天气转凉,小图图有点不想起床啦,于是公主又开始吻青蛙了。青蛙王子在一次又一次公主的亲吻中,笑个不停,翻来滚去地哈哈大笑中,跟妈妈拥抱,接着存了左边脸蛋100个加右边脸蛋30个的吻,放入外衣口袋里,开心地去刷牙洗脸了。
在序言的开头,松居直先生提到了很多家庭里常见的口头禅,比如快去做作业!也提到了大多数家庭里循环着几辈人走过的路,读书,工作,结婚,生孩子,养孩子,继续读书......
也许有人思考幸福是什么?也许有人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但是走过的路,依然在走。看起来有些难以接受,是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也许到了未来某一天,像我一样,到了成年,突然想要探寻幸福的含义之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一起读书吧,书里就有答案!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