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沟通的桥梁,连接着不同的心灵与思维,审题是写作文的前奏,只有理解了题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优秀文章,69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描写洛阳的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描写洛阳的作文篇1
我没去过泰山,体会不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我没登过飞来峰,体会不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悟;我没去过黄鹤山,感受不到黄鹤楼“东望黄鹤山,熊熊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的雄伟。而我今天,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洛阳桥之旅,走!一起去看看?
洛阳桥坐落于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式大桥呢!
一踏进景区,我就拉着爸爸,迫不及待地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怀着期待与愉悦,跨上自行车,双手握着把手,双脚交替地踩着踏板,不时地用手拨弄铃铛,在悦耳清脆的铃铛声中开启了旅途。
在路上,时不时刮起阵阵凛冽的寒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车轮碾过一片片金黄的枯叶,发出清脆的“咔嚓”声,道路两旁的树上挂着红彤彤的灯笼,随风左右摇曳,为寒冷的冬日送来了几丝暖,为清一色的树木抹上了喜气洋洋的红。
到了洛阳江,我刹住了车,从车上跳了下来,将车停稳,拉起妈妈的手,走上了人来人往的洛阳桥。洛阳桥的构造十分特别——古人们沿着桥梁的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还采用了“种蛎固定法。”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啊!
放眼江上,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水面上还漂浮着数不胜数的落叶,几艘扁舟在水上慢悠悠地行驶着,冷不防刮过阵阵刺骨的寒风,平静的江面掀起了朵朵浪花,那情景,不禁令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洛阳桥面是用最天然、毫无打磨过的`大石块铺就的,坎坷不平,我走得磕磕碰碰的,石桥两边的栏杆上,错落有致地坐着只只玲珑小巧的石狮子,他们那四条矮矮的小粗腿,前腿趴着,后腿蹲着,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威严平静地凝视着江面,尖利的爪子按在石墩上,看起来浑身上下都充斥着威武与雄壮。
快乐的时光如同一辆疾驰的小马车般倏忽而逝,这场“半日游”也渐渐接近了尾声,但路途上的一花一木,一鸟一虫,一幅幅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却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描写洛阳的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泉州。泉州的文化博大精深:梨园戏、高甲戏、南音……名胜古迹也是数不胜数:九仙山、开元寺、洛阳桥……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洛阳桥吧。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广济桥合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到洛阳桥游玩。说是桥,其实更像一条玉带飘在江上。走上桥面,一股清凉的海风迎面扑来。桥十分古老,脚下的石条又粗又长,中间有一些缝隙,但还是十分稳固。看着它,我好想看到了闽南人那憨厚的面容,那面容有的苍老,有的憔悴,但都带着浓浓的笑意,令后人敬佩。
桥的两旁铸了许多狮子,有的脚踩绣球,有的张着嘴巴,还有的凝望远方,活灵活现,虎虎生威。
走上桥我发现红树林下有一块块整齐排列的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地肿着牡蛎,连船型桥墩上也有许多。妈妈见我不解的样子,解释道:“洛阳桥的创始人:蔡襄,聪明过人,他利用船型桥墩分开水势,减少浪花的冲击力。又在上面种上牡蛎,使桥基与桥墩胶合成牢固的整体。这样,洛阳桥就更将不可摧了!”哦,原来如此!
洛阳桥的修筑过程并不枯燥无味,在这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呢!
传说,南海观音菩萨帮蔡襄种上牡蛎,又帮他筹备金钱。她化作一位绝色美女,泛舟洛阳江边,说,谁能用钱投中她,便嫁与谁做妻子。一时,沿江两岸人头攒动,人们纷纷围观。而那些平时贪财如命的纨绔子弟,此时却毫不吝啬,拼命投金币给观音。然而,却无人投中,观音的小船日日满载而归……
洛阳桥修筑七年才竣工,那些美丽的传说讲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洛阳桥承载着古人的血汗辛勤,真是泉州的骄傲!我爱家乡的洛阳桥!
描写洛阳的作文篇3
今天天气晴朗,外婆提议大家一起到惠安洛阳桥走走。
到了洛阳桥,大姨说她曾经是导游,就由她来介绍,我们认真的听着她说: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蔡襄。相传蔡襄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遂本朝为官,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请回本府为官,为泉郡守。他回到泉州后为洛阳江水深浪大,难造桥基而日夜 惠安洛阳桥发愁。
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蔡襄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给海神写一封求助公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一个衙吏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来此人姓夏得海,误以为老爷叫他,随口应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处投递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无回,便告别了妻子,买了一壶酒喝得大醉卧在海滩上,想让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觉醒来,黄色的.公文袋变成了红色公文袋,于是连忙回来交给蔡襄,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个“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终于领悟了海龙王的启示,当月廿一日酉时动工,果然此时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涨潮,桥基终于顺利砌成。但是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所以后来又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小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桥已经是经过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带领十九路军路过泉州时修建的。
描写洛阳的作文篇4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有着“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这里就是我的家乡。
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于宋。关于牡丹的传说还有很多。相传武则天时期,由于她发怒把牡丹扔到了洛阳邙山,于是牡丹在那里生根发芽,流传了下来。
牡丹的茎又细又短,植株一米多高,老茎呈灰褐色,枝叶特别茂盛,它的叶子又扁又短。一株株牡丹宛如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最美的地方当属它的花瓣和花蕊了,一簇簇花朵像雍容华丽的贵妇人,花瓣肥厚,花蕊也非常多,摸上去丝丝滑滑,像刚出生的小宝宝的脸蛋;花蕊的形状像一根根黄色的小辫,微风拂来,牡丹花左右摇晃,许多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在举行一场舞会呢!
牡丹花的颜色多种多样,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粉的像霞,白的赛雪……最珍贵的就是黑牡丹“冠世黑玉”了,花瓣颜色黑黑的,它不是真的黑,因为它太紫了,所以看起来像黑的。最佳的间色牡丹“二乔”,一朵花上的花瓣有黄和粉两种颜色,它们仪态万方、国色天香。一阵微风吹过,牡丹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牡丹不仅可以供人们观赏,而且还能食用。如今故乡人不断开发以牡丹为特色的食品,如牡丹酒、牡丹饼等食品,深受人民的喜爱。
现在故乡的人们家家移种,户户育植。清明节前后,全国各地来观赏牡丹的人们,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空前。
“洛阳牡丹甲天下”。我爱家乡的牡丹,更爱如花海一样的家乡。
描写洛阳的作文篇5
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
这座闻名遐迩的古桥就位于我的家乡。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据说没建桥的时候,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汹涌,经常有渔船被掀翻,沉没在江底。每次出发捕捞前,渔民们都要把记忆中的神仙、菩萨念了一遍又一遍,祈求自己能平安,洛阳江也就变成了万安渡。古桥建成后,为了取意“平安无事”,人们就习惯称它为万安桥。
泉州人有句俗话:站如东西塔,卧以洛阳桥。清明节这,夫,爸爸带我去参观洛阳桥。途中,爸爸讲起了洛阳桥的历史地位与价值:“洛阳桥是北宋时由蔡襄太守历时6年多主持建造的,它的建成对泉州的水陆交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世界桥梁发展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为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刚开始建桥的时候,潮狂浪猛,桥基屡受破坏。聪明的惠安人因地制宜,发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筏形基础和牡蛎固基法。”爸爸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原来,所谓的“筏形基础”,是将桥墩堆砌成船头状,使其受力面积变小,可以将水的冲击力分散。为了巩固桥基,老祖宗们又就地取材,在桥墩下大量养殖牡砺,这就是“牡蛎固基法”。远远望去,一层层牡蛎像乳白色的`毛毯披在桥柱上,似乎在倾诉着千年来的风雨故事……
洛阳桥下,清淤的挖掘机正在有序地工作着;三里古街上,建筑工人在忙碌地措建钢架、贴砖洗墙;公路上,一株株刚刚移植过来的绿枫一派生机勃勃……
哎,大家在忙什么呢?
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疑问,说:“洛阳桥是泉州的文化象征,现在已经被纳入‘古泉州(刺桐)史迹的16个遗产点之一,并正式申报2018年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千年前,我们的先人从这里开启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如今,作为后人,我们要好好传承这宝贵的文化精神,保护古桥,修缮古街,发展旅游,造福当地百姓。”
洛阳桥上石龙横卧,站在桥上远眺,青苍满目,水光天色,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我想起了之前学的一首余光中老先生的诗作《洛阳桥》: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现在轮到我走上桥来……
描写洛阳的作文篇6
人说“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泉州这座古老的洛阳桥,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
洛阳桥横跨在宽阔的洛阳江上,据说这座桥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它依然屹立不倒。
到了洛阳桥,一对桥栏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它看起来威风凛凛、一定是古代时哪个能工巧匠不朽的杰作,上方雕刻着两条龙,下方雕刻着两条虎,简直是“生龙活虎”呀!
我迫不及待地跑上洛阳桥,仔细观察着桥那优美的造形。桥头有两只威武的石虎守卫着,两座小巧的石塔挺立在两侧,两尊慈眉善目的菩萨庇护着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而桥栏每隔四根柱就有一只石狮子,正忠心耿耿地守卫着石桥,虽凶神恶煞般的,却很神奇的,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它的构造更令人惊叹!爸爸告诉我,桥下的江水下,有一条长长的石堤,老祖宗们又用条石垒成了有名的船形的桥墩,这样的桥墩可以减弱江水的冲击力。更让人叫绝的是,先人们还巧妙借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在桥下养殖哈蜊,使用哈蜊的粘液牢牢地粘住桥,使桥坚硬稳固。啊!我们的老祖宗可真的是聪慧绝顶!
远处的滩涂上,有大片大片美丽的红树林,那里有群鸟在纷飞、螃蟹在奔跑,泥鳅在跳跃。洛阳桥虽然已不复昔日的繁华,但这古朴典雅的景致却吸引大游客来“一睹风采”。
啊!落日的余晖穿过绚烂的云层,将片片碎金洒在桥上、江上,美得令人窒息。我喜欢洛阳桥。它是我们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泉州人民的文化的缩影!
描写洛阳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