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事迹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特定时代所需要的智慧和判断力的精神,事迹材料是对一个人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信仰和人生追求的有力证明,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抢险救灾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抢险救灾事迹7篇

抢险救灾事迹篇1

“当警察就得舍小家顾大家,守护群众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7月20日,郑州市遭遇特大暴雨,发生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第一时间组织警力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全力保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金水分局民警吴刚是一名老党员。在7月20日当天,随着水位迅猛上涨,看势头不对的吴刚立即组织大家转移一楼的电脑等办公用品,并果断拿来自己的被褥堵在门口,延缓洪水内灌,有效减少财产损失。

当天18时许,正在新密探亲的母亲打来电话,想让吴刚接她回家。“当时大家都在救援辖区群众,我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她(母亲),就劝她先在亲友家待着。”吴刚说,可是老人家不听劝阻,挂断电话就从亲友家独自返回郑州。吴刚心急如焚,但因工作需要又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只能每隔半小时打一次电话,确认母亲安全。7月21日2时,家人打来电话,称洪水倒灌进了小区。7月21日8时许,吴刚终于等来母亲的平安电话。当天10时许,又一个坏消息传来,吴刚家所在的楼被洪水冲刷,导致地基松动,成了危楼,家里的物品需要转移,但身处抢险一线的他只能委托亲友帮忙。

刚忙完辖区转移群众的任务,7月21日13时,吴刚和战友们再次接到指令:全员上路保畅通。来不及喘口气,吴刚又和大家一起投入到保畅通工作中。在辖区南阳路与农业路口,由于向西铁路涵洞灌满水断行,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一起涌上高架桥匝道,造成路口严重拥堵,吴刚充分利用原来在交巡警大队工作的交通疏导经验,迅速组织民警开展工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辛苦努力,路口积压的车辆行人全部通过,道路恢复畅通。

灾情发生以来,吴刚一直坚守在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的工作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的使命和担当。“当警察就得舍小家顾大家,守护群众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警20余年的吴刚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着。

抢险救灾事迹篇2

6月底以来,武汉普降大到暴雨,局部降雨量超过500毫米,市公路处养护所管辖的岱黄、汉施、升东这三条武汉进出口公路遭到重创,畅洁舒美的公路被暴雨冲刷得千疮百孔,路面坑槽频出,严重影响了交通出行安全。市公路处养护所所长李尚彬率领抢险突击队战斗在抢险一线,在辖段三条公路来回巡查保通抢险,查隐患、排积水、保畅通,体现了公路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公路精神,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迅速行动 抢险保通

防汛抢险战役打响后,李尚彬同志根据《养护所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迅速布置,组织防汛车辆、设备和各种防汛物资储备到位,随时待命开展应急抢险工作。各辖段成立1个突击队,各队队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上路处置险情和突发事件。他作为总队长统筹协调各队力量,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是主战场。由于准备充分,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整个抗灾保通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为防汛期间辖段公路的安全畅通打下了扎实基础。

发现险情 迅速处置

7月1日9时起暴雨持续不断,连续三周都未休息的李尚彬在岱黄公路k5—k6处理完易积水路段的渍水后,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汉施公路,因连日雨水冲刷,汉施公路下庙渠桥栏杆被损毁2段,长达8米,此时公路路况能见度不足10米,稍不注意,就有掉下桥的危险。轨道21号线地铁施工路段,占道堆放施工设备、材料,阻碍公路通行,导致路面积水情况十分严重,有的路段路面积水几乎淹没小腿处,过往车辆纷纷减速避让,车辆通行出现滞留。他立即调集汉施突击队分为2组,一组带上警示标志分赴辖段各重要路口及时摆放,在桥梁栏杆垮塌处,采取应急处置,用警示带拉起警戒线反复缠绕,加设反光锥形筒警示,消除通行安全隐患。另一组到施工路段对堆放的多处建筑材料进行紧急清理,疏通排水渠道,防止路面积水进一步蔓延。大家顶着大雨,不顾连续工作带来的困顿,不顾来不及吃饭的饥饿,不顾在1米深的公路水沟中清理杂物和淤泥而泡得发白的双手,更不顾因为路滑而摔伤的胳膊。他们团结协作,忘我工作,为了公路畅通,无怨无悔。回到家里,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忙碌了一天,又累又饿又困,但他心里觉得踏实、舒心。

7月5日凌晨始,电闪雷鸣,连续暴雨,汛情告急,g318国道升东段常福工业区交叉路口渍水严重。凌晨五时李尚彬就调集人员,赶赴现场。整个路段积水有70cm,滂沱的大雨遮挡了驾驶司机的视线,过往车辆涉水探险式地通行。因水深看不见路面,他担心有窨井盖已被水漫反灌冲开的危险,他第一个冲在前面,用警示棍探路式摸索到窨井盖位置,再让队员们逐个打开,想办法运来大块的蓝色施工挡板围挡住窨井盖位置,警示车辆绕行此处。接着又逐个找到各路口路边排水管洞,进行清杂疏通。指挥过往车辆注意安全驾驶,避开渍水严重路段。有的车辆因渍水,司机操作不当,熄火了,被困在路中。李尚彬召集突击队员一起呐喊推行,转移渍水中熄火的车辆至安全地带,当天共转移车辆5台。司机们连声道谢:“有公路人在这里,我们放心,谢谢你们!”直到上午11时,雨势才稍作停歇。这时李尚彬浑身衣服被雨水湿透,手上被打出了血泡,雨鞋里被灌满了污水。队员们都劝他先上车,他说“我是领队,怎么能先撤退呢?不能断交影响老百姓的出行啊!大家一起干劲大。汛期保通是公路人的职责所在,我们要全力确保公路安全通行。”平凡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公路人的心声。

沧海横流,彰显英雄本色。汛情暂缓,但他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日夜奋战在防汛保通第一线,为群众安全出行,继续在公路上前行。

抢险救灾事迹篇3

当前,我国南北方全面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防汛抗洪已到关键阶段。在防汛抗洪中,创新科技成为利器。从气象和水情预报预警到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科技应用让防汛抗洪更智慧。

今年6月,我国华南和江南一带迎来入汛以来首轮强降水。就在强降水来临一周前,这片区域已被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报员提前“锁定”。在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发展的同时,国家气象局已提醒相关地区做好防汛准备。

气象服务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国的气象预报预测技术不断跨越升级,预报预测的准确率也大幅提升。2019年,我国暴雨预警准确率已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在江苏省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一款名为“智水苏州”的防汛“科技大脑”把辖区内的水情信息、易涝点位、物资储备等防汛重点信息尽收眼底。精细化降雨预报、城市内涝预报预警、防汛综合指挥、智能物资管理……“智水苏州”打破了传统行业管理局限,实现城市、河道、环境管理等多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形成“视频输入——算法识别——取证录入——工单派发——处理反馈”的事件全流程闭环操作。

为保证汛期旅客列车安全、准点到达,南方多地铁路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大量工作人员上线巡查检修。值得关注的是,“扫码”助力防洪,使得防洪减灾变得高效率、智能化。

“滴,扫码成功!”合福高铁北武夷隧道山脚下,南昌高铁维修段上饶合福路桥工区工长梁文浩正手持一台gps防洪巡线手机,对准隧道防洪检查牌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几秒钟内,手机收到了一条关于隧道名称、里程和山体概况的文字短信,同时,梁文浩所在的定位信息也被传输到了千里之外的防洪系统终端。

在排查险情时,工作人员利用扫码技术,实现防洪地点“身份识别”和巡查人员gps定位功能。为防止汛期高铁沿线山体发生落石溜坍、路基下沉等地质灾害影响行车安全,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对管内线路巡查到位。巡山巡河前“扫码打卡”,巡查结束后在山顶“扫码确认”,就能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个隐患点。

抢险:“雷达卫星”精准分析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江河水位迅速上涨,境内多条河流及鄱阳湖先后多次发生编号洪水和超警戒洪水。江西省工信厅方面表示,持续降雨导致云层加厚,严重影响气象卫星监测精准度。受持续降雨影响,江西省鄱阳县问桂道圩段发生漫顶决堤险情。江西省国防科技信息和卫星应用中心及时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全天候捕捉鄱阳湖区洪涝灾害最新数据分析、监测,极大提升了该省抗洪救灾能力。

高分三号卫星是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最大特点是不受云雨天气影响,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成像。根据影像分析结果,受溃堤影响,鄱阳县周边地区,包括鄱阳镇、昌洲乡及周边4至5个乡镇受灾严重,其中昌洲乡整体被洪水淹没,鄱阳镇、四十里街镇、古县渡镇、游城乡等地区受灾也较为严重。

经过5天多的日夜奋战,随着最后一车石料的倒入,鄱阳县问桂道圩堤127米长的决口成功合龙,周边四座村落的交通被重新连接起来,为将来的排洪打下基础。

救援:“无人技术”大显身手

自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汛期。“智慧黄河”工程的推进,为黄河防汛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无人机成为抗洪救援的“标配”。

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无人机具有先天优势。它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把灾害现场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传回指挥中心。如果有人员被困,无人机还可利用其搭载的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和救援工作。如果搭载夜视功能,无人机可实现全天候救援,还可以向被困人员进行物资精准投送。

在抗疫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器人,在抗洪一线也有用武之地。近日,水上救援机器人在多地亮相。救援机器人外形像小艇,可通过平板电脑或控制器操控,一次可以救助3到4个人。当救援对象在河道比较湍急的地方且距离岸边较远时,救援人员可操作机器人朝着落水者的方向全速前进,落水者抓稳机器人就可获得救助。

目前,无人机、救援机器人等装备已“入列”各地的救援队伍。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特种灾害救援处工程师熊伟说,各省级支队级救援队伍都配备了无人机、水上救援机器人、水下声呐等高新装备,关键岗位的救援队员全部通过了专业机构的培训考核,实现了持证上岗。

抢险救灾事迹篇4

灾难可以将人打到,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力量。王群英,渠北乡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每一个和她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她所折服,每一个认识她的村民,无不对她亲近佩服。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18特大洪灾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2010年7月18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渠北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每一个参会的人员脸上都凝结着严肃,百年一遇洪水即将来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工作分配简短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王群英接到的.任务是在天亮前通知云峰村沿河两岸村民紧急转移,负责云峰村5个社的抗洪抢险工作。没有任何疑问,她一脚踏进雨中。从 社到 社,五十六户人家,在手电筒暗弱的光线指引下,她用了仅仅两个小时就跑了个遍。当她走到最后一处三峡移民 家时, 一家人还在睡梦中,她三言两语说清楚了来意, 一家顿时惊慌起来: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洪水会威胁到自己家,一点准备也没有。王群英和同事们赶紧协助他们把楼下的物品往外搬。

走到猪圈前面,王群英看见一头肥滚滚的架子猪在四处乱窜,来不及多想,她找了根绳子,跳进猪圈,把绳子套在猪脖子上就往外拉。架子猪拼命挣扎,无数次把她绊倒在地。雨伞折断了,手电筒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把猪拖到对面的高坡上,她才发现自己披头散发,全身湿透,鞋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19日晨7点,洪峰抵达渠城,云峰村沿河低洼处民房全部进水。王群英站在 家屋檐下心急如焚,还有没有村民没有转移出来?翻开电话本,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当她听说村民魏礼书还在往楼上挑谷子的时候,再也站不住了。叫上一位同事,趟着淹到大腿的水往魏礼书家走。

魏礼书是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在平时的工作中,王群英对他家的情况相当熟悉,她知道这场大水对魏礼书家意味着什么。迎着湍急的河水,她跌跌撞撞走进魏礼书家里,魏礼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七手八脚将剩下的几袋谷子抬到楼上,魏礼书才发现王群英还光着脚,鲜血从她磨破的脚趾处流到了地上,眼泪淌下了他的脸庞。他拉着王群英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群英笑着说:“这是我的任务,只要你们没有损失,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村民受灾情况,是第一次洪峰后,王群英最迫切要掌握的。不顾魏礼书的劝阻,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坐上找来的渔船,一户一户艰难划动。每一户村民家里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没有转移出来,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物资,她都做了详细的记载。等回到乡政府,她已经明确了那些早就储备着的物资应该怎样分发。她指挥几个年轻的同事把一件件大米、矿泉水、方便面分类,贴上标签。催着村社负责人前来领取。

哪家没有储备水,要多发点矿泉水,哪家柴禾被浇透了,要多领两包火腿肠,她都一一地向负责人叮嘱。一直忙到天黑,所有的物资都分发到位,她才记起自己一天都还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额头烫得厉害。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倒下,要尽快恢复体力。

到卫生院测体温,医生吓了一跳,高烧38.5度!要求她呆在医院治病。可她哪里坐得住:下午的洪水又上涨了不少,得去看看那几户地势最低的村民。吃了几片退烧药,她又出发了。这一遍转下来,看到那些村民都安排妥当了,她才拖着极度疲倦的身子回到卫生院输液。整整三天,她都是这样,夜里输盐水,白天走在抢险第一线,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颊肿得老高,两只长时间泡在水中的脚,连平时穿惯的鞋都穿不上了。

在人们的眼里,王群英是一个心直口快,风风火火的人,她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她又体贴入微,耐心周到。洪水淹没了高岩头大桥,望石公路交通中断,许多车辆被困在渠北乡街道上,司机和乘客,无助地看着泛滥的洪水,又饥又渴。王群英看到这一情况,赶紧去招呼他们到乡政府避雨,买了方便面,烧水给他们泡上。她四处打电话联系渔船、快艇,送那些急着赶路的乘客过河。他们不知道王群英的名字,都亲切地称她“大姐”。

7月20日,洪水逐渐退去。王群英独自来到魏礼书家,帮着他打扫卫生,清除淤泥。污浊的泥浆溅到了头上、脸上,裹住了她的裤腿,她没有丝毫的厌恶。笨重的柜子、桌子,压在她瘦弱的肩头,她没有叫一声苦。她爽朗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鼓舞着魏礼书一家人战胜洪灾的信心。

洪水给渠北乡的 户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怪,因为他们看到了王群英她们始终走在他们前面。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坚守。王群英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她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心上。

抢险救灾事迹篇5

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李霞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21”特大自然灾害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职责。

7月21日晚,夜黑如墨,大雨如注。宋庄镇人民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在接到特大暴雨可能带来强降雨的预警信号后,李霞第一时间召集全镇47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在镇政府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抗洪抢险工作紧急部署会,迅速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并要求有关部门密切留意暴雨动态,及早掌握灾害信息。应对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此时的宋庄镇严阵以待。

深夜,宋庄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80毫米,204间房屋损毁严重,濒临倒塌,3300多亩粮田被淹。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李霞科学调度,沉着应对,指挥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击特大暴雨带来的重大灾害,安全转移群众207人,创造了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无一人员伤亡的奇迹,确保了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为打赢抢险救灾这场硬仗,李霞彻夜未眠,在视频会议室的她表情凝重,在她面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几样东西:退烧药、咽炎片以及一叠厚厚的应急抢险预案。其实,早在暴雨来临的前几天,她就因为冒雨实地踏勘防汛设施安置状况而感冒发烧了。此时的她,手中的电话一向响个不停,既有救灾前线源源不断的灾情汇报,也有受灾群众心急如焚的求助电话。应对复杂的局面,李霞沉着冷静,一方面安抚受灾群众,另一方面多方整合资源,除动员本镇机关单位、镇村干部支援重灾区外,用心争取区直单位安排人力、物力加入抢险救灾行动,并协调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公安系统派出200多人次深入到汛情最严重的地方,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在做好前线救灾的同时,李霞还不忘争取各方支持,以确保救灾工作平衡推进。她会同公安部门组织警力维持好全镇的社会秩序;协调电信、供电部门组织人力保障灾区通讯畅通和电力供应;协助交通公路部门组织人力、物力抢修公路,确保应急抢险物资安全运抵灾区群众手中。在她的带领下,宋庄镇抢险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灾民得到妥善安置,所需生活物资发放到位,各受灾村电力、通讯、交通全面恢复,生活用水正常,全镇社会治安稳定,灾后复产、重建家园工作有序推进。

灾难能够将人打倒,也能够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无穷的战斗力。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李霞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只是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职责,从履行职责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身上。

抢险救灾事迹篇6

___同志,男,__岁,共产党员,__区__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分工,负责本镇的防汛工作。

_年5月26日-6月8日,我镇全境连降罕见特大暴雨,降雨量达448mm,全镇遭受巨大损失,出现断电、断路、断水、断通讯,据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达____多万元。面对这突然其来的天灾,镇党委政府把全镇的中心工作放在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工作上,作为负责本镇防汛工作的___同志更是身先士卒,带领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深入挂钩村了解灾情,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并妥善处置抢险救灾事宜,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无发生人员伤亡。

一、树立防汛意识,思想认识到位。

___同志作为我镇防汛工作主要负责人,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本次暴雨袭击,果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启动镇总体防洪预案,及时转移群众。根据防洪预案,___同志下令从5月29日起我镇进入重要防御状态,5月30日凌晨进入紧急防御状态;他还要求各村根据本村的防洪预案,及时做好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和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地带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并妥善安置群众,共转移群众3100多人次,确保无发生一例人员伤亡;将__湖面上网箱养殖户全部撤离上岸,要求__湖水库所有船只禁航。

二、准确察看险情,指挥到位。

灾情发生后,___同志及时组织镇、村干部分片巡查,并对发现的险情及时处置。__片干部在6月1日巡查时,发现中)心小学学校边坡出现200多米长的新裂缝,__同志得知情况后立即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并赶赴现场察看实际情况,果断决策,立即组织干部把394名师生和山坡下的群众34户162人转移到林业站、采育场、镇政府、中学等安全地带,避免险情发生。

三、紧急抢险,科学调度到位。

为获得第一手雨情、水情,__同志时时关注__市水利信息网和省市气象局网站,密切关注雨情和__湖水位情况,综合分析后,及时下达转移命令;并密切保持与___水电公司的联系,根据该公司的泄洪通知,提前通知下游群众做好泄洪准备,转移人员和财产,手摇报警人员在岗在位,及时报警。

四、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位。

灾情发生后,___同志启动了全镇防洪预案:一是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按区明传电报和上级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___同志根据汛情实际,适时召开4次防汛抗洪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工作,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全面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实行包片包村包干责任制。二是驻村包干,加强指导。在防汛过程中,他要求各驻村工作队立即组织干部群众防汛抗洪,加强对危险地带的安全巡查,同时指导群众做好灾后重建生产自救工作。三是强化值班,在岗在位。镇、村全体值班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上传下达的渠道畅通,保证整个防汛救灾网络正常运行。

五、灾后重建,指导到位。

6月10日暴雨刚过,__同志就带领部分驻村干部及农技站、畜物站等职能部门干部深入各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___同志带领下村干部到重灾区__、__等村,车行不了就走路,走家串巷,到灾民家中查看倒塌房屋现场。在访问灾民情况时,他总是用一颗善良安抚灾民的心,使灾民心中得到极大安慰,重新鼓足干劲重建家园的决心,每到一处,___同志总是走在前面关心灾民;下村干部和村干部,都被他这种工作作风和关心灾民那份热情深深感动。作为一个即分管防汛工作又分管农业工作的副镇长,灾后,___同志立即组织镇农技站、畜牧水产站部门干部,由镇民政办配合对全镇农田受损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摸底,并提出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减少损失:1、对过水后,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地块及时组织群众清理田间垃圾和泥沙,做好洗苗、扶苗和整理工作;2、清理水沟,排水畅通,除涝保苗;3、对少苗的田块,被洪水冲走的田垄,采取补苗或补种的措施;4、及时做好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检查,及时防治病虫,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5、对绝收田块,抓紧改种其他作物,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6、指导网箱养殖户做好梅花湖水产养殖网箱的加固。

抢险救灾事迹篇7

近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全市多处出现险情。各区县(市)局积极参与抗洪抢险,舍小家保大家,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称赞和表扬。

众志成城,成功排除险患

7月1日上午9点,桃江城关垸地段县市监局责任堤段冻肉厂处出现险情,在不到20米的距离内连续出现5处散浸。发现险情后,该局肖建光局长和丁世谋指挥长当即赶至现场,在听取专家的意见后,立即组织该局桃花江所和防汛成员单位邮政银行20余干部职工组成突击抢险队处理险情。

在几位领导的调度下,锄头、箢箕、铁锨、砂石等物质迅速到位。随后,抢险队员们在专家的指导下,马上进行开沟导滤。他们要在混着石块和草根的堤坝上艰难地开出一条条斜沟,然后再用大量的细沙和卵石进行细细填埋,以防止渗水将堤坝的土方冲出,形成管涌。

此时洪峰已到达上游马迹塘镇,情况十分紧急,为了抢时间,队员们拼命地挥舞着锄头和铁锨开沟。装着砂石的箢箕,恐怕不下百十斤重,他们一直都拎着跑,队员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呼呼,但没有一个人喊累,也没有一个人退出。几位领导更是亲自上阵,只盼抢在洪峰到来之前,尽快将险情排除。

抢险工作一直持续到了下午1点,经过连续3个小时的艰苦努力,该5处险情终于全部得以排除,这时候,有的队员已经累的直不起腰来了,更有甚者,一屁股就坐到了湿漉漉的草丛中。但不管怎么样,能及时抢在洪峰到来之前将险情排除,大家精神仍然非常振奋。

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大家十分感动。肖局长透露,指挥长丁世谋同志今天正好生日,昨天他已经值了一个24小时的班,本来今天可以回去和家人一起庆生的,但接到险情,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来到了抢险现场。他的这种行为,正好充分展现了该县党员干部在此次抗洪抢险工作中“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可贵精神。

老当益壮,毫不退缩

一声“德哥”是对张xx的亲切称呼,他是资阳区食药监局的一名最年长的党员也是公认的热心人。6月30日中午1点,德哥正在办公室午休,当他接到区防汛指挥部需马上抽调人员上资江大堤参与防汛抢险的电话通知后,主动向领导请缨,成为资阳区食药监第一个上堤抢险的共产党员。在资江河堤永丰村段,德哥不顾自己即将退休的年龄,白天黑夜连续作战,风里来雨里去,认真仔细开展每一处危险巡查,只因为他是千千万共产党员中的一名。

不一样的“七一”,一样的初心

抢险救灾事迹7篇相关文章:

好媳妇事迹材料推荐7篇

优秀学生评选事迹材料7篇

优秀护士事迹精选7篇

榜样教师事迹材料7篇

先进的事迹优质7篇

卫生工作事迹材料7篇

文明和谐家庭事迹7篇

校优秀学生事迹7篇

老师的事迹优质7篇

优秀学生事迹300字7篇

抢险救灾事迹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