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体会心得参考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感悟和哲理,使内容更具深度,每次写心得体会都是一次与自我对话的机会,促进了内心的成长,下面是69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的体会心得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参考5篇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1

我小时候没读过《弟子规》,虽然也懂些孝道之类,却面窄识浅,更无法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自从学校组织孩子们学习《弟子规》,我也有机会跟着儿子从头到尾通学了一遍,我才发现,《弟子规》确实是先辈们留给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虽然它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却凝聚着儒家千年流传下来的处 世哲学与诸多的生存智慧。《弟子规》给了我很多触动,《弟子规》让我和儿子一起重新成长,《弟子规》让我做了一回“有修养的人”。

其实,学校刚开始让孩子们背《弟子规》的时候,我以为只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后来,在孩子读译文的时候我却被其中的道理和感悟深深的吸引了,这其中的寓意和指导方向不正是我天天思考的如何培养孩子正确成长的育儿经吗!。尤其是里面三字押韵的节奏,更加让人明了易懂又清晰好记。那一个个催人警醒的小故事,那一句句谙世谨身的警句忠言,让我流连忘返,感受颇多。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刚刚学完这一段,孩子就明显的改变了挑食的坏毛病,以前吃饭挑三拣四的身体瘦弱多病,慢慢的,不仅长胖了,还长壮了,亲戚们还问是不是吃了什么偏方呢,看来《弟子规》就是偏方;“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一段对我儿子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他以前就爱摇腿扭腰,没有一会儿闲着的时候,后来,他一闲摇的时候我就念这一句,再后来,他自己一摇晃自己就会想到这句,渐渐的,他就板住自己了,现在,他同学的家长还夸他长大了,老实了,我认为是《弟子规》让孩子成长成熟了。

在学习和力行《弟子规》的过程中,不只是孩子有收获,我也是受益匪浅。《弟子规》对人的一些行为规范很细节化,几乎是一言一行、做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被浓缩于其中。通过和儿子一起学习《弟子规》,我也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我努力将《弟子规》的内容付诸于行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竟明显的比以 前“有修养”了,从而也增强了自信,而这种做“好人”的自豪感又反过来促使自己去更进一步的美化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了进步和提高的效果。

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和力行《弟子规》,美化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社会!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2

我从小就喜欢读《弟子规》。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触。

首先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如果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怎么能去爱别人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想想有时我们对父母爱的又是多么的肤浅。在我们现代子女眼里,给父母生活费、买好吃的食品、买好看的衣服,让父母生活宽裕、衣食无忧,就已经是很好的尽孝了,做到了这些,感觉似乎心安理得了。

其次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然后是“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是万万不可!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说花言巧语,谄言媚语,奸诈取巧,粗俗污秽的话语,街头无赖粗鄙的语气流习,都不可以沾染。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由于改革开放浪潮的涌入,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西方国家的思潮,造成国人的荣辱观,善恶观,自我意识判断等观念的混乱,一时之间,以任性为个性,以无情为潇洒,以刁蛮为可爱,形成了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独生子女现象导致家庭对儿童的期望过高,溺爱有加,几乎达到“众星拱月”的地步,这同样不利于儿童文明习惯的形成。影视作品对文明礼仪缺失的漠视,镜头里充斥了儿童大呼小叫,哭闹纠缠的情景,耳畔也充满了成年男女脸红脖子粗的骂街叫阵场面。我想,韩剧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广受青睐,大概也与其传统文化有关吧。因为韩剧的情景画面总是令人感到温馨:鞠躬问候,彬彬有礼,进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风。当今社会,倡导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从小处着眼,从小儿着手,《弟子规》不失为一本好教材。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3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尽管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俗话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本学期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通过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从而提升道德修养。我在教授《弟子规》原文内容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把其中的精华与德育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言行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诵中学,玩中记,让诵读《弟子规》成为一种乐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拍手诵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诵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在读中诵,在诵中悟,并结合史料中有关故事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并感知《弟子规》内容所蕴含的道理。这样,学生在课堂的`反复诵读中掌握了其韵味和节奏,在课下再让小组长组织学生比赛诵读,让学生边玩边吟诵,让经典不断渗入人的心灵,从而达到了健体与健心相协调的良好效果。

二、画中解,演中悟,让理解《弟子规》变为一种享受。

课堂时间,教师通过多媒体重点播放《弟子规》的释义和相关小故事,把《弟子规》的内容用文字、图片或者音像的方式进行诠释,更注重引导孩子关注里面蕴涵的道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中的小故事套曲演唱,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悟《弟子规》的深刻内涵。

三、家中行,校中做,让践行《弟子规》内化为一种本能。

教师每周一节《弟子规》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实践作业来指导孩子在家的言行,同时请家长指导和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每天饭前让孩子给家长拿筷子和碗;送父母一件自制的礼物;给父母做一顿晚餐;给父母过一次生日等。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发现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个别道德行为问题较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除了上课前能向老师问好,下课时能谢谢老师外,平时遇见老师都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此外,在操场上,很难看见有废纸废物了,即使偶尔有废纸,也很快会被学生悄悄捡走。由此可见,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了,乱丢废纸废物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4

当拿到老师发给我的《弟子规》亲子读本时,如获至宝。说实在的,我本来对文科就发怵,更何况之乎者也就更不感兴趣了。但这本书老师解释的浅显易懂,并结合了孩子的实际,非常适合儿子和我的共同学习,所以打心眼了喜欢。

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的方面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遇到王东这位老师后,深感自己的差距很大。再从孩子身上折射出的种种不足,经常使自己无地自容。于是决定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和孩子共成长。

圣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面对太贪玩、甚至经常玩起忘记回家的缺点,分析原因,第一,家人忙,没时间管第二,家里除了电视、电脑能吸引他外,基本没别的吸引点。面对这种情况,我禁不住拿起了久违的课本,参加有关证书的考试。耳熏目染,他也喜欢上了读书,尤其近期能一口气读完《三国演义》的上下部,这是他有史以来的读得最快、最完整的一本书。特别是看书的内容及感想能在期中考试中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可想而知,他受益匪浅。我真的为孩子高兴,因为他从书中找到乐趣了。看到他的进步,我真的太高兴了,这也更坚定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让孩子和我共同分享成功总是在苦苦攀登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喜悦。

面对孩子的个性鲜明,非常任性,脾气大的缺点,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他的成长是极其不利,非常着急。当孩子发作时,我会提醒他,《弟子规》是怎么说的来?他就会立刻背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时我会自然成为合格的学生,摇头晃脑的来上几句。这时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这也是对他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我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对孩子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孩子同龄朋友多多,不孤单,玩得很快乐;不利的一面,孩子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在孩子不能明辨是非的的情况下,出现了污言秽语比较多的坏习惯。我非常头疼,为此,我制定了家庭管理条例,相互监督,现在初见成效,看到孩子的进步,沉重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

?弟子规》在约束我们改正陋习时,可能感到没必要,其实这是在放纵自己,改掉坏习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包括孩子和我们自己,这时我都会想到孩子的双眼时刻在盯着自己,就在不断地进步。《弟子规》能时刻约束着自己和孩子,并且能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认为是很幸运的事,常诵常读,经常反思,会受益终生的。让我们共同学习,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吧!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5

这个月我们主要学习了《弟子规》中的—泛爱众—部分。通过这个月的学习让我懂的了以下几点:

1、人和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我们不能鄙视任何人,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有财有权有势就去巴结他,我们大家应该互敬互爱,相亲相爱。现在的有些孩子们就特别有这种歪风邪气,天天比自己家里多有钱,比自己穿的名牌衣服等等,其实孩子就是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是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

2、一个人受人尊敬不是因为他得容貌好看,而是这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才能,德行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有才有能力的人,人们在和他相处以后会更加欣赏佩服他的处事能力。我在外面工作时遇到同事特别有能力的我们就会主动称呼他为老师,这就能看出一个人受人尊敬不是他所在的位置和他如何能说大话而是他的内在才能。

3、当你有能力而别人没有这种能力时,你要无私的奉献去为众人服务,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能,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不管是人还是物。别人正在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使其分心,当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说话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父亲经常告诉我: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许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语言就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

4、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更不能去和别人说。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等于自己在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相反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5、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要让他人做事时,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不开心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俗话说:滴水之恩乃当涌泉相报。我家昨天把地里种的姜刨了,今天给亲戚朋友都送一些,婆婆说让我把好的留着自己吃不好的送人就可以了。我说要送就送好的,不然就不送。婆婆不高兴了我就不吱声了,然后偷偷把好的一份一份包装好,今天都给送出去了。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别人给你送东西都是不好的你会怎么想,虽然我没能说服婆婆但是她知道以后也会理解我。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参考5篇相关文章:

钳工的心得体会参考5篇

劳动新心得体会参考5篇

安全心得体会范文参考5篇

爱工作心得体会参考5篇

未实习心得体会参考5篇

大家访老师心得体会参考5篇

音乐课心得体会参考5篇

2023大一新生心得体会参考5篇

飘读后心得体会参考5篇

考研周心得体会参考5篇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参考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