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于写心得体会是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台梭利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蒙台梭利心得体会篇1
8月14日,幼儿园组织我和另外两位老师到杭州去进行为期5天的蒙特梭利教育法学习,很早就听说过蒙氏教育的独特性,记得我在初次接触蒙氏时,便深深的被蒙氏教育的方法及操作而吸引。但真正的深入接触学习蒙特梭利的理念和教学法还是第一次。通过这次学习蒙台梭利教育之后,感受颇多。
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完全区别于普通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既严格又让你喜欢,既让你放松又让你不马虎,真正的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蒙氏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它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特点,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倡不教的教育,让儿童自发性得主动学习,自我教育。
然后是把握儿童的敏感期,蒙特梭利把儿童的敏感期分析的很详细,根据儿童的敏感期引导孩子学习,掌握在该年龄段应掌握的知识。
蒙氏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极为严格,她要求老师必须受专门的训练,以便实现她所提倡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为儿童准备学习的环境,成为儿童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它还尊重智慧和品德的养成,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他还要求老师要相信儿童,热爱儿童,对儿童要有耐心,不能急于干涉儿童!
蒙氏教育的特色是对环境设计的重视,它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所设计,在这样的环境里,儿童的人格和成长才会显现出来。老师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环境教育孩子,体现出丰富性个别化。他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有什么不一样,而是通过直接操作,不是灌输,不是希望通过集体教学将一种东西告诉孩子,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个别化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因此教师依据五大领域(日常生活训练、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所需的设施、空间及相关性;寻找最适宜的位置,并依据孩子的发展需求不断投放、调整环境材料。这样幼儿对每种教具均保持着良久的兴趣。而且材料里采用了我们日常使用的碗、勺、杯、夹子等,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室里的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而不是成年人所习惯的高度。
蒙台梭利教育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语言教育、五大部分。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日常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他们之间注重培养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但又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蒙氏教具的特色是蒙氏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蒙氏课程,所谓蒙台梭利的课程就是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因此教具的丰富是进行蒙台梭利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具,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中每一种教具只有一样,当孩子没有拿到他想要的教具时,他就要学会等待。因为等待,当他拿到这样教具时,他更加珍惜这个机会,会玩的更加认真,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会向那个小朋友学习,避免他所犯的错误,培养观察能力。在此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同样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蒙氏教育不仅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也可以从此改变孩子的能力,蒙氏的成果是爆发性的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蒙氏教育的三句话我也是印象深刻的: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得,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可见操作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幼儿只有在专注的状态下,才可以对某种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产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会出现对同一种教具反复操作的现象。在反复操作的同时,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独立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幼儿逐渐吸收和提高的过程,通过这次的学习为我在日后的实践操作中会更加自信,让我知道了我应该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也使我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中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提高,也让我知道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把蒙氏教育开展好。
最后,我得感谢幼儿园、感谢黄园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虽然 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初级阶段。但我相信我会不断的努力,学习中级还有高级这些更深的理念。就像肖先生说的那样,你不止是一个幼儿蒙氏教师,你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讲师。自己所做的,所说的永远是对的。永远要相信自己,给予自己自信。更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蒙台梭利心得体会篇2
蒙台梭利教学法
1、以儿童为中心。 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理解“1111”这个数字的确比较难,但是当你把由1000颗珠子穿起来的立方体、由100颗珠子穿起来的正方形、由10颗珠子穿起来的一根小棍和单个1颗珠子放在一起时,孩子就能很容易理解了“11ll”到底代表多少。抽象的数的概念变得形象易懂。比如把10颗珠子一个接一个地摆好,就构成了一根棍,把10个一根根排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正方形,它正好合100颗珠子;把10个正方形叠加起来,组成一个立方体,它一共有1000颗珠子??如此,孩子就能轻松地明白乘法的内含。还可利用它玩加法、减法、除法等游戏。三角形组合板,是
二、三十块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直观地让孩子了解了三角形的种类,并由它们挤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六边形.等边形管等种形状;此外,还有体积组、活动字母箱、排音字母板、触觉板??总之,任何一套教具,玩法都能变化无穷。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接纳了枯燥的概念,活学活用。这当然比机械地教孩子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怎样使用蒙氏教学法从父母做起蒙氏倡导“生活即教育”。家长首先要注意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因为言传身教的作用,往往胜过对孩子说一千道一万。
蒙台梭利理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作为家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孩子,针对他的个性采取相应的手段,营造轻松、活泼、愉快、有趣的家庭环境,帮助他健康地成长。家长要明白,蒙氏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素质的全程教育计划。蒙氏科学幼教虽有丰富的教具,但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教具,而是借助教具的操作,协助孩子建构完善的人格。
感性第??
父母应尽量给宝宝提供多元感官刺激,有意识地训练宝宝的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和语言能力。蒙氏教具中有色板、触觉板、重量板、温觉板、味觉瓶、嗅觉筒、音筒等等、音筒等等,在家中我们也能找到与之类似的物品。比如把赤橙黄绿青蓝紫几种不同颜色的纸放在一起教宝宝辨认,进一步找到同一色系几种红、蓝、黄等物品放在一起让宝宝认,帮他把不同的名称和相应的颜色对应起来;给宝宝两个同样的瓶子,一个是空的,一个装少量的水,让他感觉其中细微的差别,懂得轻重的概念;在宝宝面前放冷、温、热三杯水,指导他触摸,感知冷热的不同;酸甜苦辣的东西不妨让宝宝用舌头尖舔一舔??
用身边的事物教孩子学习分类、配对、排序。比如把几种形状不同的小塑料 瓶混在一起,由宝宝按照相同形状、大小、高矮、粗细、颜色给它们分类;由高及矮、或由粗到细排列;买两套完全相同的卡片,教宝宝学着配对。如果还想简单,可以把水果、蔬菜像苹果、梨、桔子、香蕉、西红柿、扁豆、黄瓜放在一起和宝宝做上述训练,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当然,最好一次只做一种训练,待孩子完全掌握后再做另外一种。
自己动手
蒙台梭利教育强调让孩子动手,满足其好奇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件事听过之后,没过多久就忘了;如果是看到的,便容易记往;如果再亲自做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对幼儿来说,亲自“做”的效果远远胜过对他说什么、让他听什么。
在孩子对某种东西最感兴趣的时候,给他创造“玩”的条件,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收获是巨大的。在日常训练中,父母可以为孩子设计多种活动,比如洗碗、洗手帕、择青菜、刷鞋、擦桌子等等。这些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们让孩子有机会模仿大人。再如玩水游戏,可以把没用的小瓶子、罐子、碗、勺等给孩子当工具,由他们自由地倒来倒去,空瓶子浮在水面,装了水的沉到下面,在反反复复中,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当小孩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工作,可慢慢增强他的注意力。当孩子井然有序地遵照活动的程序进行时,他能学到对细节的注意力。最后,在他要开始另一个活动之前,父母引导他结束上一个工作,由此,他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动手的过程锻炼了动脑,同时能发展手眼脑的综合协调能力。市场上的玩具数不胜数,与其一样一样买回家,不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玩具,即经济又能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手的活动能力。前面提到的蒙氏三角形组合板,就可以用硬纸板做成,然后再用彩笔涂上不同的颜色;可以自制实物卡片,父母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画出小汽车、书包、杯子、小房子、袜子、梳子、球等等物品的形状,教孩子小心地剪好,随后在上面写上中文、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有形、有文的卡片就做好了;还可和孩子一起做布娃娃、给娃娃缝衣服??在享受“过程”的乐趣中,加深了孩子的印象。
给宝宝自由
在家里,父母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玩具尽量放在低处,让孩子随手就能拿到,可随意取舍;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尊重孩子,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和宝宝交谈时,最好坐下或蹲下,与孩子的高度相仿,使他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孩子学习过程中出错时,家长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尽量少说“你错了”或“你做得不对”。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投入地玩??
父母还应引导孩子多交朋友、创造条件请小朋友到家里来或带孩子到人家去,在与人交往中培育孩子的合作精神。这比单纯的智力开发更能使孩子受用终生。
蒙台梭利心得体会篇3
通过短短的十几天培训,我从对蒙台梭利教育略懂一二,到逐渐认识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学方法,经过齐老师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设计出多种教具:感官,数学,语言,日常生活,社会文化等五大领域,而且每天很快就结束了。
记得刚开始实习,在国际班接触到教具时,我就好奇的想摸摸,心里想着,看看那些教具都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不用学习自己肯定就会了,可是在这几天的培训中,看看齐老师优雅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到自己操作起来就没有头绪,什么也不会,特别难,当我在遇到困难时,齐老师和其他培训过的老师们细心耐心的帮助你,感官教具操作时演示到数学操作演示,每一次都有新老师发现新的提升,从学习理论操作中,特别是动作要特别优雅,语言要亲切,这次培训让我对蒙台梭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阿良老师短短的三天培训中,我很高兴,也很开心,让我学到了如何与家庭、小朋友、老师沟通,让我明白了语言的重要性,之前,我认为在蒙台梭利教学中,语言很少,通过这几天和阿良老师的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知识浅,蒙台梭利中的语言是简单、准确、语言交流时必要的,还有注意和孩子用眼神交流。
通过这16天和齐老师阿良老师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我会在我今后的实践中慢慢吸收,提升自己。
蒙台梭利心得体会篇4
学习蒙氏教育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蒙台梭利强调以孩子为中心,它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特点,提倡不教的教育,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的学习,自我教育。这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教师的角色就是观察者、辅导者、环境准备者。环境准备又包括了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教师提供温馨和谐的环境,不要让孩子有压力。然后是把握好儿童的敏感期,蒙台梭利把儿童的敏感期分析的很详细,儿童共有九大敏感期,都包括: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觉敏感期、细节敏感期、礼仪敏感期、运动敏感期、文化敏感期、数学敏感期和音乐敏感期。根据孩子的敏感期引导孩子学习,掌握在该应该掌的知识。
蒙氏教育不仅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也可以改变孩子的能力,蒙氏的成果是爆发性的,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蒙氏教育的三句话我也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才理解了。由此可见,操作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的专注力,幼儿只有在专注的状态下,才可以对某种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会出现对同一教具反复操作的现象。在反复操作的同时,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独立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蒙氏儿童观里,老师就有讲到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这也是幼儿逐渐吸收和提高的过程。
蒙台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的同时真心的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有机会更多的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会使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有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跟上时代的脚步,把最先进的理念在第一时间教给孩子,让孩子和家长都能够受益。
最后,我得感谢快学堂,感谢牛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这次的蒙氏培训会在我今后的教学道路上增添绚丽的光彩。
蒙台梭利心得体会篇5
蒙台梭利教育的根本是爱和尊重。爱是教育的核心,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蒙台梭利的教育就是要放大孩子的优点。只有爱孩子,才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蒙氏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满足儿童情感爱的需要;用赞许的微笑满足儿童情感爱的需要;用亲切的拥抱满足儿童情感爱的需要。
蒙台梭利教育成功的核心经验是"教育跟着孩子走"。我们的教育不是死板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随时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来制定和改变我们的教学。
我对于蒙氏教育只是刚刚接触,了解和学习的并不很深入和透彻。通过本次学习我就我个人的体会和认识做以下简单的交流:
1、入园哭闹问题。我带的是托班对于这种问题比较的关注,之前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为什么在入园的时候会出现哭闹的现象。现在我明白这是因为孩子在两岁半到三岁之间,正处于一个秩序的敏感期,当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就会破坏他原来的秩序,所以孩子就会出现分离焦虑。当孩子建立了新的秩序以后,他就不会再哭闹了,所以在这期间我们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中添加一些他们认识熟悉的标示,比如自己的照片,来帮助孩子尽快的建立新的秩序。
2、手势问题。之前我对于蒙氏教学中的各种手势只是简单的模仿,机械的学习,生怕会有任何的差错,然后尽量在给孩子示范时做出与之前所学相同的样子。现在我明白手势是一种交流的语言,是教师将自己的思路、想法、眼神的流动等无法表达的内容用手势和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向幼儿传递的一种方式。
3、语言问题。之前我认为在蒙氏教学中要尽可能没有语言,现在才知道我的认识是粗浅的,蒙氏只是要求教师在蒙氏操作时的语言要简练、准确,尽可能使用较短的字或者词。并且在蒙氏数学方面教学时,语言的引导提示是必不可少的,是很有必要的。
蒙台梭利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博苑教育组织的蒙氏教育培训活动,以前听说过蒙氏课程,今天还是第一次接触,我一直认为蒙氏是一个课程,今天通过老师的讲解,对蒙氏重新认识了。
原来蒙氏不是课程,它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非常模式化,它更多地是体现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老师讲到学习蒙氏,重在实践,学完以后,全靠自己来实践,还特意推荐了几本书。
首先了解了蒙氏起源,要学习蒙氏必须先要了解西方思想,东西方教育观存在差异,首先得突破自我传统观念,今天老师讲解让我启发很大,老师讲解蒙台梭利的核心时,只用了两个字,那就是:“自主”让幼儿独立的,自我发动的和自主的学习,这将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老师讲到低级的行为模式其中有一个是因为奖赏而去做,我立刻就想到了平时,平时的时候,小朋友在课堂表现的非常乱,我就会用奖励来诱惑他们,听了老师的讲座以后,我深感惭愧,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绝对不要这样做,在儿童之间拒绝奖赏,只有让他们自主,自我发现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人最大的奖赏来自于内心,只有孩子内心自主学习,成功后她的喜悦就是就是奖赏;老师又讲到蒙氏的教具,不仅是摆在那里的88件,这些是要我们以后创新,延伸自制教具,最后老师讲解了“我看到的蒙台梭利”,这些就是要我们学习的,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反叛传统,让幼儿自主,让幼儿成为独立的自我发动的和自主的学习者。
最后,云飞老师说,作为幼儿教师就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是的,这个我们必须有!
非常感谢云飞老师的讲座,让我们今天开始正式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法,我觉的学习蒙氏非常好,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加认真学习,很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蒙台梭利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 南极心得体会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