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效率,教案的精心准备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69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小衔接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教案篇1
【活动设计】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不能很好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耽误了上课时间等。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结合幼儿生活,让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学习、生活等良好的作息习惯,特意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感知不同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培养幼儿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整点和半点》、时钟人手一份、电脑游戏(时钟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进入钟表家族,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及作用。
1、师:小朋友,今天刘老师带你们进入一个钟表家庭,我们看一看这里都有哪些钟表?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看过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钟吗?钟与我们的生活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钟表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人上班,小朋友上幼儿园,以及乘火车、飞机、轮船和吃饭、睡觉,看电影电视都需要靠钟表来告诉人们时间。小朋友学会看钟表,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钟表,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上有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
教师小结:钟面上有小朋友说的12个数字,有两根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短胖胖的叫时针,长长细细的叫分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师:谁跑的快?(分针)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教师反复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
教师小结:分针长,时针短;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
2、认识整点、半点。
师:小朋友分针指向12上,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
师:当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它经过了数字几就是几点半。(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半。)
四、师:今天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是几点吃早点呢?小朋友拿出你们椅子下的钟面拨一拨吧!
2、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上课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睡觉呢?幼儿操作。
4、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起床呢?幼儿操作。
5、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下午是几点户外活动呢?幼儿操作。
6、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离园呢?幼儿操作。
五、游戏操作:
1、教师演示电脑小游戏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时钟游戏,你们看!当小丑报出时间,小朋友可以按动时钟耳朵上的箭头,转到你认为正确的位置,然后单击下方确定,小丑会做出对错判断,
2、幼儿合唱歌曲,上机操作。
小朋友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电脑房上机之前,我们一起唱首关于歌好吗?
幼小衔接教案篇2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失去游戏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我们设计了网络活动“上小学了”。
我们一方面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学校多、路途远,无法一一参观”的困难,满足绝大多数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我园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和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孩子们对于如何上网浏览、搜集信息的方法较为熟悉,因此我们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弥补实地参观的不足,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为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了解自己将要上的小学以及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习上网搜集信息.体验网络的便捷。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进行“我要上的小学…‘我想知道的”两项调查。
3.教师根据调查表上的信息在电脑中收藏相关小学的网页。
4.电脑室。
活动过程
一、观看“我要上的小学”调查表并谈话
1.小朋友们很快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了。有的将上××小学,有的将上×××小学。前几天,我们参观了离我们最近的南湖一小,不过很多小朋友不是上南湖一小的,他们非常想知道、也想让大家知道自己要上的那所小学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校里有哪些活动。怎么办呢?
2.许多小朋友说要一所所地去参观,可是小学那么多,有的离我们很远.我们不可能一所所去。想想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上网看一看。)
二、到网上“参观”小学
1.与幼儿共同浏览拉萨路小学的网页。
(1)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拉萨路小学吧!(教师点击“拉萨路小学”,从首页至“走进拉小”……直至进入“分校风采”的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等内容。)
(2)我们先参观一下拉萨路小学美丽的校园吧!(点击“分校风采”的“走进校园”,教师边点击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的画面边提问。)
(3)(点击“走进拉小”的“现任校长”。)这么美丽的校园的校长会是谁呢?原来是个女校长,她姓周。周校长还是南京市的名校长呢!
(4)(点击“教师之家”的“名师工作室’’)这是什么地方?我们来看一看拉萨路小学都有哪些老师。这些都是南京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呢。
2.幼儿自由浏览学校网页,相互交流感受。
(1)bi导幼儿在“收藏”中寻找自己将要上的小学并浏览。
师:每一所小学的网页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路标,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标。;请你们顺着自己所选小学的路标仔细地看一看吧。
(教师巡视,发现幼儿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我要上的小学”的有关信息。
师:刚才你们浏览了什么小学的网页?你看到了什么?
(3)体验网络的快捷。
师:有了计算机网络,我们在幼儿园就可以看到自己将要上的小学校园是什么样的,还认识了学校的老师,真是太方便了。
三、借助网络了解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1.回顾调查表“我想知道的”上的问题。
(1)在参观南湖一小前,你们提出了许多想知道、想了解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可有些还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问题。
(2)小学生除了上课、写作业外,还有其他活动吗?他们会有些什么活动呢?
2师幼共同浏览拉萨路小学的网页。
(1)拉萨路小学会组织哪些活动呢?(点击“学生乐园”的“阳光少年”:少儿频道、嘉年华)小学生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小学的少先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2)拉萨路小学的小学生还非常能干!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点击“学生乐园”进入“才艺广场”。)
师:这是什么?这是“、学生做的电脑小报,他们真是太能干了,还拿到了许多奖状呢!(点击“分校风采”的“校园快讯”:科技模型。)
3.幼儿自由浏览网页,了解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4.观看视频“校园生活直播”:小学生的课间生活。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学生在课间都干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5.幼儿邀请同伴、教师共同操作,交流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教案篇3
一、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0日早10:3012:00
二、活动地点:
xx县火车站镇小学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带幼儿参观学校,初步了解学校,熟悉学校环境、教师和学生,感受哥哥姐姐的学校生活,激发幼儿对入小学的向往。
2、初步发现学校与幼儿园的区别,找出不同之处,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能力。
3、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知道小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和活动方式。
4、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课间要先入厕,在做户外游戏,并且听到上课铃声或上课音乐声,能迅速回到自己的班里上课,在心理上做好适应这种学习模式的准备。
5、幼儿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时间观念的良好习惯。
四、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学校负责人,确定参观的有关事项。
2、提前通知家长做好幼儿参观学校的工作。
3、告诉幼儿听老师的指挥、不乱跑,不大超大闹,做个文明的参观者等参观前的谈话。
五、实施措施
1、请小学生给自己讲讲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校园趣事,说说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小学生。
2、组合幼儿到学校去实地参观。
3、教师讲解,幼儿观察了解学校环境。
4、教师对幼儿进行随机。
5、参观后讨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请幼儿从环境、作息时间、上课科目、纪律等方面说说。)
六、家园共育
1、家长配合幼儿园,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学校的生活,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2、看电视录像,或让上小学的哥哥姐姐向孩子讲述小学学校生活,进一步了解学校。
幼小衔接教案篇4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长短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长有短;
2、知道长和短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铅笔3支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短
1、出示3支铅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比一比
3、动手比一比,看看谁长谁短。
4、汇报比较结果。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4页,将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写出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高有矮;
2、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1-5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一、认识高矮
1、请高矮不同的两个小朋友站到前面,认识“高”和“矮”。
2、请5个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其他人比较高矮。
3、引导幼儿请最高的小朋友取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取数字卡片2,依次为5个小朋友编号。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5页,按动物的高矮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粗细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粗游戏;
2、知道粗和细是相比较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红盒)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将彩色圆柱体取出散放于桌子上
2、取最粗和最细的圆柱体,分别命名“粗”、“细
3、将其他的彩色圆柱体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来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6页,将圆柱体、树、绳子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
活动名称:比较宽窄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宽窄
2、知道宽窄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活动过程:
一、认识宽窄
1、将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排列到桌子上
2、取最宽的与最窄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宽”、“窄”
3、将其他的彩色纸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7页,将长方形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编号。
活动名称:比较薄厚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薄厚;
2、知道薄和厚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薄厚程度不同的书活动过程:
一、认识薄厚
1、将薄厚不同的书排列到桌子上
2、去最薄的和最厚德书进行比较,分别命名“薄”、“厚”
3、将其他的书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8页,将书本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写上编号,并区分衣服的薄厚。
活动名称:间接比较活动目标:
能够对事物进行间接比较;活动准备:重量板活动过程:
一、间接比较轻重
1、出示三个重量板,编号分别为
2、请幼儿感知。
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2比3重,1比3轻,所以2最重?3最轻?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9页,比较动物运动会中谁跑的最慢,比较轻重中谁最轻,谁最重。
活动名称:按特征排序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事物的规律;
2、能够按照物体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色的珠子各5个活动过程:
一、按特征排序
1、出示珠子,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2遍
2、请幼儿观察珠子排序的规律
3、请幼儿按照规律,将剩余的珠子进行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0页,找出图形和小动物的排列规律,把空格里缺少的添起来
活动名称:按关系排序活动目标:
能够发现同一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排序活动准备:不同长短的红棒、数字卡活动过程:
一、按长短关系排序
1、出示长短不同的红棒,散放于桌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找到最长的一根,并在其上面放数字1
3、依次对其他红棒进行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1页,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水果进行排序;按照青蛙的生长过程排序
活动名称:自创规律排序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按照规律排序的能力
2、能够自创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若干活动过程:
一、自创规律排序
1、出示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
2、引导幼儿自创排序规律并依次将珠子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2页,对图形、小花及水果自创规律排序。
幼小衔接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幼小衔接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