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课教案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了灵活的教学框架,促进个性化教学,一份出色的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基础,提升学习效果,下面是69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音乐课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5篇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攀登科学的顶峰。

2、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难点:听音乐给歌曲划拍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啊,高山》录音。

(2)、歌中的“高山”是指什么?(高山是指科学的高峰)

教师介绍:这首歌的歌词是受马克思的名言启发而创作的。马克思的名言是“登向科学高峰是没有平坦的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辉的峰顶。”

(3)、八六拍的含义,即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一小节内有六拍。

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练习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5)、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随录音范唱做挥拍练习(第一乐段)。

(6)、学生简单唱歌曲,感受歌曲第一部分音乐具有叙述性,优美而平静。

(7)、第二部分为两个乐段,四四拍。

(8)、第二乐段在“啊,高山”富有想象的音调后,节奏突变,使用附点和八分休止符,连续的x.__0节奏型表现了青少年向科学高峰进军的顽强意志。

(9)、第二乐段歌词是__的名言,音乐变得宽广起来。

(10)、歌曲后半部分节拍变化了

二、复听《啊,高山》.

(1)、前半部分学生可轻身跟唱。

(2)、学生自己划拍。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了银河,引发了我们对太空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此外,还学习了新的节拍:八六拍。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愉快的梦》,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了解6/8拍的含义,并能在歌唱时突出节拍特点。

3、进一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乐理知识6/8拍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

录音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师生问好:(用欢快的,优美的,跳跃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2、乐理知识:6/8拍的认识。

(1)、由《秋天多么美》导入6/8拍。

师:听老师弹一首歌,你能马上告诉我它的名字吗?

师:我们能把它的歌谱来唱唱吗?

师:能用lu来哼唱一下吗?(调整声音的位置,统一声音)

师:能用这么美丽的声音把歌词来唱唱吗?

师: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

师:拍号是多少?强弱规律怎样?三和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师: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拍号我们只学了这个三八拍子。但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的拍号,它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那么它是什么呢?(出示6/8)谁来告诉我?

(2)、6/8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师:能不能整齐的告诉我六和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师:它的强弱规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那么6/8拍的歌听起来是怎样的呢?

(3)、两声部教学。

师:请大家看这条我专门为大家出示的这条规律,请你听一听,来感受一下它的强弱。

a. 出示旋律

b. 视唱旋律(注意换气记号的提示与练习。)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象不象做梦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请你听听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请大家用声音来表现看看。

(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可怕的)

(二)、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你能告诉大家你做过哪些十分美丽的、令人愉快的梦呢?能告诉我们,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吗?

2、初听音乐。

师:有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也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他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姑且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

3、复听。

师: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你能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们吗?

4、复听。

师:歌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的这个愉快呢?你能不能从力度,演唱形式这两个方面来说说呢?

5、复听。随着音乐找、听高低声部,聆听两声部的效果。

6、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7、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9、唱歌词,随琴一起。

10、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1、有感情地演唱。

(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记、创编练习培养初步听记旋律的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

2、通过《鹅妈妈》组曲选段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了解标题音乐的特点,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发展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听辨音乐形象。

2、感受不同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准备:

音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c 2/4

1 2 3 4 ∣ 5 —∣ i 5. ∣6 3. ∣5 4 3 2 ∣1 — ║

同学 们 好, 您 好 您 好 潘老 师 您 好。

老师弹琴,与学生问好 学生起立与老师问好

(二)、发声练习:

1、断音练习

2、连音练习

3、长音练习

老师示范演唱 学生演唱 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三)、复习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 注意声音的要求

(四)、欣赏《鹅妈妈》组曲

1、 介绍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作于1905年。原是为好友的两个学钢琴的孩子作的一首钢琴四手联弹。后来又应邀增添了《前奏曲》、《间奏曲》、《纺车舞》等段落,组成芭蕾音乐,乐曲主要取材于法国作家贝洛的民间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全曲由五首标题性音乐组成:

(1)林中睡美人,

(2) 小矮人,

(3) 丑姑娘和瓷娃娃的故事

(4) 美女的生活

(5) 仙境的花园。

2 、小矮人介绍 :

速度中等

(1)、双簧管悲凉凄切的旋律,表现了孩子们孤独伤感的情绪和森林里令人不安的寂静,经过圆号和其他乐器的展开之后,乐曲出现小提琴模仿鸟鸣的独奏,引子部分的音调再现了一下之后,乐曲在寂静的气氛中结束。

(2)、乐曲描绘了童话故事中的一个场面,姑娘为了恢复美貌,在瓷娃娃奏起用核桃和杏核做的乐器的音乐中,这时短笛在短小的引子之后,奏出带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五声性旋律。接着用钢片琴和中国打击乐器锣等奏出具有东方色彩的音乐,中间部分舒展平稳,与开始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乐曲进入再现部,以钟琴重复了五声性的民歌旋律,姑娘恢复了美貌,乐曲在一片喧闹的气氛中结束。

学生聆听 学生分辨以及感受

(五)、总结、下课。

第五课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演唱等活动。

2. 能了解外国通俗音乐的几种代表性形式,能感受、体验几种代表形式的特点。

3. 能对通俗音乐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 教学重难点:

英语演唱,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准备:

收集整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通俗音乐作品,并制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流行音乐)

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流行音乐?你喜欢它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引入通俗音乐的概念及其特点)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请学生欣赏几个音乐片断,试着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风格的通俗音乐。

进入本课课题《外国通俗音乐的几种形式》(主页面)

(二)新课教学

1、爵士乐:

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是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份而逐渐形成的。

布鲁斯(blues)即蓝调,在英文中是苦、忧郁的意思。布鲁斯是爵士乐的主要成分。(简介布鲁斯的发展)

欣赏《drea a little drea》(展示歌词)

问: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请学生跟着哼唱,体验歌曲中的情绪。)

答:甜蜜中带着一点忧郁。

演唱歌曲中的片断:(感受降三音、降七音的不同效果)

布鲁斯音阶:1 2 b3 4 5 6 b7

(教师钢琴弹奏,学生演唱布鲁斯音阶)

布鲁斯音阶是最能体现爵士乐风格的特征之一,在自然大调音阶上增加降三音和降七音。

学生观察谱例,问:这首歌曲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威廉.汉迪《孟菲斯布鲁斯》

布鲁斯结构固定,4/4拍,12小节分成三句,每4小节为一句,第一、二句重复。

曲式: a a1 b

小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拉格泰姆(ragti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拉格泰姆的最大特点是复杂的切分节奏。

著名的作曲家斯科特.乔普林(sctt plin,1869~1917)被称作"拉格泰姆之王",1899年创作《枫叶拉格》(maple leaf rag)

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拍节奏:

欣赏爵士乐即兴演奏片断。

爵士乐是一种即兴演奏形式,严格说来,只有根据歌曲和即兴演奏才能成为真正的爵乐。所以说“即兴”是爵士乐的灵魂

观察图片,说说爵士乐演奏的常用乐器

常用乐器:钢琴、贝司、架子鼓、萨克斯、小号、长号、单簧管。代表人物:

(1)、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0-1971)

对爵士乐的贡献:

开创了个人即兴演奏;

开创了合理切分韵律法;

采用的衬词唱法(即用无意义的音节来模仿乐器声)成了爵士唱法中的重要方法。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作品《南部之子》是一首快节奏的乐曲,表达了演奏者愉悦的心情。

(2)、乔治-格什温

“把爵士乐带进正规音乐厅”的“最成功”的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他用“布鲁斯音阶”写成的《蓝色狂想曲》是一部将爵士乐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作品,创作于1924年,同年2月12日在纽约伊奥利亚音乐厅由保罗?怀特曼的管弦乐团首演,格什温担任独奏。从此,爵士乐受到严肃音乐家及知识阶层的重视。

听赏《蓝色狂想曲》片断。

具有强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乐经过百年的演变和融合,成为流行音乐领域影响最大,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形式,它突破了地域、种族和国界的局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

2、乡村音乐(简介)

听赏约 翰. 丹 佛《乡村之路》请说说这首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及主要伴奏乐器。

乡村音乐特点:

歌词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为题材;

演唱通常以独唱为主;

伴奏乐器:提琴、班卓琴、吉它

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乡村集市,也参加地区性巡回演出。

3、摇滚乐

欣赏一首歌曲,感受(判断)这首歌曲的风格。播放《昼夜摇滚》这是比尔?哈利(bill hale )在1954年录制的《昼夜摇滚》。这首歌曲风格涉及了乡村音乐、节奏布鲁斯和波普三个方面,这也正好说明了50年代中期摇滚乐产生的三个源头。简介摇滚乐的起源

两位先驱者 :比尔?哈利 ;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猫王)比较下面两首歌曲在风格上的不同(旋律、节奏、力度及演唱方式上的差异)。

播放《esterda nce re》《appetite fr destructin》一首旋律优美,节奏平稳,力度柔和,演唱抒情;

另一首节奏强劲,喊叫发泄式的演唱风格。

(对比法引入介绍不同风格摇滚的特点,并介绍几个代表乐队,欣赏一两首代表作。)

主流摇滚:主流摇滚继承了节奏布鲁斯强劲有力的风格。节奏的作用在主流摇 滚 中更被突出。

摇滚乐一般为四拍子,在传统的四拍子中二、四拍是弱拍,许多主流摇滚却强调二、四拍力度,也有的主流摇滚对每小节的四拍同等强调,反拍的力度更厚重,感觉更强烈。

代表乐队:“滚石”乐队等2

.温和摇滚的主要特征是:“重旋律、轻节奏”。一般的温和摇滚,都具有较强的旋律性和可唱性。代表乐队:温和摇滚的著名歌手卡朋特兄妹

山区摇滚于50年代产生在美国南方,是乡村摇滚的前兆,它按照山区音乐的演唱方式,通常采用原声吉他、鼓作为节奏性乐器。到到了60年代末,在加利福尼亚发展起了一种"把乡村音乐的声音和题材与摇滚乐的节奏和乐器法相结合的流行音乐风格",它被称作乡村摇滚。代表乐队: “老鹰”乐队《加利福尼亚旅馆》琳达?龙斯塔特《心潮滚滚》了60年代末,在加利福尼亚发展起了一种"把乡村音乐的声音和题材与摇滚乐的节奏和乐提问:摇滚音乐中的常用乐器?基础乐器:吉他、贝司、鼓;扩充乐器:键盘、管乐等。

4、通俗名曲欣赏

(1)、 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版《绿袖子》《蓝色的爱》

(2)、哈恰图良《马刀舞》

(3)、雅尼《紫禁城之光》

(三)、总结,下课。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3

教学内容:唱歌《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长大后报效祖国的决心。

教学重点:处理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难点:唱出歌曲的乐段情绪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学生跟范唱录音带复习歌词,教师纠正。

2、学生分小组练习旋律。

3、学生跟伴奏带练习歌曲旋律。

二、处理歌曲。

1、第一乐段用进行曲的风格演唱歌曲,激昂向上。

2、第二乐段抒情,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

3、唱出学生立志从小锻炼,长大后报效祖国的决心。

4、用教师处理和学生理解完整跟伴奏带练习歌词。

三、竖笛练习。

1、自己练习歌曲旋律,教师指导。

2、集体分乐段练习歌曲旋律。

3、用竖笛完整地演奏歌曲。

4、教师小结。

教师按“北京欢迎你”把学生分为五组搜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老师你好”为。选取了歌曲《老师最理解我》听一听《我爱米兰》、《四季啊!我在想》和玩一玩《献给老师的礼物》三个部分来体现小学生们对老师所建立的深厚情意,通过歌唱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促进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2、在聆听中辨别不同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3、能用充满自信的感情来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舞表演,体验师生同乐的愉悦。教学重难点:

1、学唱《老师最理解我》;

2、能用饱满的情绪进行歌唱。

教学准备:磁钟、三角铁、响板、电子琴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你们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板书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二、新课

1、发音练习:1234567

doremifasollasi

2、节奏练习:

三角铁:×―――11

碰钟:×-1×-11

响板:×××1×××11

3、学唱歌曲

①播放歌曲让学生初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②用自己语言表达一下对老师的感谢,然后再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③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④跟琴分句演唱歌曲,注意音准把握;

⑤学生随琴自由划拍祝唱歌曲,找出难点;

4、采用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三、进行歌曲表演

老师和学生进行对唱的方式演唱,将每句的前半句由老师唱,后半部分跟琴演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且进行了歌表演,同学们表现的很棒。愿你们带着对老师的爱,好好学习吧。

第二课时

一、解题直接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挑选出来米兰作为歌曲的呢?从而板书课题。

二、听一听《我爱米兰》、《四季啊!我在想》。

1、老师讲解“米兰”有关知识

2、用课件展示“老师平日工作的情景图”让学生在边欣赏图画中,边聆听歌声,感受歌曲中的情绪。

3、让学生讨论听了这首歌后表达了什么感情。

4、听的过程体会四季中我要为老师做点什么?

5、学生试着跟着音乐的感觉表演或创编。

三、玩一玩

1、通过以上学习,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歌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2、用《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填写祝愿老师的歌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听,也玩一些对老师赞美和爱的歌曲,那么你们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呢?下去后想一想。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到郊外去”展开歌唱的,通过唱一唱《采山》让学生体验身处秀丽的山林时无比喜悦的心情,通过听一听《缆车》、《出发》和《郊外去》,让学生感受用音乐描写的异常有趣。而玩一玩则是在欢乐的野游中,渗透着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目标:

1、能够轻松愉快地演唱歌曲,并把握好节奏,唱准音。

2、在学唱《采山》这首歌曲中逐步认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劳动观念。

3、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欣赏《缆车》,激发其动感和即兴创作的欲望。

4、在聆听《出发》时感受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特点,以及作品中少年儿童生活的情趣和特色。

5、欣赏《郊外去》让学生感受到郊外游玩的心情,并了解钢琴的演奏方法,音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劳动最光荣,树立劳动观念。

教学准备:磁带、远教课件、电子琴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家里都帮助家人做过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山里的孩子爱劳动的歌曲《采山》。

二、新课

1、老师简介歌曲的内容和演唱形式。

2、播放远教课件,让学生初听《采山》的旋律。

3、老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公段,并且出示音符认读。xo

4、试着打以上的音符节奏。

5、跟着范曲进行小声练唱《采山》,反复地听。

6、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做以引导、解释,要体会出演唱用什么样的情绪。

7、学生跟琴分组唱、个人唱、集体唱《采山》。

三、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创编动手,对歌曲进行表演演唱。

2、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创编节奏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采山》这首民歌,希望同学们把它唱给家人听一听,并且要发扬这种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歌曲,引出课题

学生演唱《采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那么我们在外,还会玩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吧!

二、新课

1、播放《缆车》让学生欣赏,初显感知此曲旋律。

①老师简介《缆车》;

②再次复听学生哼唱为辅,从而体会坐缆车的愉快心情。

2、试听《出发》体会歌曲表面的情绪。

①老师对作品进行简介,了解《出发》的几个组曲;

②复听,体会音乐表现是哪两种情景?

a、号声响了集合b、车子在原野上奔驰

3、欣赏《效外去》从中感觉大自然的美景。

①让学生回忆一下去郊外春游的情景;

②让学生带着春游愉快心情欣赏此曲,感觉大自然的美好。

三、课堂练习

学生各自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这课我们欣赏了一些外国的歌曲,并且从中体会到不同音乐所带来的听觉感受,激发了我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演唱、聆听了一些优美的歌曲,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本节课我们运用这些音乐来玩一玩吧!

二、新课

1、初听《去野游》感觉领悟;

2、老师对《去野游》进行简单介绍;

3、打开书从中学习一些乐理知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来认识下面的音符;x-二分音符二拍x四分音符一拍x八分音符半拍

4、复听《去野游》体会四拍子的节奏。

三、课堂练习

打开音乐书15页,学生练做习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去野游》从中认识了一些简单的音符。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丰收的喜悦”为,选取了秋收季节繁忙景象。选了歌曲《采爹秋》、民乐合奏《喜洋洋》、《丰收锣鼓》、钢琴曲《快乐的农夫》以主歌曲《锣鼓歌》等音乐素材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中感受勤劳和自信换来丰收成果。教学目标:

1、准确在演唱歌曲,解决歌曲中装饰音“”

2、初步学习乐器—口琴吹奏法。

3、在听一听感受民东合奏、钢琴曲,乐曲中所描绘人民在丰收季节喜悦、欢乐的情绪。

4、在玩一玩中感觉歌曲中锣鼓的节奏、韵律的美,在“玩中求学”。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舞剧《小刀会》剧情。

2.通过记忆法,随录音哼唱歌曲《花香鼓舞》,记忆旋律。通过欣赏歌曲《花香鼓舞》,引导学生喜欢歌曲的江南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记忆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教材分析

?花香鼓舞》是民族舞剧《小刀会》中的选曲,表现的是小刀会起义军打败清兵和英兵,占领了上海城,老百姓跳起《花香鼓舞》欢迎起义军,庆祝胜利的情景。《花香鼓舞》的旋律取材于江苏扬州地区的《渔篮花鼓》。如果把它与《茉莉花》对照一下,可以明显地感到与《茉莉花》在旋律走向和节奏上的相似之处。

?花香鼓舞》“”《茉莉花》“”

歌曲为一段体,徵调式转宫调式,由五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六小节,围绕5音上下回转,连音与断音的交替运用和直接上行到音,使音乐显得明朗、活泼,前两小节的旋律与《茉莉花》第二、三小节的旋律一样,一开始就给人明显的江南音调特征,使人联想起江南特有的'水乡景色。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后半句从5下行到1在2音上回绕,音乐更显得柔和。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是连接的两个乐句,每个乐句五小节,中间没有明显分句的痕迹。前两小节节奏的变化和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增添了歌曲的活泼情绪。第五乐句是第四乐句的扩展句,共八小节,前三小节是衬词,音乐使用了前面部分乐句的元素,然后重复第四乐句结束。全曲始终围绕着5音,最后转回宫调,婉转、细腻,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要求:老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舞剧小刀会的片断,介绍《小刀会》的剧情,介绍《花香鼓舞》在整个舞剧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花香鼓舞》

1.教学要求:初次聆听歌曲《花香鼓舞》。

师:说出歌曲的情绪、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优美、婉转,速度稍慢,具有江南地区的音乐特征。

2.再次聆听歌曲《花香鼓舞》。

师:听辨这首歌曲的旋律和哪首江南民歌的旋律相似?

生:茉莉花……

分析《花香鼓舞》《茉莉花》的相似之处。

教学要求:听辨两首歌曲,感受两首歌曲在旋律、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教师播放歌曲《花香鼓舞》和《茉莉花》。

生:都是优美婉转具有江南小调的音乐风格特点的乐曲。

3.教师出示《花香鼓舞》歌曲谱例,学生哼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要求:学生随录音划拍子演唱,注意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连贯,把握歌曲婉转的艺术风格。

4.欣赏《小刀会》序曲。

教学要求:通过欣赏,再一次熟悉《花香鼓舞》的音乐,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加深对作品的了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花香鼓舞》具有江南地区的音乐风格特征。同学们在熟悉这首作品以后,还可以找一找与其类似的音乐作品,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

五六年级教案8篇

五六年级教案模板8篇

五六年级教案优秀6篇

五六年级体育教案7篇

五六年级教案精选7篇

六年级伯牙绝弦教案8篇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7篇

六年级桥的课文教案8篇

六年级上册小学英语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7篇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