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五指抓教案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都知道,教案是教师规划课程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他们,以下是69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五指抓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五指抓教案6篇

蒙氏五指抓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玩玩中学习儿歌。

2.学习用手指动作表现歌曲的情趣。

3.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老虎松鼠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座山,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猜猜山上会有什么凶猛的动物。

(2)老师:老虎在山上会遇到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听一听。

2.通过小图片感知儿歌的内容。

(1)教师出示小图片并示范朗诵儿歌。

提问:听见了什么特别的地方?(有数字)

有哪些数字(一二三四五)出示字卡。

(2)通过提问和图片建构儿歌。

老师:上山干什么?(打老虎)

老虎打着了吗?

打到谁了?

松鼠有几只?

3.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2)幼儿跟着朗诵儿歌。

(3)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4.教师放歌曲录音带让幼儿边唱,边用手指游戏中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表演,对幼儿的创新给予鼓励。

(本活动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附童谣: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

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

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

一二三四五。

蒙氏五指抓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节奏快的音乐并能合拍唱好。

2、能简单的仿编歌曲。

活动准备:

五个纸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五指歌》,并能说出每个手指的名称。

1、教师弹唱新歌曲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呢我们要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弹边唱)

2、教师请幼儿听完录音机后请幼儿回答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都听到了什么啊?里面都有谁啊?(爸爸开汽车,妈妈洗衣服等等。)

二、分解歌曲,运用纸偶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教师在手指上分别套上歌曲中的5个角色的指偶,并请幼儿说说他们是谁,在做什么?

教师1:爸爸妈妈都会做什么啊?是怎么样做的呢?(开汽车、嘀嘀嘀。洗衣服、哗哗哗)

教师2:哥哥姐姐都会做什么啊?是怎么样做的呢?(拍皮球、嘭嘭嘭。在跳舞、啦啦啦)。

教师3:那小朋友自己呢?(敲小鼓,咚咚咚)。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手指扮演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自己的角色,并边做动作边唱歌。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一一从身后握拳伸出大拇指,然后左右摇摆两次,并做按喇叭的动作3次)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哗哗哗。(伸出食指,做搓衣服的动作4次,然后往下做搓衣服的动作3次;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嘭嘭嘭,(依次学习动作到自己敲小鼓)

四、幼儿表演,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再次听教师边弹边唱,并自己用动作表现角色,进行表演。

蒙氏五指抓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掌握诗歌内容,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念儿歌。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

3、在快乐的节奏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课件、双面老虎图标8张、松鼠图标5张、各种常见小动物图标。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

教师:小朋友,伸出你们的小小手,给高老师看看在哪儿呢?现在我们和小小手做个游戏。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鸭子,嘎嘎嘎。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蝴蝶,飞飞飞。”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小兔,跳跳跳。”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呢?请小朋友手心对着自己的小脸,小棒准备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从大拇哥开始数,“1、2、3、4、5”,再来一遍,“1、2、3、4、5”。倒过来会数吗?从小指弟开始数,“5、4、3、2、1”,再来一遍,“5、4、3、2、1”。我们连起来数一数,“1、 2、3、4、5,5、4、3、2、1”,真棒,再来一遍, “1、2、3、4、5、5、4、3、2、1”.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知道了一只手上有五个手指头。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叫五指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儿歌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欣赏课件,感知儿歌内容。

第一遍观看。

教师:这首儿歌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由讲述,提醒幼儿连成一句讲述。

教师:小朋友说的真好,我们再来看一看。

第二遍观看。

教师:原来今天来了一位小猎人。他去上山干什么呢?用什么打的?老虎打到了吗?后来打到谁啦?打到了几只?(教师一边出示图片,小班语言教案 五指歌一边用儿歌总结。)

教师:我们连起来说说这件事情。(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念儿歌。)

教师:这个动画片里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已经把它说成了一个很好听的儿歌,小朋友真棒!那请小朋友听一听,除了说话的声音还有好听的什么呢?

第三遍观看。

教师:这首儿歌是有节奏的,我们来学一学节奏的声音。加了节奏的儿歌你觉得怎么样啊?

三、学习儿歌。

组织幼儿重点练习根据节奏念儿歌。

教师:那我们跟着节奏来说说吧。

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1遍。

教师:我们的小手也加进来,一边说,一边拍手打节奏,好吗?

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2遍。

四、创编儿歌。

教师:小朋友,你想做小猎人也去大老虎吗?如果你去打老虎,你可能会打到什么小动物呢?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我们把那个小男孩打到的兔子编进儿歌里去,好吗?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教师:你可能会打到谁呀?你会自己把小动物编进儿歌吗?

幼儿自编儿歌2~3个。

五、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今天把小猎人打猎编成了一首长长的五指歌,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第一首原创儿歌,第二首开始为幼儿自编儿歌。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鼓声音乐,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拍打身体部位(手、肩、腿、腰、屁股等),在鼓点声中结束。

蒙氏五指抓教案篇4

教具分析:

教具除了课件运用,主要还以图表为载体,统一的图表,完整、清晰地呈现,让图表连成一句完整地句子,幼儿看见图表就犹如看见句子一般,帮助幼儿清晰地理解儿歌的意思,并为记忆儿歌服务。

活动过程分析:

一开始由手指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在玩手指游戏中引领幼儿进入学习状态。接着,以课件为手段,让幼儿视听结合,初步感受儿歌的内容。第三为重点环节运用图表,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清晰地理解、记忆儿歌。在此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集体练习、个别指导等手段,帮助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突破难点。为了增进语言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快乐学习,还让幼儿在朗诵儿歌中通过有节奏的拍打身体部位来调动学习的乐趣。最后为仿编活动,准备了小朋友最喜欢、最熟悉的小动物图表,根据幼儿的回答呈现,以教师示范、幼儿自主编、教师提炼,集体学习的方法完成教学。

活动目标:

1、掌握诗歌内容,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念儿歌。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

3、在快乐的节奏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课件、双面老虎图标8张、松鼠图标5张、各种常见小动物图标。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

教师:小朋友,伸出你们的'小小手,给高老师看看在哪儿呢?现在我们和小小手做个游戏。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鸭子,嘎嘎嘎。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蝴蝶,飞飞飞。”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小兔,跳跳跳。”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呢?请小朋友手心对着自己的小脸,小棒准备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从大拇哥开始数,“1、2、3、4、5”,再来一遍,“1、2、3、4、5”。倒过来会数吗?从小指弟开始数,“5、4、3、2、1”,再来一遍,“5、4、3、2、1”。我们连起来数一数,“1、2、3、4、5,5、4、3、2、1”,真棒,再来一遍, “1、2、3、4、5、5、4、3、2、1”.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知道了一只手上有五个手指头。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叫五指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儿歌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欣赏课件,感知儿歌内容。

第一遍观看。

教师:这首儿歌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由讲述,提醒幼儿连成一句讲述。

教师:小朋友说的真好,我们再来看一看。

第二遍观看。

教师:原来今天来了一位小猎人。他去上山干什么呢?用什么打的?老虎打到了吗?后来打到谁啦?打到了几只?(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用儿歌总结。)

教师:我们连起来说说这件事情。(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念儿歌。)

教师:这个动画片里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已经把它说成了一个很好听的儿歌,小朋友真棒!那请小朋友听一听,除了说话的声音还有好听的什么呢?

第三遍观看。

教师:这首儿歌是有节奏的,我们来学一学节奏的声音。加了节奏的儿歌你觉得怎么样啊?

三、学习儿歌。

组织幼儿重点练习根据节奏念儿歌。

教师:那我们跟着节奏来说说吧。

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1遍。

教师:我们的小手也加进来,一边说,一边拍手打节奏,好吗?

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2遍。

四、创编儿歌。

教师:小朋友,你想做小猎人也去大老虎吗?如果你去打老虎,你可能会打到什么小动物呢?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我们把那个小男孩打到的兔子编进儿歌里去,好吗?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教师:你可能会打到谁呀?你会自己把小动物编进儿歌吗?

幼儿自编儿歌2~3个。

五、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今天把小猎人打猎编成了一首长长的五指歌,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第一首原创儿歌,第二首开始为幼儿自编儿歌。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鼓声音乐,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拍打身体部位(手、肩、腿、腰、屁股等),在鼓点声中结束。

蒙氏五指抓教案篇5

一、目标

准备一首儿歌《五指歌》,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这首儿歌,让孩子们在儿歌的学习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双手,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认识一二三四五。

二、教案准备

?五指歌》音频教材

三、过程

1.老师让孩子们讲讲自己的小手的用处;

2.老师给孩子播放《五指歌》音频教材,并且和孩子一起多欣赏几遍;

3.老师引导宝宝们,伸出自己的小手,跟随着音频教材一起动动自己的小手;

4.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五个手指的大小,以及它们的称呼;

5.让孩子们自己学习儿歌;

6.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动手,并且,表演出儿歌的意境。

通过上面的幼儿教案,孩子们在教案中,可以很好地掌握一些简单的认知,这对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提升是很 有帮助的,根据上面的这些教案,孩子们好好学习这首儿歌吧。

蒙氏五指抓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读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奏美。

2、体验朗读童谣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7页、小鼓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有节奏地朗读童谣。

2、活动难点:感受儿歌的节奏美,体验朗读活动的乐趣。

3、指导要点:运用肢体动作和敲鼓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有节奏地朗读童谣。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数一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敲鼓,幼儿听鼓声数数。

(2)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拍手数数。

(3)幼儿数一数自己的手指。

2、完整地欣赏童谣。

教师先介绍童谣名称再朗读。

3、学念童谣。

(1)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朗读童谣。

(2)教师敲鼓,幼儿跟着鼓声朗读童谣。

(3)幼儿轮换动作(拍手、拍腿、跺脚)集体朗读童谣。

4、表演童谣。

幼儿边念童谣边做动作。

五、评价要素:

能否边读边做动作,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六、活动建议:

日常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巩固。

附童谣: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碰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蒙氏五指抓教案6篇相关文章:

蒙氏减法板的教案通用8篇

蒙氏数学比一比教案8篇

蒙氏数学第3册教案7篇

蒙氏剪纸的教案精选5篇

抓树叶作文6篇

抓训练心得体会优秀6篇

抓安全的心得体会参考6篇

蒙氏读书心得参考6篇

蒙氏幼儿园保育员工作计划推荐6篇

抓螃蟹作文7篇

蒙氏五指抓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