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教师都需认识到,教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教案中的资源整合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体验,下面是69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欣赏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欣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瑞典狂想曲》的音乐特点以及乐曲的三段体,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表现出唐老鸭减肥前后的情境。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带来许多不便,应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对"逛迪斯尼乐园"有了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音乐《瑞典狂想曲》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图谱。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音乐的特点、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段的不同。
活动难点:能根据音乐创造性的表现唐老鸭减肥前后的情境。
活动过程:
开始:教师带幼儿随音乐《瑞典狂想曲》进入教室。
一、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感知乐曲的特点和旋律结构
(一)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感受《瑞典狂想曲》音乐的特点。
提问:
1.听了这首狂想曲你有什么感受?
2.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倾听、感受乐曲二拍子、轻快活泼的特点)
教师小结:狂想曲音乐轻快活泼,大都是二拍子的基本特点。
(二)结合图谱,引导幼儿随音乐感知乐曲的三段体旋律结构和各乐段的不同。
1.完整欣赏后提问:这首音乐可以分成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事情?
2.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乐曲的三段体旋律结构。
提问:这首狂想曲可以分成几段?三段音乐节奏有什么不同?
3.运用对比欣赏法,引导幼儿感知三乐段的不同。
提问:第一段感觉怎样?第二段和第一有什么不同?第三段呢?
4.告知幼儿乐曲的名称和提问:你认为哪一段表现的是唐老鸭住进了迪斯尼乐园的?哪一段是讲唐老鸭减肥?哪一段是讲唐老鸭减肥成功后的?
二、以"唐老鸭减肥"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感知乐曲所表达的涵义,并引导幼儿用相应的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1.请幼儿欣赏a段音乐
(1)(出示胖鸭)这是谁?你感觉唐老鸭变胖后走路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结合乐曲的欢快、活泼想象、猜测)
(2)请幼儿随音乐模仿胖鸭走的样。(胖鸭走路很笨重,但很快乐,要慢慢的,跟着节奏快乐的表演)
2.请幼儿欣赏b段音乐
(1)唐老鸭胖变胖心里可着急了,他会做什么运动呢?(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轻快、活泼来想象)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唐老鸭减肥的情境。(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3.请幼儿欣赏c段音乐
(1)(出示瘦鸭)唐老鸭变得怎么样了?减肥后的唐老鸭的心情是怎样的?它现在走路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欢快来想象)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创造性地用动作进行表现。
三、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进行表演。
1.减肥后的`唐老鸭参加了"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你们猜,他得了第几名呢?(鼓励幼儿能用快速的奔跑动作和得冠后的激动表情表现乐曲的结尾。)
2.你喜欢胖胖的唐老鸭还是瘦瘦的?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平时要热爱运动,不懒惰,合理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见到爱吃的就吃那么多,不爱吃的就不吃活动结束:
现在,我们跟着唐老鸭一起去户外做运动吧!
活动延伸:请幼儿欣赏几曲特点鲜明的狂想曲音乐,加深幼儿对狂想曲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活动反思:
音乐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
本次活动讲了“唐老鸭减肥”这样一个故事。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唐老鸭减肥前胖胖的样子,减肥时卖力地运动,减肥后变苗条了,摆出优美的动作这样几个环节。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
通过唐老鸭减肥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来诠释音乐三段体的结构,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而对唐老鸭发自内心的喜欢,又能促使幼儿积极、热情地去感受、想象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音乐欣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中鸟类的不同特点、本领,有爱鸟的美好情感。
2、能围绕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大胆清楚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3、有进一步探究鸟类世界的好奇心。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知道鸟类的不同特点、本领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故事录音《小苹果树请医生》
2、提供鸟类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教师:"故事叫什么名字?讲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
2、了解啄木鸟和其他鸟的本领
(1)、讨论交流"为什么要给苹果树治病?""小苹果树请了哪些朋友,它们能不能为苹果树治病?为什么?""啄木鸟是怎样给苹果树治病的?"(讨论)
(2)、教师念谜语,幼儿进一步认识啄木鸟谜语:有种鸟儿本领大,尖尖嘴巴像把刀,会给树儿来治病,啄掉坏树皮,钩出小害虫,飞来飞去忙不停。
(幼儿说谜底)
(3)、诱发幼儿进一步探究自己的.好奇心"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哪些鸟也有自己特别的本领?"
3、幼儿听故事录音,自由讲讲
活动反思:
通过故事的学习,了解有关啄木鸟等动物的知识,感受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幼儿认识自然界的能力。
音乐欣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和节奏选用恰当的乐器为乐曲伴奏。
2、能够按指挥的'手势正确的进行乐器演奏,感受大家合作表演的愉快。
活动准备
图谱、伴奏带、乐器图片三张、乐器若干样(碰铃、圆鼓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
1、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请你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待会告诉老师,你听完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提问。
师:歌曲放完了,请说说你的感受?(欢快、活泼、高兴)
二、出示图谱。
1、教师哼唱歌曲一遍。
2、教师提问:请你们想一想,可以用哪一些身体动作来为这张图谱打节奏?(拍手、拍肩、抖手、跺脚)
3、教师边哼唱音乐边演示动作。
4、教师带领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图谱。
5、分组听音乐做身体动作来表示图谱。
三、分配、出示乐器。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看看这几个图案,你觉得用哪些乐器来配合适?
2、徒手练习(教师哼唱,幼儿跟教师一起做动作)
3、分组徒手练习。
四、打击乐演奏。
1、教师带领幼儿用乐器演奏2遍。
2、请小朋友交换乐器演奏(先徒手练习一遍)。
3、用乐器演奏。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说一说参与打击乐演奏的感觉,请幼儿回到班级继续演奏。
大班歌曲活动:春雨沙沙
大班音乐活动:风爷爷
音乐欣赏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园式课程》(大班春季)中的活动《不同的爱好》之分"喜欢养的小宠物"。在一次晨间谈话中,有一个小朋友提到和妈妈在一景桥里看到了可爱的小白鼠宠物,孩子们都觉得特别惊奇,老鼠也能成为宠物吗?我抓住机会,在丰富幼儿关于鼠科动物种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了解到,除了小白鼠,人们也喜欢饲养其他的鼠科动物,如土拨鼠在美国已经成为热门宠物。于是,我设计了音乐欣赏活动《快乐的土拨鼠》。
在音乐中,诙谐、欢快、跳跃的乐曲将孩子们带入丛林的一角,仿佛看到一群可爱、调皮的土拨鼠,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森林的丛林角落,悠闲地走,快乐地跑,紧张的听,调皮地玩,生活简单而悠闲。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音乐故事等,让幼儿进入音乐童话的意境,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
感受和理解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特点。
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和音乐游戏的快乐。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音乐。
2.电子琴。
活动过程:
节奏游戏——切土豆 教师:
看,这里有一个大大的土豆。我们来切土豆吧".
情景:
教师将右手变换为手指合拢,手尖朝上,作刀状,跟随语言节奏作切土豆状。
二.语言与节奏说明:
欣赏乐曲:
1.情景导入
①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部分旋律。教师:
森林里的草丛中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是谁躲在里面呀?‘’看,草丛中露出了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教师轻声哼唱,幼儿初步感受部分旋律.
教师:
森林里的草丛中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是谁躲在里面呀?看,草丛中露出了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①教师轻声哼唱,幼儿初步感受部分旋律.
②电子琴弹奏旋律a段,幼儿初步感受a段旋律。
2.幼儿完整感受与理解乐曲,分享聆听与想象。
①幼儿初次完整感受音乐。
②借助身体动作,幼儿再次完整感受音乐。
③借助音乐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记忆音乐。
3.教师和幼儿玩手指游戏,感受体验乐曲a段。(前面四小节)①师幼的土拨鼠小脚丫在手掌上行走。
②师幼的土拨鼠小脚丫在身体的不同地方行走。(在鼻子上行走,在肚子上行走)③师幼的`土拨鼠小脚丫在椅子上行走。
④师幼的土拨鼠踏步行走。
4.教师和幼儿玩游戏,完整感受体验乐曲。
②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中的故事。
②幼儿排成一队,作土拨鼠团队,跟随音乐情境游戏。
活动反思
歌曲《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年——1792年于家乡波恩时期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根据德国大诗人歌德同名诗创作的,这首歌曲表现了流浪者带着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情景。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双句是单句的重复。6/8拍子,弱起节拍。本课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唱好《土拨鼠》这首歌,体会歌曲的风格。难点是唱好弱起句和6/8拍的节拍。第一乐段,旋律平稳,第二段旋律上扬,情绪略显激动,最后回到平静,歌曲深情略带忧伤,感情真挚淳朴,犹如歌中的主人公在平静的诉说一样。
音乐欣赏教案篇5
【活动前评析】
通过“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做件事活动延伸到活动区制作面条,并且学着妈妈煮面条的样子,幼儿对面条下锅前、中、后的各种状态进行了讨论,在这个音乐欣赏活动中,将三首名曲让幼儿进行分辨和感受,与煮面条的过程融合在一起,感知音乐的旋律、给幼儿带来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能理解音乐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生活中煮面条的经验;
2、音乐盘、录音机、图片(没煮前的面条,放在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过程:
一、回忆表现的对象
1、集体交流
师: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
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儿?(引导幼儿说出硬梆梆,直楞楞的,脆脆的等词汇)
面条下锅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慢慢变软,变弯)
水开了,面条又变成什么样子了?(绕来绕去,面条粘在一起)
面条煮好了,还要做什么呢?(加调料让面条更好吃,还要记住关火,对幼儿适时进行安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们仔细地听,这些曲子表现得是什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倾听与想象
1、第一遍:倾听与感受
提问:这曲子好听吗?那你们觉得有几段?(三段)
小朋友的耳朵真灵都听出来这首曲子有三段。
第一段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呢(雄壮有力很有节奏)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慢、柔、舒缓)
第三段有什么样的.感觉?(越来越快,让人听了很兴奋、很激动)
师小结:阮老师觉得这首曲子很像我在家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梆梆,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的。
我们边听音乐边把它画下来吧。教师在三张白纸上进行三首曲子不同的线条描绘。幼儿可以跟着音乐用小手和教师一起进行描绘。
2、第二遍:倾听与匹配
阮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请你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应该放在这在3段中的哪一部分呢?
3、第三遍:倾听与匹配------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并想象动作。
(出示图片2:放在锅里的面条)提问:这一张呢是什么样的面条呢?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出示图片1:没煮前的面条)提问;这一张是什么样的面条呢?(硬梆梆的直愣愣的,像没下锅的面条)应该放在哪儿呢?你觉得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
(出示图片3:水沸后的面条)最后一张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这一段可以怎样表现呢?面条煮熟了,关火了,面条不会再动了,我们摆个造型吧。
小朋友刚才想了好多的不同动作,我们来听音乐把动作连起来表现出来吧!
强调幼儿可以合作
4、感受音乐随音乐表现各段动作
5、难点:幼儿感受音乐做身势(面条下锅的音乐)
这时候面条下锅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集体表现,教师融入)。
小朋友想了很多面条下锅的动作,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完整地来表演一次吧,记住一听到这个特别的声音面条就要下锅了。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
第一遍游戏:
(老师穿围裙拿勺子)我是厨师,在我要正式开始煮面条了,今天我准备了一口大锅,请面条们都站在锅的外面,听到了特别的声音时才能下锅。
第二遍游戏:
我要请个小朋友来当个厨师,其他小朋友都来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作者:北京市市辖区顺义区赵全营中心幼儿园大班阮北)
音乐欣赏教案篇6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节日“包饺子”、“吃饺子”比较了解且很感兴趣。《喜洋洋》的音乐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饺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饺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 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饺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饱饺子,知道包饺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饺子吗?”“那饺子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首先,要擀饺子皮;接着包馅;最后煮饺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今天,齐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玩、游戏、跳舞……)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谁找出来了有几段?从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和音乐一样的有三段。)
3、小结: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欣赏音乐,听一听这个乐曲一共有几段,结合图谱找一找这个乐曲共有几段时,出现了想象中的答案,于是我就引导孩子直接在图谱上了解到这个乐曲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符号是一样的这孩子能从图片上发现,就是让孩子了解aba三段体曲式结构,我也能马上让幼儿完整感知。但过于着急,没有让孩子反复欣赏,分段欣赏,仔细听一听第一段、第三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第二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深入挖掘音乐的性质。本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图谱也是一个很好的感知乐曲的辅助材料,活动下来发现,这部分的分量还不够,对后面的动作创编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包饺子该怎么包吗?第一步是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一段音乐。让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第一遍。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呢?你们想把身体的哪部分擀得薄薄的?
(2)听第一段音乐做擀饺子皮的动作。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听第二段音乐做动作。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该做什么了呢?你们想把哪当作馅包起来呢?
(2)听第二段音乐做包馅的动作。(提出要求)
4、欣赏第三段音乐。
(1)欣赏第三段音乐第一遍。
问:饺子包好了可以吃了吗?那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子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用动作来表示?
(2)听第三段音乐做煮饺子的动作。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分段感悟,在音乐们的引领下进行创编动作。作为南方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这为动作创编提供了帮助,很多幼儿都能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源于生活,源于幼儿的'包饺子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奏”。但在第三段音乐中,让幼儿表现饺子在水里的动作,才发现南方的幼儿还是缺少一定经验,没有背景,没有看到饺子放在水里煮的样子,很难充分想象,一些孩子只能都说到了吃,拿筷子夹出来,吃。整体上,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就做提炼指导,以幼儿为主的共同创编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愿望四、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
四、完整表现、快乐体验。
1、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包饺子吧。(听音乐做完整的包饺子动作),教师提问回顾包饺子的三个步骤。
2、第二遍幼儿完整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在音乐中感悟的动作用于音乐表演中,让相互的合作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一个表现的平台,让幼儿在热情活跃的情境中尽情地体验,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幼儿们都非常愿意在音乐下,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地进行表演。两两的合作表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案的设计时,跟师父就在反复琢磨到底是先教师示范,还是幼儿自主表演,最后,还是觉得幼儿的自主学习比较重要,就决定采用先让幼儿自己商量,自主地两两合作表演,教师提炼幼儿优秀的地方,集体模仿学习下,幼儿再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表演。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也没有特定地去示范,只是孩子们在下面做,老师和一个幼儿在前面做,可能教师的随意表演,动作也不夸张,没有很好地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孩子们合作表演地不是特别好,也怕时间的来不及,教师也没有再示范表演,而是采取了另一策略,让幼儿自主表演,反而发现孩子们表演得很起劲,很投入,相信没有体验到合作表演的快乐,但感受了音乐表演的快乐。)
五、结束
1、在包饺子音乐的帮助下,我们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包饺子,我们包的饺子味道也特别好!你们真棒!
2、这段包饺子的音乐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叫《喜洋洋》。
3、我们把包好了的饺子送给伙伴们去吃吧!
音乐欣赏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