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设置的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我们在制定教案时,可以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丰富自己的思路,下面是69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必修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必修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以设问方式导入该节课的内容,带出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人,同学们的日常消费活动包括哪些项目?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教师:同时导出课堂主体内容:日常消费多种多样,家庭作为消费的主体单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那影响它消费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消费活动有什么区别?我们消费活动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现在我们假设同学们分属不同的两个小组,两个小组每月的生活费略有不同,a组每月600元,b组每月300元,各位同学该如何安排各自每月的消费活动呢?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最近5年的物价变化趋势,其中具体产品如:“蒜你狠”——3元/公斤涨至14元/公斤、“豆你玩”——2.6元/斤涨至9.5元/斤、“姜你军”——4元/斤涨至9元/斤,几乎所有的产品应声一片上涨,面对这种情况各位如何调整消费活动?
学生活动:就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君的苦恼
小君,就读于南二中高一(14)班,月生活费800元,已攒了元零花钱,在犹豫要不要买个电脑,不买吧,商场特价,此时下手颇为划算;买吧,以后就要勒紧腰带生活了。买不买?怎么买?你的意见?
学生活动:根据情境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提出分期付款买、借够钱后一次性买、租个电脑等方式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问题又来了,粗心的小君回家路上摔坏了硬盘,换一个硬盘——600元,维修硬盘——90元,如何选择?这两种消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每个家庭的消费活动各不相同,那如何衡量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书本阅读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
必修二教案篇2
基础知识目标: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
“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回顾总结:复习本课线索、内容。
必修二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内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4、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
生物的特征生物说课稿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探究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习方法
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一实物为教具,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充分质疑分析讨论畅所欲??
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观点,使生物的共有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的顺利进行。
3、举例和讨论突破重难点
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后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大小便?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
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除体内的废物。
(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
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而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特别象植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更多的疑问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最后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小竞赛:
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谁能说出生物体是有什么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小组作出的贡献大。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希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
(5)学生讨论:
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告诉给其他同学。通过表达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
4、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板书。
同时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见而需要补充和建议的话,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
5、课堂练习
小组间举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问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教师做裁判。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呈现生物的六个特征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必修二教案篇4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下面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数第2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作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
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现出;再有,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章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行文至此,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但是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是例证。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氏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
二、问题探究
1北疚男戳喝喂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2北疚闹械牧喝喂有什么特点?
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3比绾纹肺抖粤喝喂的外貌描写?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必修二教案篇5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du?(踱)步niǎo(袅)娜mí(弥)望yuàn(媛)女ǐ)鱼服小人所腓(f?i)四牡(mmǔ)业业
d、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jiù)自我徂(cú)尔于(yú)嗟鸠兮
1、c(偕xié;b渐jiān;d疚jiù于xū)
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b(a夙,夜,名词作状语c象,鱼,名词作状语d雨,名词用为动词)
3、各句的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形容词,快乐。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动词,访问,探问。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载:动词,承载。
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腓:动词,遮蔽。
3、c(载连词?又?)
4、对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见复关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二三其德吾其还也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4、d(以:连词,表目的;介词,把。其:他,代词;表祈使、商婉的副词)
5、比较下边句子加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5、c(从另一个角度考查实词意义和用法)
6、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⑥
6、a(根据课文注释,辨别通假字)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篇。编排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通常把这三个部分叫做风、雅、颂_。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做赋、比、兴。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通常称为?诗经六义?。
8
9a.第一段写的是古代青年男女的求婚经过:氓诚恳求婚,“我”热情相送。
b.从第一段看,古代青年男女恋爱是讲究媒妁之言的,没有媒人恋爱是非法的。
c、第四段写的是婚后“我”遭遗弃的情况:氓家庭贫寒,遭受水灾,“我”被遗弃。
d.第四段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托物起兴的方式,由桑叶变黄引起并比喻氓的变心。
9.c(第四段用桑树、淇水起兴,写弃妇婚后多年忍受贫苦生活,没有什么差错,而男人却改变了主意。)
?离骚》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谣?)离(sāo)í)岌可危b、方(yuán)?)眉朝(suì)而夕替
c、攘(rǎng)诟兰皋(gāo)相(xiàng)道d、溘(ka)死芰(jī)荷鸷(zhì)鸟
1、d(?芰荷?的?芰?应为?jì?)
2、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da、“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
c
d、
3、对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3、d
a、背(喻准绳)以追曲兮。(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压抑)志兮,忍(忍受)(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4、“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溜应识九歌心”这幅对联说的是4、c
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
5、填空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
(4)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余情其信芳。
(5)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
(6)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其代表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离骚》全诗主要以主人公“余”的________构成。它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手法。
(9).“离骚”,按东汉班固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10).《楚辞》是由__________(朝代)代__________(姓名)所辑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后人仿写的作品,因这些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名为“楚辞”。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我后悔选道路没有看对,久久地伫立着我想返回。
②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到朝庭去做官受到责难,回江湖重整我旧时衣衫。
③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佩带上好服饰多彩缤纷,香喷喷那气味真是好闻。
④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怨我那神圣王实在荒唐,他始终不能把民情体谅。
⑤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是雄鹰是凡鸟不能同群,都这样自古代直到如今。
⑥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
7、作者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即后悔当初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想要返回去。作者是真悔吗?这一节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
7、?悔相道之不察兮?具有假设意味,并不是真悔,而是作者的反省:是否当初没有看清道路,应该返回去呢?这一节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8、承着前面反省的思路,作者开始从哪些方面来检查自己?结果如何?
8、作者从进退、制衣、佩饰三个方面检查、反省。通过自省,作者愈加坚持自己的崇高品质,坚定自己的追求:?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9、“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中“芰荷”“芙蓉喻指什么?
9、喻指诗人高洁的德行。
10、反省之后,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
?孔雀东南飞》
1、下列加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1、a)
a、公姥(mǔ)簿(b?)禄相伶俜(píng)
b、葳蕤(wēiruí)玳瑁(dàimào)王当(dāng)
c、钱帛(b?)便(biài)言多令才否(pǐ)极泰来
d、摧藏(zàng)虽与府吏要(yāo)敷衍塞(sa)责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终老不复取。b、箱帘六七十。c、谓言无誓违。d、府吏见丁宁。
e、奄奄黄昏后。f、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2、f(a、?取?通?娶?b、?帘?通?奁?c、?誓?通?愆?d、?丁宁?通?叮咛?e、?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3、下列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a)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4、从题首的注音与释义中,选择恰当的将序码填入相关的例句括号中。
相注音:a.xiāngb.xiàng
释义:a.观察、审察b.命相c.辅助d.古代官职名e.互相f.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①儿已薄禄相(音b义b),幸复得此妇②操虽托名汉相(音_b__义_d__),其实汉贼也③誓不相(音a_义f)隔卿,且暂还家去④枝枝相(音a义e_)覆盖,叶叶相(音a义e)交通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音b义c_)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音a_义e)师⑦朱文子相(音b义c)三君,妾不衣帛⑧胜不敢复相(音b义a)士
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并指出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①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②虽与府君要古义:约今义:需要
③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人家④适得府君书古义:刚才今义:适合
⑤却与小姑别古义:回头今义:转折词⑥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⑦好自相扶将古义:服侍⑧何意出此言古义:料想今义:心意
⑨举手长劳劳古义:怅惘若失⑩奄奄黄昏后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
6、阅读“新妇谓府吏??吾独向黄泉。”两段文字,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①感君区区怀。区区:真挚的情意②何乃太区区。区区:愚拙
③区区小事。区区:不重要④区区之众。区区:很少⑤区区与诸君。区区:自称的谦辞
(2)①君既若见录。见:我②信而见疑。见:被
③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显现?④真知灼见。见:见识,见解
⑤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见:会面,见面
7、“新妇谓府吏??吾独向黄泉。”两段文字中都用了“磐石”和“蒲苇”作比喻,分别说说刘兰芝和焦仲卿使用这两个比喻的真正意义和说此话时的心情。
7、刘兰芝:表现两人对爱情忠贞不贰的决心和庄严的保证,心里强烈期盼焦仲卿和自己一样。焦仲卿:表现自己对爱情始终不渝的思想和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斥责刘兰芝变心的痛苦、气愤、焦急。
8、上面第一诗段刘兰芝说完比喻以后,又说了“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几句,说说这几句诗的含义和作用。
8、表现刘兄粗暴无情、独断专行的性格,预示了刘兰芝在婚姻问题上将会有巨大的不幸,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
9、填空
(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托物起兴的手法。旨在渲染一种笼罩全诗的缠绵悱恻的氛围;结尾部分(“两家求合葬??”)采用_浪漫主义_手法,表达了人们的_理想和愿望_;中间部分是诗的主体,记叙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
?诗三首》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子衿(jīn)呦呦(āo)越陌(m?)度阡(qiān)
b、鼓瑟(sa)参差(chī)飞猱(r?u)高堤(dī)
c、剽(piào)悍荫(yìn)庇羁(jī)鸟墟(xū)里
d、哺(bǔ)育掇(duō)暧暧(ài)守拙(zhuō)
1、d(a项?呦?读yōub项?猱?读náoc项?剽?读piāo)
2、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文言句式的一句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狗吠深巷中。c、鸡鸣桑树巅。d、不厌高,海不厌深。
2、d(a、宾语前臵句b、状语后臵句c、状语后臵句)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几何!几何:怎么样。b、采之欲遗谁?遗:遗留。
c、忧伤以终老。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d、何以解忧?何以:为什么。
3、c(a项应解释为?多少?,b项应解释为?赠送?,d项应解释为?凭什么?)
4、下列五幅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4、c)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欧阳修杜甫辛弃疾诸葛亮b、欧阳修范仲淹白居易李白陈寿
c、范仲淹欧阳修杜甫李白诸葛亮d、范仲淹谢灵运白居易杜甫陈寿
5、补写名句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必修二教案5篇相关文章:
★ 二年级人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