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的教案精选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教案的设计中,教师需充分考虑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利用,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我们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效互动,69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狮子和鹿的教案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狮子和鹿的教案精选7篇

狮子和鹿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读、议议,了解狮子和兔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重难点、关键:

1、继续识记生字词。

2、读懂课文,受到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2、听写本课文重点词语:

一群、解决、提醒、讨厌、发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课件出示)

二、品读体会

1、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

(2)学生反馈后,集体小结。

2、引言:这只凶猛的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反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又疼又痒”。

3、过渡:面对自己的麻烦,狮子是怎样对待的?兔子为他出了什么主意?

(1)集体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2)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a、狮子是怎样对付这个困难的?

b、兔子为狮子出了什么主意?

c、兔子想让狮子明白什么?他为什么不直说?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4、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课件出示)

(1)“兔子蹲在一边哧哧地笑。”兔子在笑什么?

(2)“一句话提醒了狮子。”狮子这时会怎么想呢?

(3)“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狮子又是怎样想的?他神情是怎样的呢?

(4)兔子说;“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兔子的意思是只有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

5、小组说说想象的内容,再写下来。

三、总结全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总结:

这只凶猛的狮子虽然力大无比,可面对红蚂蚁的叮咬时,光凭力气和发脾气却奈何不了红蚂蚁,最后还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办法就把红蚂蚁赶走了。看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光着急、害怕是不行的,而应当积极动脑筋,想出既简单又好用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狮子和鹿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练习、刻苦、太阳、本领、怎样、生活、大王、应该”等词语。认识“整、咬、懒、慢、吞”5个字。

2、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3、培养学生观察图画和理解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锻炼生活本领,不依赖父母而生活”的道理。

学法引导

1、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有些动词,如“滚、扑、撕、咬”等,通过让学生看图,再做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2、理解狮子的话。

解决办法

要通过看图、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刻体会狮子妈妈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头饰、课文录音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狮子吗?你认为狮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狮子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两只小狮子》。

你想知道这篇课文中讲的两只小狮子又是什么样的吗?请打开书。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1: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一只小狮子正在练功,另一只小狮子正在晒太阳。)

2、出示课件2: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懒狮子和小树在对话,懒狮子表现出得意的神态。)

3、出示课件3: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狮子妈妈在教育懒狮子,懒狮子低下了头。)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四)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并领读生字。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说说狮子妈妈生下几只小狮子?(两只。)

过渡:这两只小狮子表现怎么样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边读边议:

①先看看其中的一只小狮子是怎么做的?

(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理解“滚、扑、撕、咬”,结合看图,让学生做做动作。

②小狮子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本领?

(困为狮子是食肉动物,一是为生存,二是为与别的野兽作战,所以要学习滚、扑、撕、咬的本领。)

③另一只小狮子在干什么?用书上的话说说。

(懒洋洋,什么也不干。)

(3)看图小结:你们看,这只小狮子练功多认真呀!它那一扑,把地上的砂石土块都扑得飞起来了。而另一只小狮子呢,它懒洋洋地躺在地上,翘着大腿晒太阳,一副悠闲自得、无所事事的样子。狮子妈妈呢,它满怀喜爱地注视着它那刻苦练功的孩子。

过渡:另一只小狮子为什么这样做呢?小声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想想小狮子不练功的原因。

(2)分组讨论,班内交流。

①小狮子不练功的原因:一是怕吃苦头,这里的苦头指练习滚、扑、撕、咬;二是它的爸爸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它想凭借他们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②重点理解:“本领”:这里指滚、扑、撕、咬。

(3)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过渡:小狮子这样想对吗?(不对。)狮子妈妈是怎样教育它的?

4、学习第七自然段。

(1)出示课件3,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狮子妈妈在对小狮子讲道理。)

(2)自由读,把狮子妈妈说的话画下来。

(3)狮子妈妈是怎样讲的?她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质疑解疑。

“生活的本领”:就是指生活的能力,生活上的事都会干。

“真正的狮子”:就是狮子应当具备的本领和能力都具备了才叫真正的狮子,是能够滚、扑、撕、咬,自己猎取食物,打击敌人。

(六)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学习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刻苦练功,而另一只小狮子什么也不干,只想着爸爸、的本领、地位生活。相信每个同学都喜欢第一只小狮子,并且要向它学习,从小学会自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练习、刻苦、太阳、本领、怎样、生活、大王、应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苦、阳、活、很、应”可启发学生用“组合法”“换偏旁”等方法进行识记。

“练”可让学生充分观察字形,发现容易写错的地方: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能写成竖钩。

“谁”形声字,“讠”表示问谁要说话,“言”(字边)表示声从zhuī。不要写成“住”。

“刻、该”与“孩”联系起来比较,利用偏旁区别字义。

3、重点指导:

练:右边不要写成“东”。

刻:与“该”区分开。

谁:右边是“佳”,不是“住”。

4、指导书写。

5、口头扩词。

(三)朗读指导

朗读训练可与词句学习结合起来。如第二段学生了解了一只狮子整天刻苦练功,另一只却懒洋洋之后,就可让学生练习朗读。“滚、扑、撕、咬”通过做动作看插图,学生就会念得加重快速一点,而“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看看图上跷着二郎腿躺在树阴下的狮子,引导学生读得慢悠悠一点。指导朗读第四段和第六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抬起头来、慢吞吞”、句尾的“!”和第二幅插图,让学生模仿懒狮子的动作、神态和腔调来读句子。

练习朗读。

(四)小结。

狮子和鹿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卢、沟2个生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2.正确地朗读课文及课后的词语,能用“举世闻名”说一句话。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为北京有这么著名的古建筑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图片,今天我们要去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去认识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应为狮子而有名,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今天我们就学习25课,《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在本节课的课题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出示:卢、沟请同学们看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

指名读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师重点指导“沟”的书写。

学生描红后临写。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做到语句通顺,不丢字,不多字,不读错字。

2.出示词语读一读

卢沟桥 狮子 举世闻名 雕刻 栩栩如生

甚至 蹲坐 长吼 倚在 大概 形态各异

3.文里这些词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a: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b: 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回答:知道卢沟桥的位置,石桥的石柱上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对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栩栩如生”的理解吗?

估计:a学生能理解 对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学生不理解 教师告诉

2.再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描写这两个句子的词语。

生动活泼的样子像活的一样。( )

在全世界有名( )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话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写了狮子真有意思,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表示卢沟桥狮子特点的词语。

估计学生能找到:有大有小、样子各不相同

2.哪里写了狮子有大有小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

教师问:大狮子有多大?学生:几十厘米。

教师:想一想10厘米有多高,再接着想一想这些狮子有几十厘米呢?用手比划出来。

估计学生比划的高矮不同。

对策:快看一看你们比划的高矮怎样? 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有高有矮,很多。

教师:小的狮子小到什么样呢?怎样读能体现出狮子的小来?

指导朗读。

3.这些狮子有大有小,并且相差那样悬殊,真是太有意思了。那它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化出表示狮子动作的的词语。

指名读

再读课文找出表示狮子神态的词语,用“~” 画出。(教师解释什么是神态)

指名读一读。

4.指名完整的读第三、四句话,其他学生想象这些狮子的样子。

教师:想象出这些狮子的样子了吗?快把你的想象用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

指名读后评读。

5.你能像书中那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形态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同学们看一看,边看边想象课文内容。

学完,看完,你想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就像真的一样等。

6.这些狮子雕刻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栩栩如生”。

再来读这段话,你能一边想象一边读吗?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后齐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大小不一,什么是形态各异。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小组交流后汇报。

2.所以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卢沟桥的狮子很多。这么多的'狮子到底数的清数不清呢?曾经有八个人一起去数过,结果呢,数得都不一样。后来科学工作者用编号的方法,才数清楚。大小狮子合起来一共有501只!虽然数清楚了,但是到卢沟桥参观的人们都喜欢亲自去数一数,大家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四、细读体会:通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用书上的词语概括。

五、课堂小结: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认读8个字。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识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把“异”、“此”、“世”3个字在田字格中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

1.出示学过的字:耳 羽 不 狗

出示学过的偏旁:门字框、木字旁、走之底、三撇。

2.出示词你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谁来读一读?

卢沟桥 游戏 因此 流传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卡片: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词语谁来读读?

指名c等生读

世 闻 栩 还 形 异 此 句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全班汇报。

估计学生会按熟字记新字的方法记忆。

“异 ”、“此”、“世”按笔划记忆。

对策:学生说后,教师在熟字旁边书写出本课的生字。

(2)读新字。

(3)观察每组字的不同,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你认为这些字中那个字不好写?

估计是:“异”、“栩”

对策:教师指导

“世”字笔画虽然少但教师也做重点指导。

教师范写:上面生字,同时做重点笔画的位置及书写指导。

4.生描红临写,描时注意笔画的起止位置。

5.展示、评字。

6.其他字学生独立看范字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写完后小组交流互相指导。

三、词语积累

重点:沟 世 形 闻

1.先读读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由组词

3.查字典看看字典中的词语,自己读读后面的解释。

四、作业:抄写生字。

狮子和鹿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以小见大、含意深刻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中动物们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体味寓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分角色朗诵、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情感与态度:了解两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交流: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寓言作家?

(让学生知道,学习寓言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2、揭示单元主题“小故事,大智慧”,明确:本单元通过短小的寓言故事,来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

二、简介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寓——寄托,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古希腊的伊索、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8世纪德国的莱辛、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四位享有盛名的寓言大师被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克雷洛夫和伊索的寓言。

三、《受宠的象》

(一)散读《受宠的象》,整体把握。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这些动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关键词语。

如:“它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哩”通过动作写出了狐狸的得意之色。

“插嘴”写出了熊的急不可耐。

“或者可能”“也许”表现出公牛的貌似谦虚。

“难道”这一反问句写出了驴子的气势汹汹。

2、体会故事中这些旁观者对象获得恩宠后的心理和态度。

明确:象得到恩宠,大家都觉得奇怪,因为大象在它们眼中一无是处。狐狸以“尾巴”媚人,所以它议论的是“象尾”;熊以“脚掌”著名,所以它议论的是“象脚”;公牛以“牛角”取胜,所以它议论的是“象牙”;毛驴以“耳朵”见长,所以它议论的是“象耳”。由此看来它们都拿自己的长处跟象的短处来比。

这充分表现出他们: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同一寓言,可以多角度去理解,可以有不同启示。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

归纳寓意:

①不要自以为是

②待人要宽容

③要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或成绩

④讽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人。

四、《蚊子和狮子》

(一)初读《蚊子和狮子》感知课文内容

(二)请一位同学表情复述这篇课文内容。复述后由同学们作一个评价

(三)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蚊子第一次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

②子第二次吹喇叭是什么心情?(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四)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开放式讨论,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

归纳寓意:

①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

②骄兵必败

③一物降一物

④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失败……

五、比较两篇寓言,归纳出寓言的特点

1、故事篇幅短小,形象生动。

2、大胆想象,情节虚构。

3、给人做人处事的启示,充满智慧哲理。

4、大多以动植物作为主人公,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六、作业:尝试自己写一则寓言,200字左右。

狮子和鹿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读“我会认”中的全部生字,会写课文要求的6各生字。

2、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发法,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并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悟到从小要刻苦锻炼独立生活的.本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学生探究识记生字。

2、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理解妈妈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狮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识字,认读我会认中的全部生字,会写文中要求掌握的6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汇报展示: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设置情景引入教师活动:进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到我们的教室,想认识它吗?(出示狮子的图片)课前我们搜集了资料,知道狮子被人们称为森林之王,你能说说它的本领吗?

2、引导学生读准课题:在一座大森林里,狮妈妈生下两只小狮子。

(板书两只狮子)

3、随文识字:请学生教写“狮”。

4、指导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预习。

3、指导学生同桌互相正音。

4、开展“朗读接力赛”。

三品读课文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出示第一幅插图,这是两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请按照顺序观察。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两只小狮子又什么不同,再说说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

3、引导学生理解一只小狮子刻苦练习,并通过看课件,做动作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体会“滚、扑、撕、咬”四个词,并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4、引导质疑,并存疑:读到哲理,你有什么问题吗?下节课我们再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5、引导学生理解另一只小狮子的做法,并体会和感受。

四我会认

1、游戏“你指我认”:刚才我们再课文内能认识生字词,如果将它放在生字树上,你能将它认出来吗?

2、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生字词。上台摘果子教读,并告诉大家怎么记住这个字。

3、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表扬有创意学生的识字方法。

五我会写

1、指导学生做“找朋友“的生字游戏:出示本课生字卡片。

2、强调“学、常”的正确书写规律。

板书设计 27两只小狮子

扑 刻

撕 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重点理解句中的“苦头”“生活的本领”“真正的狮子”。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在反复读中使学生感悟到从小要刻苦锻炼独立生活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生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生字词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

2、指导学生分左右兵团读二自然段中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词语。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了什么问题?

二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一道学生学习3——6自然段:

a指导学生当小评委,评价读书情况。

b引导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c指导男女分角色朗读。

2、过渡:懒惰狮子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三引导学生学习第7自然段。

a学生自渎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勾画。

b体会妈妈说话的语气,个别读,齐读。

c指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d指导学生质疑。

e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f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话。

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a懒狮子以后会怎样做了?

b你们现在喜欢谁,为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深化感情。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联系自己说想法:怎样才能成为真正能干的人?

六拓展联系

想一想,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做,把它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狮子和鹿的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已学课文,想想课文给自己哪些启发。

2、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并剪下来。

3、抄录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1、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2、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2、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3、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4、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5、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6、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2、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

狮子和鹿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愿意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2、能理解故事画面的连续性、大胆想像,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故事画面的连续性、大胆想像,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难点:能根据图标提示较完整的讲述故事情节,尝试讲出角色间的心理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看图讲述的经验,知道狮子是食肉动物。

物质准备:

1、自制看图讲述《狮子和兔子》 ppt课件

2、幼儿人手一份阅读材料,多媒体设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故事

师:今天辛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不过我想请小朋友通过一个谜语来猜一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谜语:此物老家在非洲,力大气壮赛过牛,血盆大口吼一声,吓得百兽都发抖(打一动物)

二、基本部分——讲述故事

(一)讲述图1,引导幼儿分析图1情节,引导幼儿讲出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角色的心理活动。初步积累讲清楚故事情节的经验。

1、引导幼儿集体阅读并讨论情节与角色间的'心理活动。

师:(出示图1)

(1)这是一个什么地方?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2)你看到谁?它正在哪,做什么?

(3)狮子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2、结合图标,引导幼儿完整讲述一个情节的方法。

(1)出示ppt,结合图标介绍讲述方法

师:我们已经看明白发生在狮子和兔子之间的故事,我们试试把它们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只要我们按照这张图把狮子和兔子之间发生的事情说清楚,就能变成一段好听的故事。

(二)讲述图片2,引导幼儿在图标的提示下获得完整讲述的能力。

1、引导幼儿集体阅读并讨论,帮助幼儿看懂故事情节。

师:(出示图2)就在狮子打算美餐一顿的时候,谁出现了?兔子怎么样?狮子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2、引导幼儿迁移运用图1的讲述经验。

(1)将图标中的发现兔子换成鹿,并提示讲述方法。

师:正在狮子打算美餐一顿的时候,狮子发现了谁?兔子怎么样?狮子心里可能会怎么想?

(2)幼儿自主尝试讲述。

(三)讲述图片3、4、5、6,引导幼儿在巩固完整讲述一个情节的基础上连续讲述三到四个情节。

1、教师出示图标,提出讲述任务,提示讲述方法。

师:(出示图3—6)接下来狮子做了什么?兔子和鹿怎样了?最后狮子的结果是什么?狮子心里会怎么想?请你试着按照狮子做了什么、兔子和鹿怎样了、狮子的心里怎么想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2、幼儿尝试按照图标独立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间、幼儿间相互讲述。

4。教师鼓励个别幼儿为小朋友讲述。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示范完整讲述故事,提高幼儿讲述水平。

2、请幼儿给故事起个名字。

活动总结

活动的开始环节,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此次故事里的主人公,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看图讲述、看着图去说。图是静止的,但事情的发生是动态的。幼儿通过看图,开始往往只能讲出表面、简单的情节。在开展叙事性讲述活动时,幼儿首先要理解讲述的主题与内容,为语言表达做好经验准备。

通常幼儿观察图片都比较零散,在一幅画的讲述时,我通过连贯提问的方式,根据图标和事件发生的顺序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引导幼儿对语言进行构思,连贯的串联起来。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能够借助凭借物,在看图讲述的活动中用完整的语言将事件发展的顺序讲述出来,获得初步的讲述经验。在一日生活中,我也会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将看图讲述的方法内化,用在今后更多的语言活动中。

狮子和鹿的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狗幼儿园教案精选7篇

幸福的画教案精选7篇

9和10的组成教案精选7篇

龙来了语言教案精选7篇

2024小学安全教育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父与子教案精选7篇

有关鱼的小班教案精选7篇

神奇的字大班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树叶鸟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礼仪请的教案精选7篇

狮子和鹿的教案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