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应该通过教案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教案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下面是69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和平桌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和平桌教案篇1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牺牲,其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介绍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缅怀,对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雷棣对父亲的爱和无尽的怀念,来自于他对世界和平的企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 、“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
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
和平桌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5个。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儿童和平条约,并了解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4、完成“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查找有关“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
课型:诗歌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学生说说自己查找到的.有关“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部《儿童和平条约》。
3、板书课题:《儿童和平条约》(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数数有几个小节。
(2)出示5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疾、饥、予、恐、惧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疾病、饥饿、给予、恐惧、条约、宣告、仇恨、无家可归、探索
(4)说说“宣告”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再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并评价。
(3)指名读,并评价。
(4)齐读课文。
(5)小组合作学习:
*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由说说: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
(6)小组学习: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试背课文。
3、完成“语文天地”中“畅所欲言”。
(1)出示题目:
请你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翻一翻报纸,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战争,有饥饿。
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话想说?
(2)学生自由说说。
(3)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5、儿童和平条约
战争
和平 没有 破坏
仇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9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约、宣、疾、仇、归、予、探、恐、惧”9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课文《儿童和平条约》。
2、出示5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疾、饥、予、恐、惧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约、宣、疾、仇、归、予、探、恐、惧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指导书写:予(四笔写成),惧(“具”字里面有三横)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宣告、探索、恐惧、悲伤、无家可归、()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5、我们和我
儿童和平条约
五、教学后记:
和平桌教案篇3
教学
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
重点
难点1.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使学生感受到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儿童和平条约
我们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
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①“宣告”的中心是什么?]
节导读:点明未来世界应该和平。
我们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
我们要消灭破坏和疾病。[②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我们再也不要仇恨和饥饿,
我们再也不要无家可归的事情发生。[③和平的世界没有仇恨和饥饿,人们都有幸福的家园。两个“再也不要”有什么表达作用?]
节导读:这两句话表达了世界儿童对战争的憎恶。
我们将共享大地给予我们的足够食品,
我们将保卫天空中美丽的彩虹。[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共享”“保卫”有什么含义?]
我们将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我们将让河水永远洁净。[⑤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我们要共同游戏,共同欢笑,
互相学习,一起探索,
努力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⑥把加点的词语删掉不是更简洁吗?]
节导读:写出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为了和平,
为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 [⑦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让世界上的成年人和我们一起,
丢掉恐惧和悲伤,抓住欢笑和幻想,
世界就一定和平。[⑧“让、丢掉、抓住、一定”说明少年儿童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法和决心 。但为什么要提“成年人”?]
节导读: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倡导大家一起努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有关《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
3.了解条约内容。
搜集的有关《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
一 导入
1.谈话: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9月25日,美国纽约,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了一项公约,这就是《儿童和平条约》。我国石家庄市的刘玉玲同学代表中国儿童签了字。
2.板书课文题目:儿童和平条约
3.你们想看看条约上写了什么吗?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老师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
饥(jī)饿(è) 给(jǐ)予(yǔ) 恐惧(jù)
(2)记忆字形。
归:左右结构。左边是“ ”,右边是“彐”。
予:不要写成“矛”。
(3)理解词义。
条约: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三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
儿童和平条约
1986年9月25日 在美国纽约 内容
1.这篇课文看似一篇简单的儿歌,但细细读过却发现是一个充满抽象词语和深刻含义的条约。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上,从预习反馈开始,然后展开整篇文章的教学。由于文章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如果悉数研究,学生水平达不到,时间也不够,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集中探讨一两项内容,再体会朗读,其他内容作为非重点,达到“读之初体验”就可以。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要求和平的愿望,对全世界发出呼唤。
2.课堂上,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学生的交流发言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思路开阔,见多识广,敢想敢说,乐于合作。本节课以“默读——交流——朗读”为主线,以谈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为中心展开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谈出自己的感受。从他们朴素稚嫩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学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给下面的字分别组三个词。
约(约定)(条约)(大约)
幻(幻想)(虚幻)(科幻)
归(归来)(归去)(回归)
宣(宣言)(宣告)(宣传) (答案不唯一)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幻灯投影。
一 复习检查
1.关于《儿童和平条约》,你都了解哪些资料?
2.条约上写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 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
1.自由读课文,思考:“宣告”是什么意思?
“宣告”就是宣布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学生甲: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
学生乙:未来的世界没有战争、破坏和仇恨。
学生丙: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语句来朗读。
4.指导朗读。
5.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甲:我想到了伊拉克的小朋友在战争中渴求和平的眼神。
学生乙:我想到了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6.朗读课文。
三 流露感情,画中感悟
1.把你心中的向往和愿望,用画笔画出来。
2.作品展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找到全诗的中心句:“我们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复习上一单元所学的“总—分”写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和平的世界里应该没有战争和武器,破坏和疾病,仇恨和饥饿,无家可归等事情。案例分享:本以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对战争、破坏、饥饿的认识不会很多,所以教师准备了大量表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的资料,可在教学中学生却联系电视剧《亮剑》谈起了对战争的认识,虽然语言有些稚嫩,理解还不够深刻,但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我们从这里再次体会到学生平时的积累、拓展及生活实践的重要。是啊,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写出反义词。
战争—(和平) 悲伤—(高兴)
破坏—(保护) 仇恨—(热爱)
3.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写下来。
和平桌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语言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其同签定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条约一开头就点明了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接着,文中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出了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的做法和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世界就一定会和平。
二、教学要求:
1.本文语言流畅,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的美好心愿。
2.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学习本课生学词。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刘玲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课前查阅了《儿童和平条约》了吗?知道的请举手。
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情况。
教师简要介绍和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①学生自读课文
②个别学生读课文
③学生齐读课文
三、讨论学习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你觉得宣告是什么意思?
2、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创美好的生活。)
3、你从这个条约,想到了什么?
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进行,让学生说说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听到的存在战争、饥饿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使学生们感受到世界和平是靠大家共同维护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1、学生交流读后感
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生读课文,互读,指名读,齐读,自读。
3、学生生字词
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学习中,重点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多加指导。需要注意字形的字:予(四笔写成),惧(右边是八笔)。
4、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 儿童和平条约
没有战争、破坏、仇恨
共享大自然的恩惠
共创美好的生活
教学后记:
将邓雅云同学收集道德关于刘玲同学代表全中国少年儿童签定《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条约的内容。
和平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儿童和平条约》带有很浓厚的儿童情趣,语言流畅,文笔活泼。课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条约,第一次出现在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它的每一项条款,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同时,它又是一种儿童条约,表达了全世界儿童的一种美好愿望——希望人类携手努力,共创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字,认识3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切身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条约,首次出现在教材中。它的每一项条款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内容。因此,用事例充实条约内容、让学生形象感受战争、动乱给人民,尤其是儿童带来的痛苦,继而诱发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在憧憬和平景象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1、再现画面,丰富情感,以情领读。
条约语言概括性强,用事实丰富条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感受战争灾难。可以通过教师激情描述、播放战争纪实片段等多种渠道再现“破坏”、“战争”等画面,学生逐步获得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渴望和平的美好情感,以情带读。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生成的和谐互动过程。
2、循情导学,诱发联想,以读促思。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为了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文本,在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同时,利用和开发现有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用合作探究、朗读想象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将美好愿望与现实相结合,思考: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我们可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板书: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
2、解释“条约”: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有趣的条约:儿童和平条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
(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
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
1986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同年9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代表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玉玲。(出示人物图片)
(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注意:多音字“给”在本课的读音。
5、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要求:边读边想,条约有些什么内容?
(2)组内交流。要求:试着关上书说一说。
(3)指导学生概括条约内容:向往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创造和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1——4自然段)向往和平
(5——9自然段)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第10自然段)创造和平
2、交流:儿童和平条约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儿童共同的心声,这心声是什么?(相机板书:和平)
3、过渡:我们初读课文便读出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如果再走进条约,细细品味,我们还能够体会出条约蕴涵的那份执着以及儿童维护和平的决心。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条约。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自由识记、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
和平桌教案篇6
知识与能力:
1、字典和同学间的合作,读通课文;
2、能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了解课文的主题;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了解课文的主题;
难点:激发学生从小维护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课题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和平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愿望,那么在作者眼中和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课文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借助字典或者用你熟悉的方法去解决你遇到的生字,想方法和它们交朋友。
2、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互相协助解决生字,交流你的识字方法。
3、集中识字:学生交流在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困难,师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集中认识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课文读起来就更方便了。下面请同学们重新来读课文,注意停顿,注意语速。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课文中都说了些什么?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交流自身的看法,说出自身的意见,在班上集中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3、儿童和平条约中的小朋友讨厌战争,渴望美好的生活,你们也和他们一样热爱和平,那么让我们大声来朗读课文吧!让我们读出小朋友们心中的渴望。
4、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来读课文,大家要认真听,注意体会他们哪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怎样读更好。
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交流发言,评价,老师适时指导。
5、刚才大家读得都不错,老师也想读,不知道可不可以?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评价。
6、下面请同学们,自身在小组内读课文,注意要认真听他人读,学习同学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乏。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怎样来遵守儿童和平条约?生自由发言。课后请大家再把课文读几遍,体会条约的内容。
课后记:
和平离小朋友们真的较远,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对战争,对灾难都来源于媒体,要他们谈感受,真的有些是牵强。课前虽安排他们收集资料,但由于对学生指导不够,有些同学甚至连自身的资料都没读通,更别说情感的上升了。这不只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我老师的问题。假如我事先让小朋友们选择自身最想收集的资料,并认真读一读,适当的写一下感受,那样在课中情感的调动变容易多了。于是整节课下来,只听见我一个人在那动情的说:是啊,看着那一张张惊心动魄的画面,听着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震惊,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创伤,尤其是儿童,在战火弥漫的地方,痛苦的是儿童,失学的是儿童........ 郁闷呀!
和平桌教案篇7
16 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单 元:共享生命的阳光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聚集美国纽约,共同签署了《世界儿童和平条约》。这个条约一改呆板的条款与约定,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情感,呼唤世界的和平,祈祷人类的幸福。全文用凝练概括又饱含真情的语言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平美好的画卷,为在战争中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和平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际理解文章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2.读课文,了解《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全世界儿童渴望幸福、向往和平的真切愿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根据条约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制定指导自己行为的条约。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具体实例理解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2.通过小组诵读比赛和书法比赛的形式加深对条约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
学生能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难点分析:
文章既有一般“条约”的凝练、理性、概括,又有诗歌的感情丰富真挚,学习本课,要把握概括语蕴涵的丰富内容,又要体味到字里行间的儿童真挚的情感。 ? 通过补充资料和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课文,体会战争的残酷,体会少年儿童对和平生活、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结合课文导读和课后的资料夹了解条约的相关背景。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和平桌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彩虹活动教案7篇
★ 新年大班教案7篇
★ 采茶教案7篇
★ 安全培训教案7篇